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实施策略-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79 浏览:119505
论文导读: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真正地自主、探究和发现,整个的教学过程才能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成为改变我国传统教育和传统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就探究教学的实践来讲,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课堂往往引进国外的一些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则模仿国外探究教学的一些做法,缺乏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探究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实施,因而有必要在此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对探究教学的实施进行深入剖析,明确探究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施策略上提供借鉴。

一、确立探究主题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科学知识都通过探究来教授是不值得的、是低效的,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趣。因此,这就涉及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或主题)适合于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要保证探究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探究主题的确立上就需要一定的策略,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使探究主题难易适度。太难或太易的主题都不适合于探究教学,太难的主题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挫折,探究很难进行到底太易的主题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和兴趣,这样的探究对学生的发展也没有价值。因此,适当的主题对学生来讲既能把握又具有挑战性。第二,使探究的主题具有现实性。探究的主题需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探究能够证明或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第三,使探究主题具有科学性。无论是确立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探究主题,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7ctime.com
都需要保证其中可以让学生发现真问题,并能够通过一定的科学研究手段来证实或解答这个问题。第四,使主题具有教育价值。探究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探究的主题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内容,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科研操作能力和建构学生的科学知识。第五,学生具有相关的经验准备。探究的主题需要关照学生的已有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必须使探究的主题建立在学生的既有经验之上。最后,探究主题所需的教学条件能够达到。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需要使用一定的试验设备和搜集资料的工具,还需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等,确立的探究主题必须以这些条件为基础。

二、引导探究过程的策略

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又能够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如在教学《哪杯水更热》一课时,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一上课,就为学生准备了两烧杯同样多、但温差很小的热水(杯子上方还飘着白气),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桌面上的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再用手试一试杯子的外壁,感觉到了什么?仔细体会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看--摸--体会--比较--总结”逐层深入的五个过程,学生经过看、摸,体会到“这两杯水都是热水,两杯水的温度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1号杯里的水热,有的则认为2号杯中的水热,从而引发了矛盾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要“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的时机。当这个时机成熟的时候,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学生一下子从对体验结果的争执转移到寻找问题的办法上来。有的说用手仔细摸,有的说喝一口感觉一下进行比较,还有的说用温度计测量……,因为学生寻找了众多的方法再一次引起了学生的争论,互相指出对方方法的缺点。大家认为用手摸会有误差,用眼看冒出的热气量又不稳定,喝一口既怕受到伤害又担心难以分辨,只有用温度计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结论,最后学生统一了意见,决定采用温度计来测量到底哪一杯水更热,这样在不断的认识过程中学生自己逐步生成“借助科学仪器测量更加准确、科学”的观点。
在这个环节中,之所以为学生提供温差很小(差别在2℃左右)的两杯水,就是为了创设“引发学生的争执”的问题情景,便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分歧,在争执的过程中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真正地自主、探究和发现,整个的教学过程才能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