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阜阳旧志,编纂源流,编纂理论和体例结构,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08 浏览:16525
论文导读:地理水文等丰富的内容,是探讨阜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阜阳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全文重点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重点考察阜阳旧志编修源流,对阜阳名称的历史演变简要介绍。此后,按照阜阳旧志的编纂年代,分为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据文献记载明代阜阳旧志进行过四次编修,但因年代久远,目前只有(正德)《颍州志》和(嘉靖十
摘要:阜阳历史悠久,作为记载当地变迁的重要历史文献阜阳旧志,其中保存了比较丰富的资料。阜阳旧志曾先后进行过十一次编修,最早始于成化年间,现存阜阳旧志为明清时编修,目前存世的有十种。现存的阜阳旧志中保存了当地的历史沿革、社会风俗、地理水文等丰富的内容,是探讨阜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阜阳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全文重点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重点考察阜阳旧志编修源流,对阜阳名称的历史演变简要介绍。此后,按照阜阳旧志的编纂年代,分为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据文献记载明代阜阳旧志进行过四次编修,但因年代久远,目前只有(正德)《颍州志》和(嘉靖十五年)《颍州志》保存下来。清代的阜阳旧志编修则达到高峰,先后五次进行编修,志书的内容、史料考证、类目设置相比前代质量有所提升。民国时阜阳旧志的编修,只有一种,内容上多引自(道光)《阜阳县志续编》,但时过境迁,志书体例和类目的设置上虽遵循前志,亦有对前志进行革新,是新旧方志过渡的重要阶段。第二章主要浅析了阜阳旧志的编纂论述与体例结构。在编纂论述方面,阜阳旧志在编纂历程中,编纂者大都认为方志应属于史,但是在认为方志是史的主张中,也有着不同之处。志书在编纂中,编纂者均注重发挥方志以史为鉴的传统,坚持方志的历史属性。在方志的功用方面,阜阳旧志的编纂者遵循传统,比较好的将志书的资治、存史、教化三大功能体现出来。在方志的编修要求方面,阜阳旧志的编修者大都主张实事求是,繁简适宜,对不确定的资料不予采信。阜阳旧志的编修体例既有平目体、纲目体,又有纪传体。较为丰富。阜阳旧志体例、类目设置之间的相互比较,不同志书之间相互借鉴吸收,既有继承又有进展,在编修体例和策略上灵活运用以及对修志凡例的遵守,使得修志得以延续下来。第三章论述的重点是阜阳旧志的文献价值。在社会经济方而,阜阳旧志中记载了农业生产、户口、物产、田赋、集镇经济进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玉米的记载据考证是安徽最早的关于玉米的文字记录。在地域特点方面,阜阳旧志记载了阜阳城区的变迁、在古迹、祠庙、寺观、陵墓等类目中,对当地的风景名胜、等内容,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其中艺文志—目中求录了很多有关当地古迹的文献,对于探讨区域历史提供了材料。在文化教育方面,阜阳旧志中保存了大量资料,如州学、社学、学田、费用、书籍、书院、义学等纲目,其中学田和书院学田记载了供学校利用田地亩数、地点、面积、租税等情况。这些对于探讨当时教育进展变化提供了祥细的资料。志书还收录了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先后来颍州时留下的文章诗词。这些保存下来的资料都为探讨阜阳文化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地理书文、自然灾害及救灾措施方而,在舆地、水道考、祥异、贡赋附仓廒等类目中记载了当时的地理水文情况,各种自然灾害和当时采取的救灾措施。在人物事迹方面,每部志书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以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记载。志书分别设名宦、流寓、人物、烈女、过宾、名将、死事、孝义、遗逸、贞烈、侨寓、方技、外传等类目,对人物进行记载。在(民国)《阜阳县志续编》,抗战史料中保存了抗日战争时期阜阳的抗日情况同时还附有993人的抗战阵亡将士名单,这些为探讨有关人物的事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阜阳旧志中所记载的文献材料,对探讨阜阳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上所述,本论文将对现存的五种阜阳旧志以编纂源流、编纂论述、编纂体例、及文献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对阜阳旧志进展演变历程中的传承与变化进行探讨和总结,以而发掘其学术价值和更好的利用阜阳旧志。关键词:阜阳旧志论文编纂源流论文编纂论述和体例结构论文文献价值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3-5
Abstract5-9
目录9-10
绪论10-14

一、阜阳旧志概述10-11

二、阜阳旧志的探讨近况11-12

三、阜阳旧志的探讨内容和价值12-14

第一章 阜阳旧志编纂源流14-28
第一节 阜阳历史沿革简述14-16
第二节 阜阳旧志编纂情况16-28
第二章 阜阳旧志的编纂论述与体例结构28-42
第一节 阜阳旧志的编纂论述28-34
第二节 阜阳旧志的体例结构34-42
第三章 阜阳旧志的文献价值42-55
第一节 社会经济资料42-44
第二节 地域特点资料44-47
第三节 文化教育资料47-49
第四节 地理水文、自然灾害及救灾措施49-52
第五节 人物事迹的材料52-55
结语55-57
参考文献57-61
致谢61-6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