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地方高校城乡两种生源地大一学生生涯规划比较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507 浏览:160822
论文导读: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五所高校的城乡两种生源地大一学生的生涯规划制定状况的问卷调查,从职业规划、学习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消费规划四个角度了解了城乡两生源地大一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尽相同的问题,并依次进行分析,以开展对地方高校大一学生及时合理的制定并实践自己的生涯规划的路径探究。
关键词:地方高校 城乡生源地 大一学生 生涯规划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社会群体,其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状况对其今后走向社会、实现自我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制定越是及早的进行,这个规划对其之后的指导作用也就越大。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应该在大一阶段就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由于城乡两种生源地大学生的不同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势必会对其生涯规划产生一定影响。为此, 我们对河南省新乡市五所高校(包括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乡医学院和新乡学院)的大一学生作了一次关于大学生生涯规划状况的抽样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300 份, 收回问卷282份, 其中有效问卷 272 份。样本涵盖面、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基本满足统计分析要求, 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

二、调查显示出大一学生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规划缺乏具体性和完整性
当被问到“你是否进行过职业规划”时,选择“有,但只是大概考虑一下,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的城乡大一学生分别占68%和69%;选择“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的分别占到6%和8%;另外有6%的农村学生选择了“没有,从没有考虑过”,比城市学生高5个百分点。
这些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七成大一学生的职业规划还仅限于“考虑”层面而没有形成具体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制定的非常清晰(即短、中、长期规划)的大学生只是极少数。由此可见,大部分大一学生的职业规划都存在缺乏具体性和完整性的问题。由于职业规划对人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缺乏具体性和完整性的职业规划势必会对其之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职业方向不太明确
当被问到“你了解你适合往那些职业方向发展吗?”时选择“不太了解”的城乡被调查大一学生分别占65%和60%;选择“十分了解”的分别只占32%和35%。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很小部分同学比较了解自己适合向哪些职业方向发展,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并不十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职业方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而大一学生的职业方向不明确,对其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弊处的。
3.职业准备不足
当被问到“你是否为了你的职业方向,抓住一些机遇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时,被调查的城乡大一学生的选择如下:
图1.
可见,城乡大部分学生都较注重现在抓住一些机会,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大一学生选择“未考虑过”的这一选项比农村大一学生高出二十四个百分点,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4.实践能力不足
从图1中也可以发现:尽管有些大学生有职业规划的意识,甚至有人还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很多是规划完就了事,并没有自觉的按规划去实现这些目标,即使是农村学生,在充分实践自己制作的职业规划的比例,也只有25%。此外,从城乡对比角度来看,25%的城市大学生从未考虑过未来自己的职业方向。而相比之下,这一比例在农村生源地大学生中只占到1%。
5.职业规划缺乏自主性,易受外界影响
当问及“你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所学专业的”时,只有不到四成的城乡学生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的,大部分都受父母意愿和职业前景等因素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缺乏自主性的专业选择,直接影响到其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对未来职业有了一定的规划,也极有可能因与兴趣爱好不符而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付诸实践。
从城乡对比的角度看,城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市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受父母影响的比重要比农村学生高出八个百分点。城乡两种生源地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父母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作用的差异。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首先,没有直接面临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对职业准备的意识不强;其次,由于处在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过渡的时期,部分大一学生的自我定位和奋斗目标不太明确,受中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仍习惯于被动接受,在实践方面缺乏主动性;此外,部分学生对其专业和职业前景的认知度不高,这也对制定具体完整的职业规划具有一定的阻力。从其他角度来讲,其一,缺乏家庭和学校的相关专业指导教育;其

二、大学相对宽松的校园生活环境对学生缺乏很强的约束力。

(二)关于学习规划

1.学习动力不足

当被问到“进入大学后,你是否确定了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时,调查结果如图2.
图2.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一学生只有个大概的学习计划,仅有小部分学生制定了较详细的学习计划,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当调查到“你的课余时间主要用在哪些方面”时,选择“用于学习”的城乡大一学生分别只占35%和31%。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来看,大一学生在学习规划方面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等问题。

