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63 浏览:84962
论文导读:。点名次数因教师不同而有差异,48个学时通常会有5—10此点名;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课堂笔记等;平时作业主要是课本章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通常是闭卷,主要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等。《工程经济学》课程现行考核存在诸多缺陷,具体表现为: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权重结构、成绩评定标准等不合
摘要: 本文基于《工程经济原创论文www.7ctime.com
学》的课程属性及其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功能定位,分析了现行课程考核体系的缺陷,结合该课程各主要功能的重要程度及不同考核方式对这些功能的实现程度,对现行课程考核体系,包括考核方式与考核权重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改革原则体系设计

一、现行课程考核体系及其缺陷

每门课程都具备特定的功能,课程考核理应与功能相匹配。《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经济互相交叉的应用性课程,着重培养懂经济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制定各种工程技术方案,而且能分析方案的经济效果;不仅扎实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而且灵活应用于实践。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经济平台课程,其教学与考核体系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相适应。目前,虽然也有一些关于《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但均就课程论课程,忽略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宏观指导。实际上,每门课程都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颗“螺丝钉”,都应该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相当多的课程教学与考核就书本论书本,课程功能弱化,课程考核与课程功能严重不匹配。

(一)现行课程考核体系。

根据对同行的相关调查,目前《工程经济学》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及权重体系如表一。
出勤情况主要看学生迟到、早退和旷课情况,通常靠点名完成。点名次数因教师不同而有差异,48个学时通常会有5—10此点名;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课堂笔记等;平时作业主要是课本章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通常是闭卷,主要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等。《工程经济学》课程现行考核存在诸多缺陷,具体表现为: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权重结构、成绩评定标准等不合理。

(二)现行考核体系的缺陷。

1.课程考核方式没有产生应有的激励和引导功能。激励和引导是课程考核的重要功能之一。当前的课程考核体系存在诸多漏洞,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助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期末书面考试重点考查工程经济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这门应用性课程,学生应懂得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践是应具备的重要专业素养,但显然无法通过期末的一次书面考试来实现。除了专业素质外,一门课程还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方面有所裨益,但在当前的教学与考核中往往不能很好体现,表现为:计算机和外语知识只通过计算机和外语课程获取,没有和《工程经济学》课程有效结合;诚信、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职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但是,不少学生对待平时作业却敷衍了事、相互抄袭,出勤不出力,学习态度较差,因而通过本课程所能够培养的协作和学习能力便无从谈起。
2.课程考核的科学性不够,表现为考核权重结构不合理、平时成绩考核随意性大。期末书面考试一般占到总成绩的70%—80%,重点考查工程经济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点,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不同考核方式所占权重目前和其功能不配比。表现为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往往只能关注到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及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不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而对学生作业、笔记质量的考核,只能以作业、笔记完成时的状态为准,对其形成过程不能实施有益监督,或存在互相抄袭现象,致使评价结果产生偏差。平时作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客观标准,打分主观性强,平时成绩反倒成了降低不及格率的重要手段。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课程考核应当与课程功能定位相适应。

每一门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都要承担一定的功能。并且课程的合理功能与目标还应该是多元的,是一个系列,相辅相成。要较好地实现其系列功能,除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外,课程考核自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课程的每一个功能都有一种或多种考核方式与其相互对应。另外,除了考核方式外,还需根据课程各个功能的重要性,合理确定不同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比重,即考核方式权重依据其所能承担的功能来确定,这样会比较科学。把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权重与课程功能定位相适应,有助于增强课程考核的引导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注意课程考核的客观性、过程性、反馈性。

