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培养探究意识,提高数学能力-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64 浏览:9865
论文导读:现学生用连加的结果来判断奇偶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判断十个数、二十个数、任意多个数连加时,其结果是奇还是偶,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都能马上答出正确的结果.这种方式,学生会在惊奇中质疑:“老师可能用其他更简洁的方法来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就会大胆尝试、猜想、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认真专研教材,要有创新意识,为学生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其次,要为学生探究提供充足的思考余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同时,点拨要适时,适度,做到恰当自然,水到渠成.
【关键词】 探究意识;实践
当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不再被看成是一种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作为数学的教学,其重点在于方法的指导,而方法的学习掌握,在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找到它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做探究意识的先驱者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有位名人就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带着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究,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新知识、新理念、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适当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余地.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赋予学生以适当的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课堂(探究、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笔者曾听了很多节的数学课,其中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创造性的问题. 如在讲数学的估算时,有位教师给学生提的问题是:23,89,47,451,58这五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老师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将这五个数进行连加,并用加的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奇数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这五个数的个位和为8,所以这五个数的和是偶数;或者,这五个数当中有四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所以这五个数的和一定是偶数,其原因是……”笔者深表遗憾!这么一个创意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却没有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任何启发,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发现奇偶数的特征和规律,但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所以教师在提出有创造性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有思考的余地,给他们留有更多的独立和自由的机会,鼓励学生动脑筋,发现问题,进而让他们尝试假设、尝试、验证、归纳等等一系列探究活动.

三、点拨要适时,掌握好“度”,引导要富于启发性

斐光亚先生曾说过:“数学老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刺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因而,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给学生一只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不是自己去提出,而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诱发探究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还是上面那个五个数连加的问题,当教师发现学生用连加的结果来判断奇偶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判断十个数、二十个数、任意多个数连加时,其结果是奇还是偶,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都能马上答出正确的结果. 这种方式,学生会在惊奇中质疑:“老师可能用其他更简洁的方法来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就会大胆尝试、猜想、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

《新课标》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 如,用折叠、剪纸等方式,理解轴对称图形;将有记号的m粒豆子均匀地拌入一瓶豆子(豆子的粒数较多)中,让学生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努力调动各种资源,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的结论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民,卢秀双.数学学习策略.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新课程与初中数学教学(初中部分).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3]葛余常.寻疑、解疑、质疑.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11(8).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