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川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建筑风貌问题思考-如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52 浏览:19569
论文导读:
【摘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建筑风貌改造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偏脱离建筑的地域性”、“单一追求外在形式”等问题。在对川北新农村建筑风貌的建设过程中,应以川北地区的地域性作为出发点,提取本土建筑符号,结合建筑功能、空间形态进行综合思考,打造出具有川北特色的新村风貌。
【关键词】川北地区新农村 建筑风貌 地域性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建筑风貌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具备旧农村所没有的“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和现代城市所没有的“乡村意境、风土人情”,是社会主义体制下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从而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新型乡村。新农村的建设主要包括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环境综合整治、建筑风貌改造、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等内容,每个内容版块都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同时以村容村貌外显。建筑风貌建设作为体现村容村貌的核心内容,不仅仅是对建筑的美化,也反映出一定的地域文化和民居传统特色。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筑风貌建设对于美化村庄环境,彰显村庄特色,传承村落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川北地区新农村建设建筑风貌建设出现的问题

川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多依地形就势而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其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造型空透轻盈,色彩清明素雅。其风貌主要特征为 “青瓦、粉墙、人字顶”,在风格上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传达出既稳重又活跃的视觉感受。在村庄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使川北的新农村居民建筑风貌在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离地域文化风格

川北地区的传统村落建筑是在其特有的地理气候、自然条件、民族文化及生活特性下所形成的,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风格特色。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城市型住宅”开始冲击古朴的传统民居形式。在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火柴盒”式民房建筑几乎铺遍了整个中国,川北地区农村的民居建筑也存在这此类问题,各个村镇都是千篇一律的盒子建筑,这些集中安置的建筑脱离了农民生活和劳作的习惯方式,不具备美感,也与自然村落环境不协调。

2、粗鄙仿古

传统川北民居建筑是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建筑,具有“古”味,但在其建筑工艺、材料、建设周期上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村的发展,与之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也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政府部门和建设单位为了打造仿古风貌,没有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形式、空间形态和地域特点,采用“复古”、“仿古”的方法简单模仿传统住宅形式,粗鄙化仿古,使得建筑风貌不伦不类。

3、矫揉造作地追求形式

在川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新建建筑数量较少,对旧建筑进行风貌改造的数量占了大部分。这使建筑的改造有了很大的局限性:既定的建筑功能、空间形态使得对建筑风貌的改造仅仅流于表面,加之地方领导和规划单位往往会对该村落建筑风貌作出一个表象的定位,诸如“川北风格建筑”、“晚清建筑风格”、“明清仿古建筑”等,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大家都会向着这个目标进行建筑外在形式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大多数都是形式大于内容。

三、川北地区新农村建筑风貌的思考:

建筑风貌是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之一,它体现了人们在农耕生活中因地制宜、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反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痕迹。良好的建筑风貌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能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对建筑风貌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对建筑穿衣戴帽的面子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营造一个视觉美观的人居环境形象,传承和延续一定的地域文化,同时展现出新农村建设的新风新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村庄积极健康地发展。对新农村的建筑风貌作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了以下的思考:

1、对新农村居民建筑风貌的建设应有“度”的把握。

建筑风貌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展现村容村貌,体现村域特色和村落文化有重要意义,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还是在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提到在建筑风貌“度”上的把握,首先是指要认识到建筑风貌的重要性却又不能过于夸大。一些领导在新农村建设中急于求成,做面子工程,往往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对建筑风貌的改造上,资金投入比例也较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心以及资金投入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农业产业以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切实为农民的发展服务。如果建筑风貌建设这个“度”一旦过了,老百姓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和长足的发展。其次,在建筑风貌“度”上的把握还指应控制住其建设的覆盖面。并非所有的建筑风貌都需要整治和改造,不能搞一刀切。在川北地区某些村庄,动辄就要求全村落建筑全部进行风貌打造,一些建筑形态和立面效果较好的建筑也被强迫做了“美容”,这实际上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在规划中,可以采取建筑分类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风貌较好的建筑可以保留,较差一点的建筑进行改造设计,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建设。

