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机制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570 浏览:49303
论文导读:再现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飞跃,其桥梁是批判,即对原有认知方式的否定。通过不断的质疑性、批判性思考,能够促进认知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即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质疑中发展,在不断否定中升华”。所以,没有质疑、否定和批判,学生的认知水平只能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也难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特别是例题教学
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对已有知识的获取不是最终目的,而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塑造其人格、历练其思维品质,使其学会创新。数学教学是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是孩子思维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历练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最为紧迫的。因为创新能力不仅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足、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着力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思维训练等影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性要素,探索构建“创新意识生发——创新思维训练载体搭建——创新思维发展动力提供——创新思维培养理论支撑”四位一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机制。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创新意识的生发提供土壤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必须营造宽松、、平等、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喜欢数学、喜欢创新。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各抒己见,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课外,教师要关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仅是课堂上的导师,也是思想上、感情上的益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哪怕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要以鼓励为主,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保持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对学生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保持宽容,积极加以引导,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意识,对学生勇于思考的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和发展创造力。
二 创设“问题——讨论——评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提供科学载体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追求的是典型化、模式化问题的统一答案。教师往往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既定的模子上来。学生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按照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应试能力较强,创新能力不足。要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就要教会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探究问题,学会自主学习。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样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教师应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去设计教学环节,积极探索“问题——讨论——评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新知识。即,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提出预设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讨论的形式不再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开展讨论,教师汇总讨论后的结果,再让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教师最后做出综合评价。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讨论得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肯定某些解决方案的科学、合理、适用性时,不能绝对否定另一些解决方案,而要科学、辩证、客观地分析诸种方案的利弊,即使学生出现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的方式,使学生继续思考,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使学生自悟,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其中,讨论的环节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利用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实验、归纳总结、思考,探寻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教师本位”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前的教学设计不是僵化的,并不能成为教师课堂上一成不变的表演脚本。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群思维灵活的学生,而不是学习机器,要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发现创新苗头,充分尊重、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新思维、新观点,不能僵化地将课堂上学生即时出现的一些新想法硬拉回到教案既定设计中或普遍的思路上来。

三、培养学生大胆批判和质疑的创新精神,为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受顺应、接受的传统思维习惯的禁锢,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没有得到解放,缺乏批判和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7ctime.com
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原有认知水平到更高认知水平,从模仿到创新,从再现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飞跃,其桥梁是批判,即对原有认知方式的否定。通过不断的质疑性、批判性思考,能够促进认知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即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质疑中发展,在不断否定中升华”。所以,没有质疑、否定和批判,学生的认知水平只能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也难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特别是例题教学后的练习课上,在巩固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尽可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解答问题,鼓励学生多发问、勤质疑,深入探究,甚至对同学以及老师的解题思路提出质疑和不同看法。基于这样的观点,教师可以在例题教学后的练习课上,通过变换叙述的表达方式、条件或问题,设计一些非常规性、开放性问题,引导同学们对已有的解题方法进行质疑性的思考,提出新问题,再运用“问题——讨论——评价”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使同学们进行发散性思考、多角度思考、有深度的思考。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训练,不仅让同学们巩固了所学知识,促进已有知识的系统化和融会贯通,还能使同学们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学会、敢于、善于质疑和批判,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其科学创新精神。

四、处理好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关系,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依据思维过程的指向不同,思维可分为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聚合性思维是将问题所给予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而得出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同。数学课中的“找规律”、“总结法则”、“由具体现象概括定义”等,即属于这种思维。发散性思论文导读:[2]马士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3]颜艳晖.凸显数学教学的核心:思维——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七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3)[4]朱永祥.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若干关系的处理[J].中国教育学刊,1999(6)[5]王亚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维则不拘泥于某一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理解,而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尽可能多地作出合理解答,其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一题多解”、“补充问题”、“开放式问题”等,是小学数学课中发散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创造性思维,是以上两种思维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若在课堂上让学生一味地进行发散性思考,就会出现发散的目的性不明确,从而沦为“为发散而发散”的形式主义。例如,计算“3+3+7+3+3”,学生的思路可以有:一个个的连加,3×4+7、3×5+4等,最好的办法已在其中。教师如还在不断追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易让学生陷入无效的思考中,引导一些学生钻牛角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繁琐化,达不到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当然,如果只偏重聚合性思维,也可以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创新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发散性思考和聚合性思考的“度”,在发散性思维训练中,应及时营造思维的聚合情境,在适当的时候把学生的思维从发散引向聚合,包括让学生对诸多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议、进行概括或由教师讲评,从而得出最佳方法及探寻规律性知识。
总之,在“宽松、、平等、活泼”的创新氛围之中,依托“问题——讨论——评价”这一教学模式作为载体,从发散——集中,又从集中——发散,经过多次训练,必然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向更高一级发展,既能锻炼思维的广阔性,又能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柳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J].基础教育研究,2002(S1)
[2]马士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3]颜艳晖.凸显数学教学的核心:思维——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七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3)
[4]朱永祥.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若干关系的处理[J].中国教育学刊,1999(6)
[5]王亚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4)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