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针对“90后”理工科问卷设计-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98 浏览:119287
论文导读:
“90后”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2008年秋季,第一批“90后”大学生走进高校,“90后”大学生以其特有的方式走进舆论关注的视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们也在第一时间对“90后”大学生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当前,研究基本以是大学生为研究主题,研究对象没有细分文理科学生、南北方地域的差异等,只是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进行简单归纳,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仅有少量研究是建立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而对于占有相当大比重的理工科学生并没有特别的关注。针对“90后”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问卷,成为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与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科学生的特点

1.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的不同

由于对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的不同,文科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文史类读物、政治哲学类读物;更擅长思考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点滴收获;有更多热情投入到社会实践,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文科学生更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丰富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大部分理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专业性较强,缺少对其他方面的兴趣及了解。由于专业课程设置及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理工科学生缺少接触除专业外文化知识的氛围和主观意愿。
 摘自:学生论文www.7ctime.com
 

2.性格特点的不同

相对于文科学生,大部分理工科学生性格内敛、敏感;处理问题理智,理性多过于感性;做事计划性较强,对未来有规划,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能力有清楚的认识,自我认知能力较强;但相对缺少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不畅,团队合作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受挫力差。

二、设计问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卷调查的导向性

鉴于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在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的不同,我们设计的问卷,一方面,需要完成搜集数据、总结研究对象特点的功能;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被测对象。针对理工科学生缺少了解其他文化知识的主观意愿的特点,设计问卷尽可能让理工科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与文科学生的差距,以达到一定的导向目的。

2.针对理工科学生性格特点,问卷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1)针对理工科学生敏感、理性的特点,问卷设计时应注意增加卷首语的亲和力,明确测试目的;增加委婉性提问,消除研究对象的顾虑。使研究对象能够愿意以一颗平常心面对问卷当中的问题,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以达到我们问卷调查的目的。
(2)针对理工科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的特点,问卷设计时可适当增加接触性问题。接触性问题一般比较简单,用来与调查对象建立较好的协作关系,以消除调查者的疑惑和戒备心理。
(3)对于理工科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的特点,在问卷设计时可适当增加投射性问题的数量,投射性问题利用被试常常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周围其他人”身上,而作出真实反应的心理现象来设计问题,以达到问卷结果真实可靠的目的;自我评价类的题目则可以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
(4)针对理工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特点,在问卷设计中增加一些调节性问题,用于消除被试的枯燥、疲劳、紧张或由于问题突然转向而产生的不适应感;还要注意校正性问题应与实质性问题拉开距离,以达到能够检验实质性问题是否真实的作用。
“90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对他们的问卷设计应符合他们的年龄性格特征,我们需要用开放的理念、崭新的视角、创新的方法去探索,设计合适的问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2\]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3\]张开芬,黄杉.“90后”青年成长环境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1).
\[4\]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6).
\[5\]苏绣.“90后”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及培养对策[J].科教导刊,2009,(13).
\[6\]吴秀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10,(7).
\[7\]仲兆华.大学生思想政洽教育的科学创新研究[J].江苏高教,2010,(1).
\[8\]江玲.当前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思想教育工作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
\[9\]董金权,颜小燕.深度转型期大学生思想变化与高校德育调整[J].青年探索,2010,(1).
\[10\]刘倩,张煜,庞传涛.“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特征研究及对策[J].教师报,2010,(7).
\[11\]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12\]黄杉.“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J].成功(教育版),2010,(3).
\[13\]刘会,孙祥广.“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科学审视[J].世纪桥,2010,(3).
\[14\]谢守成,吴俊文,杨朝清.“90后”大学生思想生活状况调查——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0,(1).
\[15\]金斐.“90后”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特征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16\]郭平.“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17\]梁丽营.“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