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近代公园兴起与意义:以杭州湖滨公园为例-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907 浏览:110346
论文导读:
摘要:杭州近代公园的出现是西方城市文化理念深入中国的体现,湖滨公园是近代以来杭州出现的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公园,其产生受到了西方近代公园建园理念的影响,公园不再仅仅为社会特权阶层所有,而逐渐转变为一源于: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种城市存在的标志,承载着城市公共空间的部分功能。杭州湖滨公园出现后成为杭州市民必不可少的休闲、所之一,同时也成为市民间沟通交流以及传播国家、地方政治的舞台。湖滨公园的出现结束了杭州没有近代公园的历史,改变了杭州人的生活,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及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社会的发展进步。
关键字:公共空间;杭州西湖;近代公园;湖滨公园
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均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近代公园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近代上海出现了中国首批近代公园如黄浦公园、人民公园等。众多学者也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国近代公园这一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上。中国近代公园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当重视,出现了大量的论著,如熊月之的《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王敏在《论近代上海公园开放》、李德英《公园里的社会冲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园为例》等等,这些研究为学者对中国公园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杭州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闻名于世的一个旅游城市,西湖地区在国民政府拆除城墙后“搬进城”,由此杭州市政府对西湖的建设更为重视,近代杭州公园的出现始于1912年民国政府时期的湖滨公园。湖滨地区的建设得到了民国杭州市政府的支持,杭州湖滨公园的出现是杭州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民国杭州市政府也对西湖及湖滨公园的建设极为重视,湖滨公园的出现是杭州市近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与外联系加强的民国时期,近代城市生活中出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湖滨公园不仅仅是近代以来杭州市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化公园,其位于西湖风景区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更具特殊性,湖滨公园的出现为湖滨路商业圈的繁华提供了优美的环境,而湖滨路商业圈的出现带来大量的城市人口及商业活动,也提高了市民对湖滨公园的利用,这些因素都使得对湖滨公园的研究更有意义,然而对于西湖湖滨公园的研究目前尚未少见。

一、湖滨公园出现的历史背景

杭州自古便是我国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南宋定都杭州,西湖周边的私家园林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统治阶级在西湖周边兴建了大量的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打开中国的国门,争相在中国划分租借,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思想不断传入中国,近代公园便是在这一潮流下出现于中国的新事物。中国首批近代公园出现于上海租借区,如黄埔公园等西方近代公园。这些公园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新奇的,然而这些公园将我国人排斥在外,仅为西方人在工作之余的休憩场所,与我国人无关。当时的一些进步分子对西方国家名义上称其为公家花园,实际上却禁止中国人进入这一情况十分不满,对西方国家这一做法充满嘲讽,“顾名者必思义,名之曰公家花园而独禁华人弗入,名曰公家花园,中国又岂得过而问之,彼因公家捐资而成,而不尽没公家二字,犹是天良不昧” 在国人的斗争之下,西方公园逐渐对国人开放,中国政府也开始了自主兴建公园的历史阶段。杭州的近代公园是在中国城市发展不断受到西方理念影响这一历史背景下逐渐产生的,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思想不断传入中国,本地先进阶级积极学习西方文化,与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共同为中国的现代化做贡献,杭州湖滨公园的出现是这些人努力后得来的结果。
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府已将公园定为市政设施应有之设备,认为它“关系到市民健康与市容观瞻,至为重要” 。民国时期中国城市公园兴起的部分原因是为净化城市环境卫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中出现的绿色无疑为城市市民所关注,为处在喧闹、嘈杂并脏乱环境中的城市居民带来了些许新鲜的空气甚至是心灵的平静,公园绿地对城市环境的净化作用十分重要,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等已认识到这一点,“公园之于都市也,其重要一似肺之于人,窗之于室然。盖未有人体健全而肺弱者,亦未有居室卫生而无窗者。” 公园被认为是城市之肺,有清洁、净化空气之效用,而当时我国城市环境条件极为恶劣,“我国对于卫生,素不注意,尤以都市之卫生为然。都市中欲求市街宽敞,行道植树,且不可得,公园云乎哉!外人谓:我国都市为虎疫之产生地。” 可见在当时,国人要求兴建公园的愿望十分迫切。杭州市建设公园之初亦曾考虑到建设公园对提高杭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公园建设有出于对环境、卫生的因素,民国政府将公园建设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子,为公众集会提供场所,满足国民对新生活方式的需求。