客观性要求课程考核时尽量减少主观随意性。《工程经济学》试卷考试一般能够做到相对客观,但平时成绩如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堂表现等主观性往往强,需要注意。否则,平时考核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者成为调节学生成绩的手段。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靠期末一次考试简单确定。从管理学原理看,加强过程控制是重要的,而且平时多次考核与及时反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一)课程功能合理定位与目标设计。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和决定着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与目标进一步影响和决定着课程的考核方式。
按照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工程管理专业应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加强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的管理、经济理论和方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综合运用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仔细分析这一培养目标可以发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只是其中一部分,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使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和初步科研能力、运用文献和计算机能力等。要实现以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支撑。《工程经济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及重要的经济平台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自然必须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因此论文导读: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必要基础,但是,由于试卷考试功能单一,其他考试方式,如章后习题、课程设计等也有助于发挥这一功能,因此当前试卷考试占70%~80%的权重就显得过大,建议为50%~60%。2.章后习题。一般的《工程经济学》教材每章都配有大量的章后习题。学生动手做适量的、典型的习题对于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至关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并具备灵活运用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论证的能力。进一步,可以把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功能分解为:(1)掌握扎实的工程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工程经济分析实践能力;(3)工程经济外语文献阅读能力;(4)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经济问题的能力;(5)对工程经济分析的创新和初步科研能力;(6)一定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敬业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基于课程功能的课程考核改革。

通过前文分析,得到了《工程经济学》6种主要的课程功能。要发挥这些功能就需要有对应的考核方式和合理的考核权重。图1是基于课程功能的课程考核体系图,该图体现了课程考核方式与课程功能的对应关系。目前,《工程经济学》课程较为常用和可行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试卷考试。试卷考试方式对应的课程功能是“对工程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和理解”,这一功能是基础。考试具备一定的客观性,但问题是试卷考试通常在期末,只有一次。学生考完后课程就结束了,不能做到有效的过程控制。有人主张增加一次期中考试,但这耗时耗力,可行性不大。另外,学生做错了的题是其未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做到有效反馈和及时纠正。因此,试卷考试需要增加反馈环节。虽然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必要基础,但是,由于试卷考试功能单一,其他考试方式,如章后习题、课程设计等也有助于发挥这一功能,因此当前试卷考试占70%~80%的权重就显得过大,建议为50%~60%。
2.章后习题。一般的《工程经济学》教材每章都配有大量的章后习题。学生动手做适量的、典型的习题对于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至关重要。此外,通过章后习题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学生是认真还是敷衍了事?是自己独立完成还是?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因此,在制定章后习题的考评标准时,这两方面需要同时兼顾,并事先通告学生。为了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控制和及时反馈性,章后习题除了课外做外,课堂做也是一种有效方式。每章完了以后,根据课时多寡,布置适量典型章后习题,在课堂上做完马上交,教师批改后择时对作业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抄袭作业,又可督促其认真听讲,关键是还能加强过程控制和及时反馈。章后习题权重建议为10%左右。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自行设计作业并完成,基本上是一人一题,大家不可以重复,不可以抄袭,需要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设计的项目不受限制,可以是商业项目,如在某处开设一家餐馆或服装店的财务评价,也可以是工业及其他项目。课程设计的作用最为综合,对应功能也非常多。较好地完成课程设计,就会促使学生首先积极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其次,完成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交流与合作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等。鉴于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其权重应该在15%~20%。
4.课程论文。课程论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有助于培养其运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的能力。课程论文的基本要求是:选题可以非常广泛,既可以是关于工程经济评价指标、方法、参数等方面的思考与改进,又可以是项目市场调查与预测方面的,还可以是其他和工程经济有关的选题。每人一题,不可抄袭。论文必须查阅至少一篇外文文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文献阅读能力。课程论文权重5%~10%比较合理。
5.课堂表现。课堂表现考核方式形式比较多,如课堂发言、课堂笔记、出勤、分组讨论等。对课堂表现的考核有助于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但是,该种考核方式主观性较强,有些方式如课堂发言对大班不适用。因此,如何寻找可行有效的方式是关键。在课时允许时,“课堂习题”可以作为一种积极的尝试。在课堂上,在讲完某些重要知识点后,布置一道典型习题,做完后马上交,成绩计入课堂表现。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于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需要广泛探索,需要多种方式配合。课堂表现权重建议为5%~10%。
四、结语
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现行某些不合时宜的课程考核体系需要及时改革。本文基于对《工程经济学》课程功能的合理分解与界定,探讨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权重的确定,这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其他课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和渐进过程,课程考核改革还需要有其他改革,如教学、学风等改革的相互配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珏.《管理学》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12,(0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3).
[2]李洁,姜艳然.基于市场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分析[J].林业经济,2012,(12).
[3]张晓森,石斌,邹瑜.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与人才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22).
[4]江波,适应建筑行业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