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体现生命意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24 浏览:9401
论文导读:乐”体现生命终极价值追求中国古代乐论著作的《乐记》中云:“仁近于乐,义近于礼,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而同化,而乐兴焉。”阐述了天地秩序节奏井然、万物繁茂生长的生命力方才称之为“乐”。当代著名艺术大师朱良志也认为:“音乐中的基本符号五声是从生命中抽绎出的,音乐所反映的是宇宙生命的秩序,大
摘要:音乐是高扬主体之生命情趣的结晶,是人类喜怒哀乐的集中表达。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圆和、清寒、古雅的艺术审美境界最能彰显中国艺术生动、简约、淳朴又富有朝气的生命意蕴,体现出一种大化流衍的生命精神。所以,体会和研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体现的生命意蕴,对提高声乐演唱者和教育者的素质、改进声乐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声乐演唱者发音技巧和感悟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生命意蕴艺术
:A
音乐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蕴,也最能展现人们徜徉天人之际,游心物我之间,耳闻山水之音的广阔、潇洒、自由的生命情怀和人文意蕴。而中国的古典音乐,一直是民族声乐占据主导地位,民族音乐最能表现人类生生不息和无限关联的生命精神,是高扬主体之生命情趣的结晶,是人类喜怒哀乐的集中表达。中国民族声乐圆和、清寒、古雅的艺术审美境界最能彰显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蕴,体现出一种大化流衍的生命精神。所以体会和研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体现的生命意蕴,对提高声乐演唱者和教育者的素质,改进声乐教学方法,提高声乐演唱者发音技巧和感悟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民族声乐之“气”体现生命的根本——宇宙元气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曾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已。”认为“气”是宇宙的生命之源,有“气”则万物欣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7ctime.com
欣向荣,无“气”则天地之间死寂无物,音乐和艺术则更是如此,《后汉书》曾记载:“五音生于阴阳”之合气。《左传》中也曾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可见,古代艺术家普遍认为传统音乐的“宫、商、角、、羽”都是天之“六气”所化生,这原始浑沦之“气”贯穿充满于艺术作品的内外,是一切艺术的出发点和本源所在,是艺术的基因和启动艺术灵府的开关。
因此,气息也是声乐的能源,从古至今,从东到西的声乐理论首先都强调“气息”的重要性,因为在均匀、有力、顺畅的气息协调下,才能有节奏的长短、声域的高低、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中国的民族声乐不同于西方声乐,是一门综合了声音、吐字、韵味、表情、修养诸多方面的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韵律、语言特色以及能反映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的科学的发声规律。但这里的调气是发声的基础,也是传情达意的先行官,民族声乐歌唱者必须遵循“合气而为音”的原理,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把深厚、饱满和匀称的气息有机地转化成声音,才能形成咬字和运字的变幻莫测,才能传达真挚朴实而又热烈奔腾的感情,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因此,中国民族声乐首先推崇和讲究“气”的运用,正是体现了生命的本原,展现了生机盎然、浩瀚奔腾的世界,表现了活泼生动、趣味无穷的生命力。
二民族声乐之“乐”体现生命终极价值追求
中国古代乐论著作的《乐记》中云:“仁近于乐,义近于礼,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而同化,而乐兴焉。”阐述了天地秩序节奏井然、万物繁茂生长的生命力方才称之为“乐”。当代著名艺术大师朱良志也认为:“音乐中的基本符号五声是从生命中抽绎出的,音乐所反映的是宇宙生命的秩序,大自然中流动的生命感就是音乐感。”这些都揭示了从古至今,音乐旋律的本质就是对天地万物自然规律的表达,也是高扬人类主体生命情趣、释放全部心理能量的优美过程。音乐和旋律的本身就是为了展现深厚的生命意蕴和无穷的生命活力。
而声乐艺术也是音乐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其旋律的本质和主题依然延承着音乐传递生命主体情调和蓬勃生机的功能。中国民族声乐植根于中国土地之上,起源于人类宣泄、表达情感和沟通的社会本能,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与生产劳动的形成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并涵盖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带有东方审美特征。“声中有情、情中有声”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曲调基础,这就要求声乐旋律风格韵味醇厚、自然质朴、音色明亮,用旋律和音色表现劳动人民丰富的情感,展现大自然的美好生命力。
