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校应加强培育民族精神-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62 浏览:143825
论文导读:担起自身的责任,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我们的民族事业后继有人。1.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民族精神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思想觉悟,增强民族归属感和
摘 要: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精髓,是民族的精神血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高校应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
1002-2589(2012)22-0231-0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推动事业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兴旺的强大动力。新形势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需要。为使人民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党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加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

1.加强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青年强,则国强。然而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丰富,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尚在形成期,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容易产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困惑,陷入迷茫;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部分人的行为标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服务和奉献意识,造成大学生面对很多选择时缺少爱国情怀。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指引,迫在眉睫。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尊、自强的精神,使大学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践行民族精神,能够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懈努力,奋发有为,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2.加强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关系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繁衍、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从近代到现代,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7ctime.com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继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高级专业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因此,为保证当代大学生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使我们的民族事业后继有人,最终实现我国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努力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有利于迎接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在21世纪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从积极方面看,外来文化为我们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文化融合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中的颓废主义、利己主义甚至邪教也会迅速在一个国家里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损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经济、政治甚至军事优势,利用网络、影视等形式,进行文化扩张和价值观等的渗透,对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时候,民族精神团结人心、激励人们捍卫民族尊严、抵御外来文化中负面因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科技文化的运用者,极易受外界影响。民族精神通过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瑰宝,成为大学生抵御外来文化负面影响的重要精神武器。因而,必须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点燃其爱党爱国的热情,使其在思想文化的碰撞中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有效地抵制西方腐朽价值观对其的渗透和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任务。新时期,高校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我们的民族事业后继有人。

1.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民族精神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思想觉悟,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使民族精神的学习与践行相联系,实现民族精神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在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主动性,敦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思想品德的一部分。通过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友爱互助的团结风尚、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等使大学生形成主导教育与自身塑造的有机结合。

2.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文化培育环境

办学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高校以什么样的精神去培养学生以及能否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高校不断前进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追求的引导和人格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主阵地,要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真正做到对学生、对社会负责,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可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讲授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祖国的热爱,通过校报校刊、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刊登民族发展历史、民族文化事例,大力宣传民族精神,营造健康、高品位的精神氛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