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掌握技巧 提高能力-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02 浏览:131108
论文导读:作者情感,又能思考生活,提升思想,陶冶情操。赏析诗歌不仅要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机理之趣,还要联系生活,探求诗歌蕴含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襄阳市中考要求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的理解。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诗词歌赋在滚滚历史进程中闪烁着绚烂的光辉。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朱光潜曾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诗歌赏析不仅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品味审美能力,也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纵观全国各地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所考查的题目都涉及诗歌赏析。试题选择的内容以古代诗歌为主,涉及到诗词曲等不同的体裁。诗歌的意象浅明,情感强烈,阅读难度不大,但此类题失分较多。虽然诗歌赏析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的解题技巧是共通的。在中考复习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1. 读诗题

杜甫在《后出塞》中曾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就是说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即问题的关键。诗歌鉴赏的关键之一就是诗歌的题目。《诗经》中早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说。眼睛可以展示人的整体风貌,而诗歌的题目则恰恰能展示整首诗的精神面貌和基调。杭州中考卷宋代诗人俞佳的《送人之松江》,从诗题的“送”便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再细读此诗时,学生便能体会到诗人充满诗意的离愁之情。泰州中考卷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下曲》,从诗题一看便知是边塞诗,作者展现的是边塞生活的场景,反映戍边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思亲的心曲。嘉兴中考卷唐代王建的《野池》,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诗歌的主要脉络,从而帮助我们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炼诗字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语言技巧,如利用炼字创造生动的形象,传达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段为艺术形象传神写照。品味诗语,要参照题旨情境,结合修辞特点,着重感受炼字的情味和意趣,体味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和暗示的意义,鉴赏隽语丽句刻画形象、创造意境,表情达意的艺术效果。泰州市的试题要求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抱”是动词,古时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抱”字不但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苦,更突出了战士的警觉和勇敢的战斗精神。宿迁市中考题要求阅读韩愈的《晚春》,然后回答“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妙处。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3. 入诗境

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指出:“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所以我们要设身处地,尽可能地还原出一种临场感,必须要进入诗的意境。意境是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意象是诗歌描写的形象,在意象之中表达情感之后,就形成了诗歌的意境。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描绘的题型。承德市的试题要求在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从诗歌的题目看,这是一首描绘春景的诗,“行”是游览线索,描绘见到的景象:早莺、新燕、暖树、春泥,另外可以适当想象拓宽景物的视野,使得景象更加形象美丽。滨州中考题要求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然后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这一题要求借助想象和联想拓展诗歌的意境。可以这样想象: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4. 感诗情

感悟是一种升华,是诗歌阅读的最高境界。诗歌的境界是诗歌的意象和情趣的结合,阅读诗歌首先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其次就是能感悟诗歌的情感。我们要透过诗人直观的画境感悟诗歌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明丽清新,或闲适恬淡,或孤寂冷清,或萧瑟凄凉,或高远幽邃,或雄浑壮阔,或苍凉悲壮。浙江金华中考要求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景交融,清新明丽。南充市中考要求阅读李煜的《相见欢》这首词,回答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5. 悟诗志

“诗言志”,诗歌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赏析过程中既能感悟作者情感,又能思考生活,提升思想,陶冶情操。赏析诗歌不仅要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机理之趣,还要联系生活,探求诗歌蕴含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襄阳市中考要求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的理解。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湛江市中考要求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论文导读:
的思想感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绝顶。
诗歌赏析题型灵活多样,只要重视诗歌阅读技能训练,掌握通过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来把握诗歌主旨的鉴赏方法,经过训练强化此项阅读技能,最后内化为一种能力。这样,便实现了举“一隅”反“三隅”、举“一篇”达“一类”,就能在诗歌赏析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