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生活打开物理教学一扇窗-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36 浏览:45017
论文导读:
[摘要]:探索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构建“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体系,找到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生活情境 兴趣 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杨振宇在与科学大学生交流时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科学原理是浅显易懂的。。。。真正需要探寻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最伟大的发现往往来于最平凡的认知”,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源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作为科学课程之一的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且自然界中的物理乃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果是构建物理新课程的关键,也是新课程设计的起点,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总之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物理,而非书本上的方块字和实验室中的“冷冰冰的器材”。而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编排也正是体现了这种理念,全书一共设计了78个“生活——物理——社会”的专题,可见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竭力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又有利于挖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下面是我在日常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以疑获知。这样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强烈地探求问题奥秘的积极性。例如高一课程中“动能,势能”这一章节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中,先让学生观察一张在高速公路上经常见到的情况,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要求?大部分同学都不知为什么?于是我就赶紧问,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学生响起了一声“想”,此时我感受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我自然地引入课堂:整个一堂课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而且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的很投入、很认真,整堂课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再回到这张图片上探究刚才的问题,这时学生绝大多数都能理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创设生活中情境,解决学生认识的不平衡
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他的认识需要建立在不断遭到破坏,并在不断达到新的一种平衡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种认识不平衡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努力通过新的学习建立一种新的认知平衡的冲动。例如:在光线的传播方式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安排了这么一个场景,给学生分发带有“方形”“三角线”“图形小孔”的三张纸,并提问,太阳光通过3个孔在地上会留下怎样的光斑,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三角形”“方形”“图形小孔”这三种答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受惯有的思维影响,如何打破这种状态,我当堂演示,结果现实与他们的想法出现了差异,是一个圆形,与他们的根深蒂固的结论形成了冲突,形成了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自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地学习,最后发动学生利用课后仔细观察树荫底下的光斑与树缝的形状,进一步理解本节的知识。
创设生活化的应用习作,延伸课堂教学
物理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物理教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地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物理知识的一次次的实际应用中,深切地感到课本里学习的物理知识都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是有用的。通过应用,既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能激发起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我在讲授力矩平衡一节时,安排了这么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习作,同学们知道菜场中的小贩用的杠称,他们通过一些手段达到短斤缺两而赚到钱的目的,如果你发现了,你是否知道他们用的什么方法呢?于是我让学生应用我们所学的杠杆平衡知识,回去制作一个杆秤,通过在制作杆秤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做法,结果效果还出奇的好,不仅制作几个相当好的杆秤,还在第二节课堂上主动地与老师一起分析、探讨上述问题的答案,这一开放性的作业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见把知识性的实际情况搬进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中,并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物理教材上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我认为我们的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敢于创设条件,将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创新能力及学生物理术语表达能力,避免了学生回答、理解问题时的语言生活化。
例如在讲解甲烷与氢气放热比较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回去调查生活中燃料哪些是甲烷,哪些是氢气,之后将种类与使用量的变化情况,形成一个调查报告,在请同学们初步设计一个验证的研究方案,第二天我放足够的实验器材在实验桌子上,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选器材展开实验探究,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诸如此类,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如密度、压强、欧姆定律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结论,使学生既掌握了物理概念或规律,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总之,在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坚定落实课程改革这一理念“从论文导读: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皮连胜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钟启全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上一页12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见物思物的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真正地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才能有效教学,以提高物理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皮连胜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3]钟启全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