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瓦当:建筑艺术中民族文化典型符号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618 浏览:46245
论文导读:
摘 要:瓦当作为建筑艺术中的典型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瓦当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云纹瓦当、文字瓦当、动物瓦当等,瓦当的纹饰是独特的艺术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解读瓦当纹饰,可以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型特色,进而理解中国的阴阳五行文化、文字文化以及农耕文明。
关键词:建筑艺术;传统纹样;瓦当;民族文化;建筑符号;瓦当纹饰
:A
瓦当,建筑艺术中民族文化的典型符号,在人类发展中的每个时期都能体现该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水平。透过瓦当这种民族文化元素,我们依稀可见中国这片辽阔的疆土上,游牧战乱的原始人群,龙飞凤舞的神物怪兽,驰骋奔跑的野鹿家禽,空灵摇曳的花鸟树木,翻腾咆哮的江河湖海,游移的云,叱咤的雷……透过瓦当的纹饰,我们还依稀可见历史的车轮在中华大地上默默地碾过,碾过了战乱纷争,碾过了分崩离析,碾过了颠沛流离,碾过了安居乐业,碾过了农耕种植,碾过了开元盛世,碾过了一个漫长的封建社会。瓦当纹饰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歌颂了人民的艺术智慧,从一个视觉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一、云纹瓦当:阴阳五行的生动体现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的原始概念,它的图饰模型代表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的,并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相互作用、滋生万物。云纹瓦当,是秦汉瓦当的主要代表,其图案文饰唯美大气,有深刻的寓意。中国古代建筑威严而神秘,朵朵祥云缭绕于天宇之间、建筑之上,一派祥和景象。云纹瓦当充满神韵,很好地体现了古代阴阳五行的思想。有人说,“中国的古老文明造就了云纹瓦当图案”。究其缘由,是因为云纹瓦当作为传统文化的元素,它的图案纹饰体现了中国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认为天地混沌,宇宙是由一团“气”组成,而这种以宇宙为气的观念则是云纹瓦当产生的根本理由。古人把屋顶当作天,当作宇宙,而瓦当作为屋顶的装饰,代表了人们对天的尊崇和敬畏。据学者研究表明,云纹瓦当的纹饰变化,不仅有律动的艺术美感,而且体现中国文化中阴阳消长的思想。另有研究表明,“云纹瓦当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数码库”,纹饰内容虽没有文字,但其中隐藏着丰富的历象、时序、易数等中国文化。云纹瓦当图案没有刻意描绘朵朵祥云的华美,却运用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手法,温婉悠然地营造出古代建筑物的神秘玄机和庄严大气。瓦当上的“云纹”图案,传达着古人的宇宙观,这种艺术符号,符合中国阴阳五行的运转规律。云纹是从战国时期的葵纹演化而来的,秦晚期,出现葵纹瓦当、太阳纹瓦当、涡云纹瓦当等等。太阳纹瓦当,赞颂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宏伟大业。涡云纹瓦当,云纹呈辐射圆旋状,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给人以流动旋转的动态美。这些云纹瓦当,都生动体现了古代阴阳五行文化。
二、文字瓦当:中国文化遗传基因之展示古人云:“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民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精神的遗传基因,而文字则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基因。文字瓦当表现了浓郁的人文色彩与文化内涵,以其特有的装饰美化作用无声息地融入古典建筑,融入民族血脉。建筑也因此有了瓦当饰文,更富有历史文化韵味。几乎每款文字瓦当,都有它的典故和历史,如印章一般记载下封建社会的权势与地位。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文化艺术有了长足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原始图腾崇拜的瓦当纹饰逐渐减少,而文字瓦当则承载着“饰文字以观美”的盛装,进入民族艺术的繁荣时代。有研究表明,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一千一百余枚秦代竹简,无论文字的艺术价值还是考古价值都弥足珍贵。汉代文字瓦当同样是艺术美感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完美之作,其文字多为篆书,也有一些是隶书。篆书作为瓦当纹饰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能把庄严大气与流畅自如和谐统一于奢华肃穆的建筑之中。篆书立体感很强,行笔疏密错落、似曲还直、方中见圆、柔中带刚,它们由象形字的线条和形状结构演变而来,与瓦当巧妙结合,布局和谐,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如陕西出土的文字瓦当,上面刻有“长生未央”、“延年益寿”、“汉并天下”、“千秋万岁”等字样,字形舒展自如,四字互为呼应。瓦当上的文字利用圆这个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绚丽多姿地展现出民族文化如此纵横有度的艺术之绝美,感受中国文化的悠然意境和华丽情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一考中国文字之发展史,其聪慧活泼自然而允贴,即足以象征中国全部文化之意味。”①从建筑艺术中的文字瓦当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流动血液和鲜活生命,完全验证了钱穆先生的精辟论断。
三、动物瓦当:解释中国农耕文明的钥匙动物瓦当是在我国所特有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折射出古代农耕文化。先秦时代的动物瓦当大多是描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朴实,大都采用块面浮雕的艺术手法,形成一种雄浑凝重的艺术风格。古人在瓦当上装饰马、牛、羊、鸡、犬、猪六畜,象、鹿、虎、兔、蛇等野生动物,还有蝉、鱼、龟、蟾蜍、蜥蜴等等,这些都是当时中国社会农耕养殖生活的生动体现。这些瓦当纹饰,构图简洁夸张、可以令人展开丰富的审美想象。如秦早期的双鹿纹半瓦当,其图像可能来源于田野农耕生活。当面居中放置分有枝杈的树形图案,并以树为中心对称构图,两边各一纯朴鹿兽。又如蟾蜍玉兔瓦当,瓦当上的蟾蜍瞪着眼睛鼓起腹部,四肢表现出将要起跳的样子,在蔓草丛生的远古大地上和生灵温雅的玉兔和谐逗趣,玉兔神似飞身跃起,或是腾空奔月,宛若一幅美好祥和的农耕文明画卷。古代的农耕文明还体现在原始图腾方面,如饕餮纹饰是古人幻想中的产物,兼有图腾崇拜和避邪的作用。《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夏代前,我们的祖先渔猎而生。野兽对于人来说,既是食物又是的威胁。在我国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出土的玉锛上面,就刻有早期用以避邪气的饕餮纹饰,反映了古人对兽类的恐慌。经过漫长岁月,图案逐渐向理性发展,脱离了人们心中幻想出来的神兽形象,演变成装饰色彩很强的艺术纹饰。夏代初期,人们进入相对安定的农耕时代,生论文导读:
产方式由狩猎转为耕种,对自然灾害的不可预见性,使得百姓将洪水爆发、山体滑坡、狂风骤雨、连年干旱等自然现象,视作无形的“猛兽”,它吞噬人们的家畜、土地及房屋,用臆想出来的饕餮纹饰将其形象化,尽显对这种无形力量的敬畏和膜拜。随着社会进步,饕餮纹饰在瓦当上被逐渐弱化,但早期瓦当上的这些动物饕餮纹饰,无疑是人们研究古代农耕文明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