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新课程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一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57 浏览:22634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阐述了质疑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对在普通高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 质疑能力 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
古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质疑,是物理学发展的开始,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动力。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提出疑问、分析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保证,这也是新课改基本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根本体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升质疑信心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是否敢质疑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对学生中存在的好与差,不能有成见。要经常鼓励那些积极提问的学生,积极创造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讨论法,小组内先提出观点,质疑,讨论得出结论,再推广到组间讨论……我经常带着信任的神态聆听他们的讨论,当学生提出的疑问存在不足和缺陷时,我就先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后给予启发,引导质疑。因为学生之间隔阂小,他们可以随意质疑、辩解、解答,这也大大增强了他们质疑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二、创设情境教学,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能力

1.生活现象质疑法。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包涵了深奥的物理规律。例如,牛顿是在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生活现象观察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这个现象,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实验现象质疑法。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并不仅是为了验证“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能直接引起质疑。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实验现象,里面很可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学生测出的重力加速度五花八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提出很多的问题,比如:空气阻力是否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摆线长度、摆球的质量和体积对测量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计时的工具对测量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摆角的大小对测量结果如何影响?等等。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因果关系质疑法。物理来自于实验,其因果关系非常严密。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鼓励学生遇事多问“为什么”,利用物理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来思考,能使许多被“正常化”的物理事件再次遭到质疑。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做实验,面积相同的一张纸片、一张纸板,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却看到纸板落得快,将纸片揉成团,再源于:本科www.7ctime.com
做同一实验,却发现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这是为什么?
4.比较质疑法。“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通过对事物间相同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差异,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达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比较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面上来进行比较,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提出问题。
5.图像质疑法。物理图像是物理规律形象化、直观化的体现。物理图像虽然简洁、形象,但它所包含的物理信息需要深入理解与挖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对图像质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是什么图像?②反映什么样的物理意义?③从图像中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什么?④从图像中间接获得的物理量是什么?⑤图像描述什么物理过程?
6.控制变量质疑法。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便于解决变量多的物理问题。当某个事物由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将其它的因素进行控制,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以此类推,各个击破,最后总结归纳出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
7.学科渗透质疑法。学科渗透是指以本学科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为中心,通过设疑问难的方式,与本学科的其他知识点或其他学科相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解决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现行的高考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张宪魁,王欣.物理学方法论[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河南省浚县第三高级中学)
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