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新闻漫画艺术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406 浏览:104527
论文导读:样一幅图景: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一场瓢泼大雨正在肆虐,而地下冗滥的排水管道几乎没有排水效用,让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其背后涵义是:这场瓢泼大雨虽是天灾,然而天灾背后的人祸不能被我们忽视,北京经历的暴雨之灾反映了诸多现代化都市光鲜表面背后的巨大理由。整幅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很强,这得益于成群林立的高楼大厦与极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 要】新闻漫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并非是对新闻事件的镜子式的客观映射,而是漫画创作者对新闻事件的一种认知与评价,饱含着审美性、思想性、感染性、深刻性、经典性等特点。本文尝试对新闻漫画的诸多艺术特质进行浅略分析。
【关键词】新闻 漫画 艺术性

一、漫画艺术中的新闻信息再生产

托尔斯泰曾这样阐释艺术——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际的手段之一①。新闻传播的目的也是一种“交际”,与艺术的目的不谋而合。交流是双向的,但在传播效果形成的过程中,居于最优越地位的无疑是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传播者不但掌握着传播工具和手段,而且决定着信息内容的取舍选择,作为传播过程的制约者发挥着主动作用。②传播者在“编码”过程中必须考虑影响受众接受信息的因素并加以克服。在人类的感官世界中,视觉产生的印象是最直观、最深刻的,漫画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漫画具有直观性特征,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读懂漫画内容,受文化水平限制较小,能够被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所共同接受。因此,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在增强传播效率、减少传播隔阂、扩大传播范围方面具备极为显见的作用。漫画表现出的信息性,利用“图说”表情达意,视觉化表达效果强烈,信息量充足且具有启发性。对同一幅漫画,不同人读出的内在涵义与思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丰富了新闻传播内涵,也使读者从新闻漫画中获取的信息厚度有所增加。
新闻漫画艺术表达方式影响着信息的传播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而对于漫画艺术而言又必须高于生活。漫画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而进行的创作,但它可以“隐晦的”传递一些文字图片视频所不能表达的内容,漫画同读者的“对话”或“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重新审视。这种通过漫画形式传递的信息可以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漫画艺术对读者有强烈的感染力

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③新闻漫画是图与文的结合,这种结合常常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情感表达与感性表达上,能对受众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新闻漫画的作者利用色彩、线条和言词立体化的表达自己思考熟虑后的思想或体验过的感情,使受众也能感染到作者的同样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传播效果。漫画在表现丰富、复杂情感时,往往能比语言文字更加立体,进而形成一种在作者与受众之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环境,靠直觉与联想产生新的认知。漫画本身的趣味性,可以打破常规新闻报道的沉闷,为读者的阅读情境注入一股新鲜之气,不但能提升新闻作品的审美性和亲和力,还可以让读者得到一种轻松、清新的阅读体验。
从北京“7·21”暴雨为新闻背景的漫画《疏而不畅》(如图1所示)为例,它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一场瓢泼大雨正在肆虐,而地下冗滥的排水管道几乎没有排水效用,让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其背后涵义是:这场瓢泼大雨虽是天灾,然而天灾背后的人祸不能被我们忽视,北京经历的暴雨之灾反映了诸多现代化都市光鲜表面背后的巨大理由。整幅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很强,这得益于成群林立的高楼大厦与极其复杂而无用的下水管共同构成的宏大画面,在两者间形成对比,读者无须进行过多深思即可明白其中涵义,造成启发之后立刻形成共鸣并进行反思,这便是本幅作品强烈感染力之所在。

三、漫画艺术铸就新闻作品的“不老容颜”

