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高中政治课“主体参与——自主”教学模式浅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89 浏览:110397
论文导读:养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不断激励自己,认识自己,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2)主动性,是指人积极自觉地认识和行动,并且以一种选择与参与的态度主动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主动性发展的目标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教师应创设竞争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 要: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高中政治课“主体参与——自主”教学模式浅探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如何转变传统的单一、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入手,探究了课堂中建立和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主体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理由、提出理由、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过程,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真正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政治 主体参与 自主探究

一、理由的界定

主体参与是学生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主体参与的含义。(1)指学生以认识的主体和思维过程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三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在时间上“以学生为主体”。(2)“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要求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育观和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特征。(1)自主性,是指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及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从产生疑问到提出疑问,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十分注意这一环节,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深思、多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不断激励自己,认识自己,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2)主动性,是指人积极自觉地认识和行动,并且以一种选择与参与的态度主动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主动性发展的目标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教师应创设竞争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求知,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3)创造性。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深思、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创造性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抵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开放教学思想,创造条件,积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

二、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探究目标

1.唤起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强,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作用的自觉性就大,也就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就高。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推动、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2.发展主体能力。主体能力就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主体性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高,就愈能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
3.塑造主体人格。主体人格包含人的独特性、个别性或个体性,包括情感、意志、灵感、信念、直觉等诸多方面,它对认识、实践活动起着调节作用,能使主体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具有转换剂、催化剂的性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教育环境,逐渐使学生承认自我、发现自我、发挥自我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出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

三、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

1.导入激趣。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课堂教学的互动新空间,努力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真切生动的情境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例如,在讲高一“一国两制”这一内容时,先给学生播放英阿马岛战役及中英、中萄谈判等有关的背景录像资料,然后问学生:如果没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理由将如何解决?那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由此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发展想象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2.自主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深思、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主动参与的要求必须正确、有层次、可操作,时间必须充分合理,形式也要多样,还应是全程参与。
3.合作互动。主体性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将主体间的交往作为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即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其内容包括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互为师生等。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
4.引探释疑。主体性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努力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的形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引探释疑的过程就是以问答深思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理由,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堂的扩散性提问过程中,它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学生独创的见解;同时注重学生主体思维过程的展开,以深化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过程,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理由,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论文导读:主性实践活动中主体的自主参与程度表现为主体在活动中的地位及由此产生的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种情形:被动应答——迫于外界作用下的一种被动性行为,主体不能处于激活、兴奋状态,注意力仅限于维持动作的完成,对主体发展的作用不大;自觉适应——主体接受并理解了活动的任务要求与作用,从而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及在某些参考书中,一些人经常把“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把工作中犯有主观主义错误的人称之为唯心主义的典型。对这一提法有的学生提出质疑,认为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不能划等号。经过师生的共同探究讨论,大家认识到就思想实质来说,二者都颠倒了客观和主观关系,是完全一致的;但二者又有着明显区别,二者外延不同,对立面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5.迁移实践。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能否实现知识的迁移,关键在于学习是否具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教学主线索;弄清各个知识点,从一个知识点发散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围绕主线索串联成体,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并能根据知识网络随时唤醒与新授知识相关的内容,从而自主完成学习的迁移。

四、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理由

1.重视自主性活动中的自主度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创造。学生的主体发展是以活动为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自主性实践活动中主体的自主参与程度表现为主体在活动中的地位及由此产生的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种情形:被动应答——迫于外界作用下的一种被动性行为,主体不能处于激活、兴奋状态,注意力仅限于维持动作的完成,对主体发展的作用不大;自觉适应——主体接受并理解了活动的任务要求与作用,从而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去;主动创造——活动过程是主体自主的,主体态度不仅自觉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主动寻求解决理由的策略,设计自己的行动步骤,表现出热情、活跃、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经历着情感的体验,始终处于积极追求中,关注行为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最富有发展作用的活动。自主性实践活动追求的就是属于主动创造水平的教学。
2.借助开放的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有其独特优势。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以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各种知识信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创造。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知道学习什么、从哪里学和怎样学,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去主动发现、探索、深思,高中政治课“主体参与——自主”教学模式浅探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实现创造和超越。

3.注重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1)重视对教与学双方的评价。主体教育以充分重视学生主体为根本特征,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都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在确立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必须同时考虑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彻底消除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只见教师不见学生的偏向,这也是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一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区别所在。除此之外,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还应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教和学的活动并不是两个孤立的部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二者是融为一体的,不能在评价中将二者割裂开来。
(2)主体性教学要求与常规课堂教学要求相结合。主体性教学要求必须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常规的教学要求相结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放弃基本教学要求,主体性就会失去应有的依托。因此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不能背离常规课堂教学要求,在评价标准的确立中,应把课堂教学常规作为基本要求,同时要把主体性教学要求渗透到课堂教学要求的各个方面。这样既能保证基本的教学需要,又能充分体现主体教育的特色。
(3)重视差异性和发展性评价。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中,应大力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多元性”评价。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中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丁晓山 主编《中国学生学习法》.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2]张大均 主编《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刘电芝 张蓉华 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运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7)。
[4]程燕 张大均 浅论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心理探索,2005,(06)。
[5]郭成荣 思想政治课的考试与评分.教学与管理,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