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高职院校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529 浏览:71749
论文导读:师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往往采用说教式、注入式的德育策略,缺乏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忽视学生自身对道德的内在需求,容易让学生产生“高、大、空、远”印象,甚至造成某些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排斥感和抵触情绪,德育效果不佳。而高职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有效地挖掘整合,在恰当的环节实施德育渗透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提要]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承担了专业素质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充分利用专业课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地、创造性地渗透德育是高职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要求,阐述德育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德育
基金项目: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探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编号:2013JXYJ00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的天柱山国际旅游软环境的建设研究”(SK2013B292);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党建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A
原标题: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1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尤其重要。

一、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教师职责的内在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全面体现了“职业化”和“教育性”特征,既要重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需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审美情操等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会令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仰并学习,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作风、治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应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把德育渗透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二)新时期高职德育目前状况的客观需要。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德育的主要形式承担着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职责。一方面该课程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内容涉及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往往采用说教式、注入式的德育策略,缺乏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忽视学生自身对道德的内在需求,容易让学生产生“高、大、空、远”印象,甚至造成某些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排斥感和抵触情绪,德育效果不佳。而高职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有效地挖掘整合,在恰当的环节实施德育渗透。这种教育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自然、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因此,转变德育教育的内容、策略、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德育渗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这一渠道,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专业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把学生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养成,渗透在专业课教学各个环节,这不仅是新时期高职德育目前状况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推动德育渗透。构建主义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作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德育教学理念,转变以往“说教式”和“注入式”的德育模式。变强制灌输为积极引导,变理论说教为行动教化,变说教命令为心理相容。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努力践行“三重”德育教学模式,即重引导、重体验和重结合。
(二)挖掘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审美情感、旅游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他们不仅是旅游服务者,更是旅游文化和旅游形象的传播者。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明确专业课教学的德育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即不仅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还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旅游从业人员不仅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旅游文化和旅游形象的传播者。因此,对其进行爱国主义、乐岗敬业的渗透教育尤其重要。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贴近生活,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有很多德育素材,专业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巧妙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如《模拟导游》是一门培养学生导游技能的实践课程,在导游技能模块介绍导游人员接团前知识准备时,通过高级导游赵英健的例子,请同学自己分析一名合格的导游员应该如何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永不言弃,培养学生乐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要求专业课教师把握好渗透时机。就课程内容而言,一门专业课的绪言学习,是进行兴趣教育的最佳时机。如,通过对《导游业务》绪言的介绍,既可以有效地介绍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祖国、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克坚攻难等良好品质。
(三)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渗透效果。旅游管理专业课注重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操作,利用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或师生互动状况进行德育渗透。比如,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性学习、创造论文导读:业课教学中,很多知识光靠老师讲授,比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发现理由、深思总结。如《模拟导游》导游带团能力项目教学中,教师设定黄梅戏艺术考察团接团服务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理由,并结合接团过程中突发和意外情况进行讨论,找出解决策略。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性学习。在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中,很多知识光靠老师讲授,比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发现理由、深思总结。如《模拟导游》导游带团能力项目教学中,教师设定黄梅戏艺术考察团接团服务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理由,并结合接团过程中突发和意外情况进行讨论,找出解决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理由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四)强化示范作用,引领德育教育。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意在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德育教育当然更少不了教师的言传身教。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上一堂好课会被学生称为“享受”,教师可用他的亲身经历、体会去勉励学生做高尚的人、有责任感的人,变单纯的专业知识讲授为德育出发带动智育,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要学生做到的事,教师躬亲其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其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师躬亲其守。比如,在《模拟导游》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每一次布置学生实践内容时,专业课老师都要认真准备,全程示范。针对准备中的理由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严谨的作风去影响学生。比如,课程中的陪导游接团项目中,首站沿途导游是教学重难点,这一内容要求具有针对性,而通用的教材上没有关于安庆的典型介绍。于是,在引导学生探讨总结了游客感兴趣的话题、知识点后,教师与学生分头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分别展示。为上好这堂课,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大量的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设计。与学生共同学习,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让其体会到教师身上的责任感,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总之,培育健康有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需要包括专业课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全方位、全过程地渗透德育。专业课教师在驾轻就熟地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关注学生的兴趣、心理需求,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抓住德育教育切入点,把握德育渗透时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晓敏.职业教育内涵的界定[J].职教天地(教师版),2011.8.
[2]于洪泽,叶景文.关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深思[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3]杨明.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深思与探索[J].德育园地,2011.9.
[4]施俊波.法律课程渗透德育教学的途径及效果评估[J].高教高职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