2、建筑风貌应展现川北地域特色

在对川北地区建筑风貌的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体现川北地区建筑地域特色。川北地区村庄的居民建筑风貌可分为几大类:一是传统的川北民居建筑,这类建筑历史较悠久,建筑风貌经过岁月的冲刷显得厚重,有文化积淀,其建筑空间、结构、饰面能直接反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川北民居风格。但这类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大都显得破旧不堪,成了人们眼中的旧房、危房。对于传统的川北民居建筑,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风貌,只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修葺,加固排危,展示出原滋原味的川北地域建筑,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二是已经建好的普通居民建筑。这类建筑大多数都是由村民自建自修,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建筑风貌形态各异,缺乏美感。对于这一类建筑,建筑风貌改造的重点应是对建筑的整洁化、卫生化处理,通过清杂去乱,让建筑干净,清爽,宜居。三是还未修建的居民建筑,未修建的建筑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域性,可以提炼川北民居符号元素进行设计,使建筑能够和谐自然地融入村庄环境。当然,相关职能部门还应严格把关,控制其建筑效果。

3、新农村建筑风貌不应“千村一面”,应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在对建筑风貌的改造过程中,很多村落都以一个模式进行套用,导致了川北地区的新农村建筑风貌千篇一律。川北地区新农村建筑风貌在建设中考虑“统一”,所谓的“统一”不是指建筑风貌必须一个模样,一种色彩,而是指在川北地区的地域背景下形成的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由于各个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小气候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都有所差异,所以川北地区新农村居民建筑应在大地域背景下呈现出个体差异,达到“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建设效果。

4、 建筑风貌应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形态相符合

传统的川北民居建筑以“尺子拐、撮箕口”为平面组合布局方式,建筑也多依地形而建,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居民建筑功能完善,堂屋、卧室、厨卫、圈舍等一一俱全。但后来修建的居民建筑以独立的建筑单体为主,多为平房或两至三层的楼房,在道路两侧作平行规则式布局。相比传统的川北民居建筑,在建筑功能、空间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对建筑风貌进行打造时,应把建筑风貌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形态综合考虑。首先在建筑功能方面,建筑风貌应从“有利生产论文导读:”的特点。不应为了表面形式而脱离建筑本身的功能。其次在建筑空间形态上,应把建筑风貌与空间形态结合。建筑空间形态上出现单一的线形空间、围合性及半围合性的空间,其风貌的表现上也应有所变化。尤其是围合或半围合的庭院空间,我们可以结合农村庭院景观综合考虑,传达出浓郁的川北农耕文化。

四、结语当前,我国正

”和“方便生活”的功能性出发,突出“川北农村”的特点。不应为了表面形式而脱离建筑本身的功能。其次在建筑空间形态上,应把建筑风貌与空间形态结合。建筑空间形态上出现单一的线形空间、围合性及半围合性的空间,其风貌的表现上也应有所变化。尤其是围合或半围合的庭院空间,我们可以结合农村庭院景观综合考虑,传达出浓郁的川北农耕文化。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村庄建筑风貌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的外在形式和夸大其作用。川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对建筑风貌的改造应立足于其地域性,结合建筑的外立面、空间形态、建筑功能综合打造,让新村不仅外观美丽,同时也体现出功能的合理性和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张建 赵之枫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5-125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4
[3] 赵兵农村美化设计:新农村绿化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0,54-55
[4] 杨永生《建筑百家言续编》摘句 [J]建筑创作2003 (第七期)
[5] 挖掘文化内涵 ,凸显川北民居特色[N]广元日报2008
[6] 广元市整体推进秦巴山生态小康新村示范市建设规划纲要 [R] 广元市人民政府201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