我们民族声乐最早产生的歌曲就是表现劳动和爱情的曲目,多以吆喝和呐喊的自然原始的演唱方式和节奏简单的旋律音色为主。当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是人们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主体思想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曲调反应的生命情感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爱国题材,代表着进步和爱国的文化思想音乐,在演唱方法上,具有很强的美声特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如反映抗日救国,宣传工农的革命运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为劳动人民鸣苦叫冤等,代表艺术家有黄自、应尚能等。第二种,是群众题材,表现以市民精神风貌为主要特点的都市小曲,大都是反映恋爱婚姻、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由于这些作品与人民的生活很贴近,在城市中广为流传,代表人物有黎锦晖。无论哪种曲调和感情都表现出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生命艺术精神和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都表现出人们对自由、博爱、平等的美好情感的向往,展现出极强的蓬勃生命力。
三民族声乐之“意”体现生命主体情趣和美好意境
音乐是象征和体现宇宙秩序的艺术,欣赏者往往能通过音乐本身体悟到这种象征性,体会出音乐所表现出否认自然山水的生命精神和意境。音乐是心灵深处的艺术,能深刻表现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情调与律动,对于人心的和谐、行为的节奏,也极有影响。音乐之空灵是天地、四时、风雨等自然现象的象征,也是宇宙生命力的体现。音乐是最能体现人主体生命力强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创作者要深情内蕴,养浩然之气,才能创造出神入化的音乐意境。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古代音乐中,中国的民族声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对此依然进行了传承,并且唱法丰富多样,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作曲和演唱人的盛气和诗情皆渗透在民族音乐之中,由此形成生命之源,使民族乐能够在自然而然中“文明”而“化神”,表现出相当高的意境之美。于是,便有了幽静典雅的《高山流水》、柔婉惆怅的《渔光曲》、健美而豪壮的《牧马之歌》等。由此可见,阴阳摩荡、幻化万千的大千世界,正是不同民族声乐境界的源泉。纵观民族声乐,大体可分为三种意境:1欢快之境展现生命主题乐趣
论文导读:,也为人们再现了大自然生生不绝而又具有秩序的生命联系。展现出的古雅之境是一种简淡高古的颠峰状态,安静恬然的意境具有超凡脱俗之美。能使人超越古今,安闲自如地在一片静穆中体会生命的本明,将艺术触角伸向生命创化之源和对生命根源的探索,使得主体人格逐层升华,展现出回归自然、攫取天真、忘情俗务和超然尘嚣的情怀。
 中国大多民族声乐多表现自然的美好,草木的欣欣向荣,以此抒发对生命的热爱和欢欣之情。例如,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声乐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词立意深刻,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美丽其格在汲取了内蒙民歌的音调素材上进行创作,全曲仅仅以一个乐段,十二个小节,完美地表现出来了蒙古大草原的壮美意境和人们欢欣舒畅的自由心情。一开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两句,勾勒出静谧广阔的天空下,内蒙古大草原的悠扬,展现出博大、舒畅又纯粹的意境;紧接着“挥动鞭儿向四方,白云鸟儿齐飞翔”聊聊两句,人们挥动马鞭的轻快,马儿撒欢奔腾的欢欣,鸟儿蓝天飞翔的自由等元素就活生生地浮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对家乡的爱恋油然而生。
2圆通和谐之意境展现生命的厚重圆满
“和谐圆通”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音乐艺术推崇和追求的完美境界。因此,民族声乐经历由曲圆到声圆再到意圆、神圆的审美历程,在欣赏民族声乐时,“圆”是指乐曲圆满自足,独立成为一个艺术天地,“通”指发音宛转动荡无滞无碍,并通过圆润的曲调,声音优美、字正腔圆,来展现生命和谐、天地共荣的意境以及韵味浓郁的声乐风格。所谓“宛转则情联,圆满则意吐”,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著名声乐艺术家郭颂的《新货郎》和《乌苏里船歌》等代表作品,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独特的颤音、滑音等润腔技巧突出东北民歌的俏、浪、说、趣等艺术特色,这种韵律美、和谐美及抑扬顿挫的语音特色使作品达到了情、字、气、声、味、脆、柔、刚的和谐统一,将东北民歌和新创作的作品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境地。在鄂伦春族的《打红围》、《猎场》和《弹口弦琴的小伙子》等民族声乐的歌词中也多运用了“谐头声”、“谐腰声”、“谐尾声”等谐音处理方法,真实体现了鄂伦春民歌风格特征。无论哪种民族声乐,其实都是主体与音乐之间连成一体,展现了人们音与意合、物我浑化、流连忘返、臻于胜境、由乐返天的圆通、和谐的审美境界,代表了最纯正、健康的音乐趣味,同时也体现了最旺盛的生命形态。