二、国民政府对湖滨公园的建设

(一)湖滨一至五公园的出现

民国时期,杭州西湖发展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这一时期的公园建设奠定了西湖公园的基础,西湖湖滨公园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旧旗营拆除之后,浙江军政府政事部在这一地带开辟新市场,沿西湖筑湖滨路, “以离湖岸起20公尺之地辟为公园,平草设栏,内杂植花卉,设置座椅,供游人休憩,是曰湖滨公园。由公众运动场起,迤北一里许,依横路分叚,为第一公园、第二公园、第三公园、第四公园、第五公园,船埠亦依次而分一埠、二埠、三埠、四埠、五埠。由此可见,湖滨一至五公园本为同期建造,因南北狭长,由公路隔开,而因此命名为一至五公园,这五个公园可谓是湖滨公园建设的第一期工程,而在民国20年春,杭州市政府复以长生路口以北,钱塘门头沿湖之地,利用浚湖之淤泥,广填为平原,辟为第六公园,面积约十数倍于前,设计周密,布置益新,沪上法国公园,远不及此,每当盛马之际,日落西山之后,纳凉者群集于此。”
湖滨公园的建造无疑为西湖增添了几分魅力,民国时期的湖滨公园已成为西湖风景的一部分,其与西湖其他风景点的联系也十分紧密。西湖景区内的游船业务十分繁荣,民众游览西湖时必不可少要坐船游湖一圈,真正欣赏到西湖的美景。西湖船只在西湖发展历史上不断演变,据《论文导读:《杭州指南》载:“西湖多游船,大曰篷船,小曰划子,其舟资以日计,约需一元,半日则减十之五,而划子之值再减,亦需两角以外,如遇香市及佳节,倍蓗矣。”(二)杭州市政府成立,湖滨第六公园的出现湖滨第六公园的出现是杭州市城市近代化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湖滨一至五公园的修建使得市民对近代公园有所认识
杭州市经济调查》载:“西湖共计有大小船只622只,就其营业性质而言,大别为游艇、货船两种。货船计29艘,停泊圣塘闸以载运砖石沙泥等建筑材料,至沿湖各地为多。游舫计593只,分泊湖滨公园、公共运动场及沿湖各埠,专供游客乘坐,杭州西湖船只全年营业总数约在10万元左右。” ,湖滨因优美的环境,船只多为游船,而乘船游湖一项也为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据1924年《杭州指南》载:“西湖多游船,大曰篷船,小曰划子,其舟资以日计,约需一元,半日则减十之

五、而划子之值再减,亦需两角以外,如遇香市及佳节,倍蓗矣。”

(二)杭州市政府成立,湖滨第六公园的出现

湖滨第六公园的出现是杭州市城市近代化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湖滨一至五公园的修建使得市民对近代公园有所认识与接触,然而至1927年杭州市政府成立之时,公园内的各项设施渐趋老旧,园内建筑年久失修。此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湖滨一至五公园越来越不足以满足市民对公园这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公园面积狭小,园内人口拥挤。民国十八年,杭州市政府在圣塘路附近辟地二十亩,将疏浚西湖后留下的淤泥加以重新利用,扩建湖滨公园,称为湖滨第六公园,并在第六公园内设置喷泉音乐亭,凉亭,花房等现代化设施。同时对第一、二、三、四、五公园进行整理,“沿湖建筑铁筋电灯柱,园之三面,均围以铁栏,园内添置长椅,水泥凳。至花草之培植,假山之堆砌,园径之整理,俱趋美化。” 公园内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杭州市政府对湖滨公园进行了各类规划,使公园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的需求,如“规划苑路花坛,栽植芝草花木,在沿湖一面,改造铁链水泥栏杆,装置电灯,添设椅凳,以便市民朝夕游览,随地休息。” 湖滨第六公园的出现是杭州城近代化发展不断加深、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结果,随着杭州城的地理范围及对外影响的不断扩大,湖滨公园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湖滨第六公园的建设提上日程。“本市湖滨公园,西临西湖,风景秀丽,惟地位狭小,游人不免拥挤,省令收用盛五福堂基地,从事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