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保护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58 浏览:22923
论文导读:为适应旅游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贵州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当地进行经济开发。一方面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但同时也导致自然苗族村落逐渐消失在城镇化的建设当中。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中,无数苗乡侗寨被拆迁,诸多农田被占据,广大苗族民众被迫从土地上走出来,融入到城镇化或城市化的生活之中。
作者简介:苏洁,(198

3.5-),男,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

摘 要:旅游城镇化推动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部分民族地区文化逐渐衰落,因此,必须加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力度。本文首先对旅游城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在探讨旅游城镇化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的基础上,最后提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策略倡议。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一、旅游城镇化

旅游城镇化是受旅游业发展引发或驱动的城镇化现象和过程,属城镇化多元发展和旅游业成熟发展的共同作用结果和综合表现,一般发生于城镇(市)旅游热点区域或旅游景区。就民族地区来看,旅游城镇化可与发生地或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显著关联,主要受旅游吸引物和其它旅游经济要素影响,且表现出嵌入效应。
最早提出旅游城镇化相关概念的是澳大利亚学者帕特里克·马林斯(Patrick Mullins),他于1991年提出“旅游城市化”(touri urbanization),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形态,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在我国,关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的学者在借鉴国外旅游城市化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旅游城镇化”。所谓旅游城镇化是指以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以旅游为主导或支柱产业发展为目标,引发的城镇化现象,或者说以旅游为主要动力的城镇化现象。该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其中在少数民族区域尤其突出。
对于旅游城镇化来说,主要的内容包括景观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地域城镇化、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城镇化等几个方面。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虽然也具有上述几方面的形式内容,但在内涵上有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以及观念文化城镇化等几个方面的不同。城市文明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开放文明,同时旅游是一种多元文化文明的交流现象,因此,观念文化的城镇化对少数民族具有更隐蔽、深刻持久和更重要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在居住分散且地域更广阔的少数民族间进行。

二、旅游城镇化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1、城镇化文明对民族地区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为适应旅游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贵州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当地进行经济开发。一方面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但同时也导致自然苗族村落逐渐消失在城镇化的建设当中。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中,无数苗乡侗寨被拆迁,诸多农田被占据,广大苗族民众被迫从土地上走出来,融入到城镇化或城市化的生活之中。
城镇化文明对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系形成巨大冲击,城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科技知识,大大转变了民族地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也逐渐边缘化,少数民族文化正逐渐走向被同化并衰落。

2、产生了旅游城镇化与民族村寨文化保护的矛盾

旅游城镇化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开地对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城镇化与民族村寨文化保护的现实矛盾: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与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矛盾;现代城镇生活方式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矛盾;少数民族青年人生活方式的趋同化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矛盾;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急功近利引起的文化变异与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的矛盾等。

三、旅游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保护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特征的体现,是一个民族内部认同外部区别的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实现返璞归真、探本索源、开拓创新的最为生动、具体、准确、全面的最佳模式,民族文化越鲜明,民族特征越突出;而民族文化的淡化、消失,则意味着民族形象的模糊和一个民族的消亡。城镇化并不仅仅意味盲目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和生态需要得传承和保护。因此,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理应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准确把握民族传统文化的目前状况

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目前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旅游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有哪些,怎样加以利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哪些要素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发展的潜力,怎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哪些优秀成份能够继续把民族的象征传承下来,哪些文化因子容易或能够和现代城市文化相结合;哪些文化无法在现实社会情境中存活,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

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能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因此,应深挖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内涵,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利用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开发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努力提高旅游产业品味,这不仅能增加民族地区就业机会,使民族地区居民收入增加,同时也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主题选择应有独特而强大的吸引力。必须是选择本民族传统而特色的文化,不要照搬照抄其他民族主题,景点要有美丽的外观,更要有深刻的内涵,充满文化底蕴。二是景观、演出节目、编排设计均应具有特色,让游客物有所值。三是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要高标准。

3、必须保持民族特色

城镇化进程在许多方面引发争议,其中民族地方特色的丢失争议最大。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的是,少数民族旅游区域的首要功能是旅游,民族文化本身是核心旅游资源。因此,必须始终追求和坚持,并通过城镇化突现和展示民族特色,确保民族文化脉络延续。丧失民族性就丧失了旅游吸引力,也就丧失旅游城镇化的主动力。

4、传承各民族的活态文化

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除了有形的物质文化以外,还有无形的精神文化,如民族的民间文学、特色艺术、价值观念、风情习俗等。它们一般是未被文字记载或音像记录的尚未定型的文化事象,主要存储于少数民族成员的头脑和思想意识中,依靠口头传承,一旦承载的个体消失,这些文化也将随之消失。同时其本身论文导读:民族居民的思想意识中树立保护民族活态文化的自觉意识。民族传统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财产,其保护、发展与进步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哪一个政府部门负责任的事情。有关部门要在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上加大力度,使每个公民真正具有保护民族传统活态文化的主人翁意识。在行动上,不仅要保护活态文化存在的
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中,即在外部具体环境的变化下也会随之发生转变。在思想意识上,要在少数民族居民的思想意识中树立保护民族活态文化的自觉意识。民族传统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财产,其保护、发展与进步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哪一个政府部门负责任的事情。有关部门要在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上加大力度,使每个公民真正具有保护民族传统活态文化的主人翁意识。在行动上,不仅要保护活态文化存在的载体,还要加大对活态文化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鹏.贫困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城市化杂志2010年07
[2] 李欣华,吴建国.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贵州郎德模式的成功实践.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193-199)
[3] 邱云志.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