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设计中安全问题浅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5-01-17
作者:用户投稿
本站原创
点赞:33569
浏览:155936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多以高层、超高层为主,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给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安全方面提出了诸多挑战,而如何尽可能地从根本上杜绝火灾的发生,并保证火灾发生后室内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成了诸多挑战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若干安全问题
前言
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日新月异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案例已不容置疑的成为了新问题,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已成为设计重点思考的问题。然而,高层建筑设计思考,所需要的是全角度思考,尤其是高层建筑使用安全问题仍是设计过程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设计师不得不予以重视的问题。
1建筑的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包括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墙、消防设备、报警设条以及选择耐火难燃的建筑材料等,设计师应根据每个建筑物不同的结构、用途、内部装修、火灾荷载等情况,建筑物的各个不同的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此案去各种中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防火措施,并使之有效地自知起来,从而构成建筑物最优的防火设计,给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满足建筑的所有消防安全要求。
2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就是设计安全、合理、便捷的逃生通道,设计师要考虑在最不利情况下,各防火分区人员疏散所需要时间和建筑物所能提供的疏散时间,以及对应的疏散通道宽度和距离,为疏散人员设计最佳疏散通道,包括安全疏散出口的设置、楼梯、走廊的设置等等。
以上两方面的设计应注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相应的规定,例如4.2.4规定,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m。 6.1.2中规定,设计塔式高层建筑时,两座疏散流体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 6.1.9中规定,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米计算。
3抗风的问题
预测到建筑物附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所发生的性状。结构不稳定破坏,疲劳破坏,过份变形而发生的屈服,围护结构的严重破坏都可以引起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
风灾损坏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工程结构的损坏和倒塌,因此,工程抗风设计计算的合理和全面与否是工程安全的重要关键,抗风设计也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4消防安全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让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以避免发等其他伤害。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任何部分由两个消防栓的水同时到达。
5电气的问题
5.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6排烟的问题
高层的火灾事故中,绝大多数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如日本的“千日”百货大楼火灾,死亡的118人中就有93人时被烟熏死的;美国米高梅饭店特大火灾,死亡的84人中有67人也是烟熏死的。所以可见排烟在整体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风条件时,防烟楼梯间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要求,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在不具备自然排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要设计在楼梯入口处设置阳台或凹廊。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为了提高使用面积,采取消防电梯与居住用电梯合用,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采用常闭防火门。这样往往造成前室的门为了行人的方便而常开着,甚至室防火门的锁都被拆除,防火门被拆除,导致防烟前室不防烟。因此,防烟前室的门应设计为常开的防火门,火灾时通过联动电磁阀来关闭防火门,进而真正起到防烟前室的防烟作用。应注意自然排烟用途的排烟窗设置的形式、位置及开窗面积。在有的工程中,设计人员将平时做为通风用的自然排烟窗设置为固定窗或者设置类似玻璃墙的半开窗、斜开窗,其设置的形式和位置均不利于自然排烟。应改用直接可对外开启的排烟窗。另需注意,开窗面积应满足规定,不应包含固定窗面积和推拉窗打开时另一半的面积。
7防雷击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将防雷措施做好,进行治理。找齐高层建筑物的顶端和其他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8结语
我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师近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论文导读: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忽视了安全设计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人、才、物等多方面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设计超高层建筑时必须将安全问题注入设计的重点。参考文献:万绍杰.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应把握的几个要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市化的必然结构。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忽视了安全设计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人、才、物等多方面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设计超高层建筑时必须将安全问题注入设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万绍杰.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应把握的几个要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孙家佩.浅论高层建筑供配电安全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2008(10).
[3]王一凡.浅论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计[J].山西科技,2009(04).
[4]钟琪.高层建筑设计原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6).
[5]覃欣.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探析[J].建筑,2010(12).
[6]包玉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多以高层、超高层为主,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给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安全方面提出了诸多挑战,而如何尽可能地从根本上杜绝火灾的发生,并保证火灾发生后室内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成了诸多挑战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若干安全问题
前言
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日新月异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案例已不容置疑的成为了新问题,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已成为设计重点思考的问题。然而,高层建筑设计思考,所需要的是全角度思考,尤其是高层建筑使用安全问题仍是设计过程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设计师不得不予以重视的问题。
1建筑的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包括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墙、消防设备、报警设条以及选择耐火难燃的建筑材料等,设计师应根据每个建筑物不同的结构、用途、内部装修、火灾荷载等情况,建筑物的各个不同的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此案去各种中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防火措施,并使之有效地自知起来,从而构成建筑物最优的防火设计,给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满足建筑的所有消防安全要求。
2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就是设计安全、合理、便捷的逃生通道,设计师要考虑在最不利情况下,各防火分区人员疏散所需要时间和建筑物所能提供的疏散时间,以及对应的疏散通道宽度和距离,为疏散人员设计最佳疏散通道,包括安全疏散出口的设置、楼梯、走廊的设置等等。
以上两方面的设计应注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相应的规定,例如4.2.4规定,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m。 6.1.2中规定,设计塔式高层建筑时,两座疏散流体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 6.1.9中规定,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米计算。
3抗风的问题
预测到建筑物附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所发生的性状。结构不稳定破坏,疲劳破坏,过份变形而发生的屈服,围护结构的严重破坏都可以引起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
风灾损坏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工程结构的损坏和倒塌,因此,工程抗风设计计算的合理和全面与否是工程安全的重要关键,抗风设计也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4消防安全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让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以避免发等其他伤害。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任何部分由两个消防栓的水同时到达。
5电气的问题
5.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5.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5.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6排烟的问题
高层的火灾事故中,绝大多数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如日本的“千日”百货大楼火灾,死亡的118人中就有93人时被烟熏死的;美国米高梅饭店特大火灾,死亡的84人中有67人也是烟熏死的。所以可见排烟在整体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风条件时,防烟楼梯间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要求,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在不具备自然排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要设计在楼梯入口处设置阳台或凹廊。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为了提高使用面积,采取消防电梯与居住用电梯合用,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采用常闭防火门。这样往往造成前室的门为了行人的方便而常开着,甚至室防火门的锁都被拆除,防火门被拆除,导致防烟前室不防烟。因此,防烟前室的门应设计为常开的防火门,火灾时通过联动电磁阀来关闭防火门,进而真正起到防烟前室的防烟作用。应注意自然排烟用途的排烟窗设置的形式、位置及开窗面积。在有的工程中,设计人员将平时做为通风用的自然排烟窗设置为固定窗或者设置类似玻璃墙的半开窗、斜开窗,其设置的形式和位置均不利于自然排烟。应改用直接可对外开启的排烟窗。另需注意,开窗面积应满足规定,不应包含固定窗面积和推拉窗打开时另一半的面积。
7防雷击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将防雷措施做好,进行治理。找齐高层建筑物的顶端和其他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8结语
我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师近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论文导读: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忽视了安全设计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人、才、物等多方面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设计超高层建筑时必须将安全问题注入设计的重点。参考文献:万绍杰.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应把握的几个要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市化的必然结构。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忽视了安全设计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人、才、物等多方面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设计超高层建筑时必须将安全问题注入设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万绍杰.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应把握的几个要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孙家佩.浅论高层建筑供配电安全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2008(10).
[3]王一凡.浅论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计[J].山西科技,2009(04).
[4]钟琪.高层建筑设计原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6).
[5]覃欣.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探析[J].建筑,2010(12).
[6]包玉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查重推荐 crosscheck官网ithenticate官网https://ithenticate.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