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国古代晋西北鼓吹乐考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85 浏览:20701
论文导读:
摘 要: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以合奏形式为主的乐种,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但是,对于鼓吹乐到底出自何时,来自何方,音乐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据大量鼓吹乐文献资料、吹打乐音乐形式及其存留现实的山西乐户,可以判断,汉魏北朝时期的古代山西晋西北不仅是多民族文化繁衍地区,亦为中国鼓吹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艺术策源地。
关键词:晋西北 鼓吹乐
翻阅中国古代北方文化史与音乐史,人们会发现山西历史上的晋西北地区曾生活着以西胡与东胡为代表的诸多少数民族,他们曾以色彩浓郁、风格独具的“胡角”、“横吹”、“马上乐”、“鼓吹乐”及各种形式的胡汉音乐真实生动地记载着中国北方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历史。我们通过对汉魏、北朝时期此地生活的狄、羌、粟特、鲜卑、女真人等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的考证与审视,方能显示出鼓吹乐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山西三晋地区的孕育、诞生、发展、繁荣的历史轨迹。

一、鼓吹乐源自中国北方

鼓吹乐作为历史乐种,特指汉魏以来,宫廷、军府、官府中与仪仗、军旅、宴飨有关,并见于乐府或太常等机构编制的乐种。“鼓吹乐”同时亦有“骑吹”、“横吹”、“黄门鼓吹”、“短箫饶歌”等称谓。此种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为主的演奏形式和乐器种类,据史书记载,其初主要采用“鼓”、“钲”、“箫”、“笳”等,并常有歌唱相伴。《乐府诗集》之“鼓吹”或“横吹”条云:“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鼓吹乐”至隋唐时期更为盛行,以至使宫廷特设“鼓吹署”。
鼓吹乐作为在秦汉时期诞生、发展、成熟的乐种,汉魏间的鼓吹乐按用途区分,一般有下列几种类别:1.黄门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称为“食举乐”(宴席、饮膳时所用),亦称“长箫”。其鼓吹披及之地“甘泉、汾阴”均在长安北部。2.骑吹:用于卤簿,与帝王、贵族等车驾随行,以用箫、笳、鼓等乐器在马上演奏而得名。3.短箫铙歌:指军乐,主要用于社、庙、“恺乐”、“郊祀”“校猎”等盛大活动。

4.横吹:用于随军演奏,朝廷常以其赐予边将。

隋唐鼓吹乐比较盛行,其礼仪用途则仍为汉代鼓吹的延续,分之为“羽葆部”、“铙吹部”两部。宋代的宫廷鼓吹乐称“随军番部大乐”,明清鼓吹乐由銮仪卫掌握。清代宫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廷鼓吹乐称为“铙歌乐”,分卤簿乐、前部乐、行幸乐、凯旋乐四类。卤簿乐用于祭祀、朝会及宴乐;前部乐又称“大罕波”;行幸乐用于出行及骑驾出入间;凯旋乐用于出师、报捷、凯旋的祀神、敬天行礼活动。时间延续千年之久,汉魏以来中国北方鼓吹乐有鼓、有角的遗制仍有保存。

