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有限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40 浏览:118656
论文导读:
近几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数量和质量均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传播力与影响力受到了业界、学界甚至世界的关注与肯定。特别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播出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电视纪录片在人文关怀层片上的实现,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必定趋势。然而,无可厚非的是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输出载体,电视纪录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可回避的有限性。本章就将围绕文化差异与话语背景的不同导致纪录片传播效果的折损、缺乏目标受众与潜在受众的培养限制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品牌的薄弱建设与缺位维护限制了纪录片影响力的扩散来论述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有限性。

一、文化差异与话语背景的不同导致纪录片传播效果的折损

笔者认为,文化差异与话语背景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制作方式中。

1.表现手法的“自我化”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特殊载体,纪录片用自己生动、真实、艺术的传播特点向世界展示着我国的文化与传统输出价值观与话语权,与此同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差异是绝不能被轻易忽视的。近些年来,常常出现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电视纪录片但是放之国际市场中往往以惨败收场,究其理由,大多是因为文化差异所导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给中国电视纪录片的题材选择创造了天然的优势,但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却也给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困难与障碍。尽管“语言”是相通的,但是“语法”不尽相同。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对中国美食以及饮食文化的介绍和传播用都是非常中国化的,这对于外国人而言却不能无障碍接受,对于一些并不习惯浓油赤酱的冷餐为主的国家是不可思议的,类似的自我化的表现手法就会遇到障碍,失去传播的力量。

2.制作方式的扁平化

近年来,在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较为突出的共性理由之一便是制作方式的扁平化。所谓制作方式的扁平化说的就是制作手法过于单一、传统、民族,当然这样并不是不好但也不会是最好。国际化的制作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内容通过国际化的手段传递出去从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选择国际合拍的制作模式,不仅可以和不同国家的专业的工作人员取长补短,同时还能够将民族化的内容通过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制作成为国际化的终端产品,进而被受众更为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例如中外双方共同组件拍摄团队,由中方工作人员担任电视纪录片的总制作人,由中外双方的工作人员分别承贷拍摄任务,并在拍摄的过程中一起参与策划、撰稿、摄像、制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理由双方共同解决,得到的收获双方共同分享。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拍摄过程中容易引发争议、误解或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理由的可能性。

二、缺乏目标受众与潜在受众的培养限制纪录片的传播效果

我国电视纪录片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于受众的需要和所求的研究中,缺乏对目标受众诉求的认识以及对潜在受众的兴趣培养。缺乏议程设置也使得我国电视纪录片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与限制。
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不但可以润物细无声的获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的认可,同时也能够通过“框架”的形式塑造中国的对外形象。当然,这一定是一个漫长并且艰难的过程。但是这也一定是让国际受众最快、最准、最高效的认识中国接受中国文化的方式与策略,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这种认识与接收过程中培养更多国际化受众,确立目标受众,激发潜在受众。
另外,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和手段以及准确的受众定位也是培养目标受众吸纳潜在受众的重要手段与策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技术与科技越来越呈现出“低门槛”与“傻瓜化”的使用趋势,这就为纪录片在扩充受众方面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简而言之,针对不同的受众情况,制片人以及制作团队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集中手头上较为有限的资源,形成一股合力主攻更能扩大电视纪录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强势,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

1.品牌的薄弱建设与缺位维护限制了纪录片影响力的扩散

笔者认为,电视纪录片的品牌价值是其本身传播力和影响力重要依托,没有了品牌影响力作为前提就很难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但依目前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电视纪录片都存在品牌建设的薄弱以及品牌维护缺位这两方面理由,而促使品牌建设薄弱以及维护缺位这两方面理由即是传播平台的限制,以及制作资金的不足。

2.有限的传播平台

中国现有的电视纪录片传播平台极为匮乏,就笔者所掌握的数据来看,自2002年上海出现的第一家纪录片频道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7家专业的电视纪录片频道。7家专业的电视纪录片频道听上去可能会稍显富裕,但是要是和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充沛的电视纪录片资源相比较,还是会显得过于稀缺。这样一来,一些地方电视台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便努力配备、制造播出电视纪录片的传播环境,于是一批纪实类电视栏目应运而生。但是,先天的不足并没能实现电视纪录片在地方电视台纪实栏目中广泛开花结果预期效果。大多数地方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分别被新闻、电视剧以及购物栏目所填满,纪实栏目等可以播放电视纪录片的栏目纷纷被设置在并不具有目标受众的尴尬时间段。

3.捉襟见肘的资金

市场化大潮中的电视产业,不可避开的陷入功利主义。电视选秀节目、综艺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等占据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半壁江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视纪录片除了要应对有限的传播平台外,更要警觉于我国电视市场的选择,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纪录片市场至今仍处于相对低迷的境地。
就目前来看我国纪录片的资金来源来看,大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拍摄、制作、宣传的资金来自于电视台,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传媒公司,但不论两者中的哪一种与国外相比都不能算作充裕甚至可以用捉襟见肘来比喻。这就从侧面体现出了,我国电视纪录片在自身品牌建设与维护中的理由。这也说明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缺乏对产品的认识、开发与产业链的延伸意识。大多数情况下,其生产营销经费主要还是靠财政拨款或自有资金为主,对于大众的市场需求不明了,产品衍生品缺乏有效合理地开发,使得纪录片出现与价值的严重失衡。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ctwhlw/lw50575.html上一论文:有关于人文颂奏响儒家文化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