3古雅之境展现生命的安静恬然
我们传统民族声乐中的五声和、八音协者,也为人们再现了大自然生生不绝而又具有秩序的生命联系。展现出的古雅之境是一种简淡高古的颠峰状态,安静恬然的意境具有超凡脱俗之美。能使人超越古今,安闲自如地在一片静穆中体会生命的本明,将艺术触角伸向生命创化之源和对生命根源的探索,使得主体人格逐层升华,展现出回归自然、攫取天真、忘情俗务和超然尘嚣的情怀。
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民族风格不同,传统声乐一般分为高原、平原和水系三个地域中而形成的三派风格,高原声乐风格多高亢悠长、起伏性大、节奏自由,平原声乐风格多朴实健朗、色彩性强、节奏平稳。而最能打动人心,展现古雅之境和安人恬静之情的还是水系风格,这种风格多来自江南水乡和东南、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声乐风格委婉曲折、起伏连绵、节奏灵活。尤其以江浙地区的吴侬软语为代表流派,其代表曲目《茉莉花》、《无锡景》和《太湖美》等,意境清丽幽静、柔婉细腻、温婉抒情。演唱时不能因为喉头开得过大而失去古雅温婉的江南民歌特色。例如,《茉莉花》第一句中第二次唱到“好一朵茉莉花”在最高音上要用苏州方言发“Do”音。又如,《太湖美》中演唱到:“哎嗨唷太湖美呀太湖美”这句时候,要轻轻一带,不能硬唱。这种古雅的曲调、柔情蜜意的软语,让欣赏者的心都在良辰美景中微微融化,感受到生命的静谧和安然恬适的情怀。
四结语
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东西。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自己的文化就是自己的根,是自己所有灵感的源泉,所有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建立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然更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民族声乐是我国艺术形式中的一朵珍贵奇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一种优美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中国各民族所特有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以及审美情趣,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在人民群众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下保存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新世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文化大融合现象愈演愈烈,一切的文化形态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变化着,因此汲取民族精髓,博取众家之长,顺应时代要求,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中国民族声乐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所有热衷于声乐艺术的有心人士和社会一起努力,更加关注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教育,完善民族声乐的教育体学位论文www.7ctime.com
系,强化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以及借助现代媒介,加大民族声乐知识的普及,以多种形式广泛传扬民族声乐艺术文化,通过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艺术氛围,全力推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蒋箐:《中国戏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3] 于林青:《曲艺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4]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5] 胡东冶:《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构想》,《音乐生活》,2007年第2期。
[6] 靳学东:《中国音乐导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7] 许讲真:《民族声乐50年的辉煌历程》,《中国音乐》,2000年第2期。
[8] 陆蓉、俞子正:《传承与发展》,《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9] 刘辉:《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中国音乐》,2006年第1期。
[10] 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 王秦雁:《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简介:陈晓岚,女,1966—,贵州安顺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音乐,工作单位:安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