莫里哀在《艺术与社会主义》一文中提到“一切艺术品都有这样的特性,那就是在衰朽中受到尊敬;它们理由充足,因为从一开始,它们内部即具有灵魂、人的思想……”。④新闻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艺术的本质特点:影响的延续性,亦即经典性。与常规报道的最大区别同样在于此。一件成功的新闻漫画艺术品这一“能指”,其内在的思想性与灵魂足以支撑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持续的影响力,使受众反复玩味,从而加深受众对其“所指”的理解与关注,因而有成为经典的可能。新闻报道是对历史的记录,对经典与不朽作品异常渴求。一幅好的新闻漫画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关键就在于新闻漫画坚持了“内容为王”方向,这种漫画作品具有很高的社会作用和欣赏价值,能够经得起读者的品味与推敲。经典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它能深藏于人的脑海之中,能够长期流传并得到继承。时间上的延续性意味着传播效果的延续性,这正是经典作品的价值所在。

四、新闻漫画的夸张性与深刻性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⑤,要实现这一点,就要靠夸张的表现形式。新闻漫画就往往可以利用夸张造成荒唐可笑的表现,反映一种现象或哲理,给人以常规的新闻表现形式不能表现的体验,从而达成“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的入木三分的境界。新闻作品不是纯粹的告知性作品,要帮助受众正确的针对客观的环境变化做出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行为,导向性与思想性同样不可或缺,漫画利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容易让受众直观感受到新闻的作用、影响以及可能传达的深层次思想,进而采取合理的适应性行动,以保证正常生活的延续,我们“不该把艺术看作享乐的工具,而把它看作人类生活的条件之一”。漫画最擅长于揭示矛盾,矛盾着的事和人,这本身就具有诙谐幽默感,尤其是那些有悖常理的事或人。这些事或人也就构成了新闻写作主题,在阅读新闻同时,也能获得阅读漫画的乐趣。
新闻漫画以其夸张的表现形式对当今社会一些现象进行勾画,其实质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表述一些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揭示其实质作用,带给读者极强的冲击力和深刻性。例如,《中国青年报》在2012年12月4日刊登的新闻漫画《遮羞》(如图2所示),这幅漫画反映的事件是:甘肃省国家级贫困县漳县境内的212国道沿线两侧砌有很多两米左右高新闻漫画的艺术性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度的装饰墙,遮住的是路两侧村庄的建筑。
以夸张的形式把一堵大大的“遮羞墙”塑成一条短裤遮在官员身上,背后则是破落的村庄。三个元素构造出一个不协调的画面:台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前人的诡谲笑容与考究穿着与背后的残破屋舍形成鲜明对比,而画面最显要位置上那面由官员设置的“遮羞墙”则统领了整幅图画,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整幅作品并未采用视觉冲击力过强的构图方式,然而夸张的“遮羞墙”与反差强烈的元素组合,共同造成了这幅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从而引起读者的思索与玩味,最终达到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讽刺效果。

五、新闻漫画的审美性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写道:“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⑥,与传统作用上的漫画相同,新闻漫画同样具有以幽默为特质的审美特点,有很高的美学表现力,能够为受众创造一种有情趣且值得玩味的心理状态,激起受众的审美情感。在大众文化席卷社会的今天,漫画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与精神需求,还能够让人们领悟智慧的美、思想的美与哲理的美。所谓的审美,要以揭示事物本质的“真”为美。⑦而在新闻报道的要求中,最重要一点即在于“真”,又同艺术的要旨相一致,艺术的审美性与新闻的“审美性”在新闻漫画这一形式中达到统一。新闻需要漫画来表现,漫画需要新闻来支持,如果就新闻说新闻,最后难免造成新闻的枯燥无味;如果就漫画谈漫画,没有丰富的内容和新鲜的体裁,则会导致漫画的空洞无物。漫画的艺术性可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而如果将漫画的艺术性与新闻这一最贴近生活的信息系统相联系,对漫画艺术的发展同样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①③列夫·托尔斯泰 著,丰陈宝 译:《艺术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④莫里斯:《艺术与社会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⑤《论文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⑥克莱夫·贝尔 著,周金环、马钟元译:《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⑦董安治,《关于绘画的审美性》[J].《文教资料》,2007(10)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