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关注生命 以文化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10 浏览:10113
论文导读:
教育的内涵,我认为是一种责任,其根本使命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挖掘生命潜能,引导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推动生命能量的释放和升华。为了更好地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我校提出了“关注生命、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

一、关注生命

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本,它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存活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把“关注生命”定为学校办学理念的第一要义,这既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也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这是因为:

1.关注生命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对青少年教育的迫切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加之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青少年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人才,只有拥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才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2.关注生命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素质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这个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存活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理由也越来越多。重视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定趋势。

3.关注生命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殊性对教育的自然需求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家庭经济、就业困难等理由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易走极端。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果青少年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难于应对。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正视青少年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4.关注生命是教育提高生命存在质量的根本途径

提高生命存在的质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精彩演绎。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或者把学生教育到何种程度,让生命绽放何等的光芒,人生有何建树,使学生成为担当建设社会大任的接班人,这一切的实现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学生这个生命体的质量,最大可能的发挥生命的价值和作用,让生命的潜能得到最大释放。所以说,关注生命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要求和责任,是教育工作者应常常深思和解决的重大命题,也是教育这一行业亘古不变的追求。

二、以文化人

精神文化是学校本质、内涵、个性、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文化深层的体现,是学校文化的精髓,而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必须以“先进的观念文化”为引领。所谓“以文化人”,就是从中外优秀文化,特别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选启蒙读物,重视古典文化中教育青少年修身养性、思想品德、关注生命 以文化人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观念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让文化以潜移默化方式影响学生思想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学生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夯实校园文化根基,实现根深叶茂的繁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是基于:

1.当代教育要重新构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

清末以来,在思想文化领域经历了“西学东渐”、“全盘西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一系列大争鸣、大讨论后,国人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尊崇,转而向西方文化寻找救世之道。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理由和各种中外思想的博弈,从西方借来的各种主义、精神均在几十年的大融合、大碰撞中被一一冲击、解构乃至遗忘。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彻底粉碎封建余孽的同时,也打倒了孔圣人,就进一步磨平了千百年来传统文化打在国人身上的烙印。改革开放,西方当代文化的入侵。攻陷了中国道德文化在国人心灵占据的最后一方阵地,心灵的空虚和思想的无所适从,容易出现行为的为所欲为。要解决这些理由,就要从青少年抓起,树立他们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从新生代身上重建传统道德文化体系,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基本要求,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主动追求,自觉成长的价值取向,不断拓宽学校的育人渠道,提高育人效果。

2.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青少年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充满着宏大的道德理念,“道”像一只无形的手,掌握着国家、民族、家庭乃至个人发展的方向,左右着国人的思维言行。老子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国人对于“道”的追问和向往都限制在神玄、博大、形而上学的境界之中。而身处世俗的人。则只能从心灵深处景仰、参悟而无法言传。正因为此,在传统文化中总是强调“道”与“天”齐、“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论文导读:日常生活的精神根基,也是国人践行道德理念的具体表现。正因为此,世界教科文组织经过长期的研究比较,把解决全人类精神思想领域困惑和理由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古代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些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精神给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修养学生的品性,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发展起到十
老子》第五十一章),“诚于中,形于外”(《论语·子路》),教育人不断内省自己的言行,进而追寻更高的道德境界。传统文化对道德如此高深的认知,符合作为自然物的人的本质属性,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在国人心目中,“道德”无时无刻不在对世人的言行进行审判,道德之人会受到天道之庇佑,不道德之人也会因天道之剑高悬而生出畏惧和悔恨之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上更贴近学生实际,正是由于人人、事事、时时以“道德”为尺度,国人的反躬自省、克己复礼才有了依据,道德理念才能得以践行无阻。像《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蕴含着传统朴素教育理念的作品,对学生依然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如果经反复诵读,再与现代教育理念碰撞融合并赋予时代新意,其对人的教化培育作用是相当显著的。

3.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最适合青少年的存活发展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之所以会造就众多道德之人,首先是因为它虽然身处人们的心灵深处,却又早已为人们设定了精神生活的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从而使国人能够随时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道德的评估与审判。假如没有这些目标和法则的引导与约束,人们当下的行动就会缺乏方向和尺度,就无法区别正义与不义,很容易沦落为误道之人或无德之人。其次还因为它也积极关照着人的世俗生活,最主要表现莫过于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家文化”。“家”实在是“中国式”道德的最佳世俗表现,一个“家”字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世俗道德规范,它既是国人日常生活的精神根基,也是国人践行道德理念的具体表现。正因为此,世界教科文组织经过长期的研究比较,把解决全人类精神思想领域困惑和理由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古代文化。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些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精神给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修养学生的品性,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让他们体验自我生命真谛,升华生命境界。可以这样说。这些散发着沁人清香的传统文化,离学生们越近,就越能给予他们温暖、感悟和力量。因此,选择把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让它得到丰富而成为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育人载体。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使传统文化散发时代的气息,焕发生机和活力。文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把学识内化为精神、修养、人格和力量,给自己以信心,给别人以温暖。

三、关注生命。以文化人理念的贯彻与实施

“关注生命”是前提,“以文化人”是策略,两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是以人为本。生命教育思想的细化和践行。
为了使这一理念更好的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我们提出了建设“书香怡情,艺体双馨,张扬个性的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发展愿景,启动了“大读书活动,高效课堂探究,校本课程开发”的“三驾马车”,提倡学生“诵经典、读名著、学体艺、练书画、怡性情”。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丰富其文化积淀。要求教师加强业务修养,加大课改投入,拓宽育人渠道,构建科学的人生观、成才观、成人观,关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存活能力的培养,使“关注生命,以文化人”的理念在教和学双方和谐交融,成为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成育人理念不断科学更新的不竭动力。
(作者:甘肃省灵台县城关中学校长)
关注生命 以文化人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责任编辑:刘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