二、鼓吹乐来自古代晋西北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各民族杂居之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形式较为繁多的区域。这里生活的狄、羌、粟特、鲜卑、女真人等民族,以及东胡、西胡与匈奴等草原民族为中国鼓吹乐的形成与发展有过不同程度的贡献,我们可从下述文献得知中原鼓吹乐应该来自古代晋西北地区。
据《汉书》所云,“鼓吹乐”出自西北游牧民族的“马上之乐”,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言及“马上奏”之 “鼓吹”,“自汉以来”原本隶属于“北狄乐”。“狄”曾为中国北方边地一支古族。“北狄”因主要居住在古代山西西北地区而被中原人将其冠“北”泛称,然而何以又分称为“白狄”、“赤狄”、“长狄”之族称呢?原来因史书视其古族穿衣为“白”、“赤”色与“长大”状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在山西、陕西北部与宁夏、内蒙的“北狄”不断南下入侵,与晋、秦交战期间,亦间或有一些经济贸易活动,并有《北狄乐》传入中原地区,其中亦包括列入“军旅之音”的“鼓吹乐”及其胡风乐舞。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述:“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之乐也。”此种流行在中国北方地区西北部的鲜卑、吐谷浑、部落稽古族的“马上之乐”,实属于胡汉民族传统“鼓吹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华夏乐舞与戏曲文化影响很大有史可证。“鼓吹乐”与“北狄乐”还与当时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族民间歌舞音乐之“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族音乐学家项阳在《乐户与鼓吹乐》(《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论证来自晋西北的鼓吹乐的本源时指出:
在汉代,器乐的发展,首先应该提到的是“鼓吹乐”的兴起。据载,“鼓吹乐”在秦末汉初期产生在山西娄烦(今太原市娄烦县),是避居娄烦,以牧起家的班壹,出入游猎,以财雄边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1}
源自“北狄”的鼓吹乐自传入三晋与中原诸地后,据有学者统计遂演化为四种形态期:“鼓角横吹”、“短箫铙歌”、“骑吹”、“黄门鼓吹”。于南北朝时鼓角横吹已变为“大横吹”与“小横吹”二部。此乐种传至梁朝,内容仍多叙鲜卑族慕容氏战争之事,其曲有《企喻》等三十六曲。据蔡邕《礼乐志》描绘“短箫铙歌”曰:“汉乐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敌劝士也。”其鼓吹乐仍保持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马上乐”之灼人风范。

三、鼓吹乐留存山西民间

中国北方,或晋西北的鼓吹乐在历史上虽然被吸纳至朝廷与军营之中,但是其原始形态还一直存留在山西各地,在三晋大地到处都能寻觅到它的身影。
因为原生形态的“鼓吹乐”来自晋西北胡地,故其音乐之高亢,节奏之多变,声响之洪亮,情绪之热烈,再配上委婉凄清、跌宕起伏的歌唱,这一切使受封建礼教长期束缚的中原朝臣庶民感到格外新鲜与动听。于是乎,不光是宫延官邸喜好胡乐,在民间村镇的“婚丧大礼”、“迎神祭祖”、“喜庆宴会”等场合都乐于沿用此胡乐,为此而产生众多以“鼓吹乐”为谋生手段的民间“鼓乐师”(乐户)或“吹鼓手”。
由传统鼓吹乐演变而成的“吹打乐”是山西非常普遍的一种器乐品种,民间、民俗活动中的婚丧嫁娶、岁时节日,都少不了吹打锣鼓。它的主奏乐器“唢呐”,成了民间运用广泛、普通百姓最喜欢听的一种乐器。“唢呐”俗称“喇叭”,木制,形制呈锥形,木管上端装一铜制细管,“唢呐”的音准可以通过铜制细管与木管体连接处进行调节,细管前端装以苇制哨子,下端套制一个铜制喇叭口。管体上开八个按音孔(前七后一);山西的鼓乐,论文导读:更是族旺支繁。既有清锣鼓,又有吹打锣鼓、鼓舞、锣鼓经及庙堂锣鼓。另外三晋各地的锣鼓种类还有很多,比如:花敲鼓、背冰插花锣鼓、太原锣鼓、花庆鼓、斤秤锣鼓、汾南车鼓、穿相锣鼓,转身鼓、扇鼓、威风锣鼓、太平鼓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7ctime.com上一页12
更是族旺支繁。既有清锣鼓,又有吹打锣鼓、鼓舞、锣鼓经及庙堂锣鼓。另外三晋各地的锣鼓种类还有很多,比如:花敲鼓、背冰插花锣鼓、太原锣鼓、花庆鼓、斤秤锣鼓、汾南车鼓、穿相锣鼓,转身鼓、扇鼓、威风锣鼓、太平鼓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