2.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部分大一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的学习态度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更赞同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综合能力等。部分同学觉得学习成绩好对就业没多大的帮助,实践能力强就行。这样,就在专业学习与就业的关系上陷入了认识误区。“没有地基的大厦,是不牢固的”。由于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忽视了专业学习,也使得实践的效果以及对今后就业的正面影响力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专业选择、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专业选择来看,第一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大学生在专业选论文导读:的。当被问到“你打算什么时候拥有一份爱情”时,选择“毕业后”的城乡学生分别占52%和56%,而选择在大学期间恋爱的分别占48%和37%。(如图3)。图3.当问到“你谈恋爱的原因”时,被调查的大一学生的选择所占比率:图4.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对待大学生恋爱问题时还是比较理性的。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有相
择上存在着一些外力支配性或随意性的因素,忽略了个人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其次,从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上来看,大一学生从过度紧张和目标明确的高中学习生活过渡到相对较为宽松的大学生活中,学生在释放学习压力的同时,不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惰性。再次,从学习方式的变化来看,这种“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开放式教学,自主性、压力较低的学习方式,对刚从高考中闯过来的学生来说,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又由于受高校宽松的校园环境的影响,使得其在大一阶段不能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就更无所谓制定和实践学习规划了。
从城乡两生源大学生在对待就业与学习关系方面的比较来看,农村大一学生相比城市学生在大学中更为重视学习,这与其之前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三)关于爱情的规划

爱情是美好的,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为人生重要成长期的大学阶段,应该说,是爱情最易产生的时期,但又不能因此而影响学习和能力的锻炼。因而,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爱情有一个较好的规划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当被问到“你打算什么时候拥有一份爱情”时,选择“毕业后”的城乡学生分别占52%和56%,而选择在大学期间恋爱的分别占48%和37%。(如图3)。
图3.
当问到“你谈恋爱的原因”时,被调查的大一学生的选择所占比率:
图 4.
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对待大学生恋爱问题时还是比较理性的。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抱着以积累经验,跟风或填补空虚的态度选择在大学期间拥有一份爱情。这表明他们爱的权利意识强但责任意识较低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恋爱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大一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对爱情还处在朦胧与憧憬之中,对待爱情还没有一个理性的心理准备;大学自由宽松的校园生活环境为爱情提供了生长环境;但与此同时,学校等教育工作者却没有将正确引导学生的爱情观真正引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之中。

(四)关于生活消费的规划

作为大都已经成年的大一学生,他们即将面对的将是自由的大学生活,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其生活消费观和习惯的重要培养期和养成期。因而,大一学生必须注重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消费状况。

1.城乡大一学生的消费呈现不平衡性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大一学生的消费观都相对比较理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城乡大一学生的消费又呈现其不平衡性,其表现如下:占89%的农村大学生消费主要用于食品和日用品,比城市大学生所占比例高出十九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部分农村大一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此外,26%的城市大一学生消费集中在购物(包括服装、化妆品等),相比之下只有11%的农村大一学生用于这方面消费。可以看出城市大一学生用于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方面的花费在其消费品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另外,从图5.也可看出城市学生用于日用品、学习、娱乐和购物等消费的费用各自所占的比例与农村大一学生学生相比显得更加均衡,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大一学生更注重消费的多样性和均衡性。相比之下农村的学生消费形式却更加单一化。
图5.

2.大一学生对生活费的主动规划意识和理财观念都比较欠缺。

对于生活费的规划问题,在被调查的大一学生中,选择“有详细规划”和“有大致规划”的城乡大一学生分别为6%、32%和10%、54%。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有将近一半的大一学生没有制定可行生活消费规划,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从城乡对比的角度来看,农村的学生对生活费规划意识比城市学生更强。还有另外一个数据也能说明此:城乡大一学生选择“偶尔规划”的分别占45%和23%;选择“从不规划”的分别为10%和13%(如图)。
图6.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农村大一学生在其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必定要做出更可行的生活规划。相反,部分城市大一学生处在相对较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下,生活费规划意识则相对较低。

三、关于大一学生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大学生的竞争优势,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其人生目标都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职业规划的调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大一学生、高校、家庭以及媒体等多个方面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

1.从大一学生的角度来看

(1)要强化生涯规划意识。只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各种职业锻炼,才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制定越是及早的进行,这个规划对其之后的指导作用也就越大。因此,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从大一开始,并且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注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实现其职业目标。
(2)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居安思危”意识。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在大一期间,就要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认识到自己之后将要面临的严峻形势,并要与现实的自己相对比,这样才会找出差距,以激发自己规划职业生涯的积极主动性。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做得相对较好,而城市生源的大一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却远逊于农村学生,因此,城市大一学生必须要加强注意转变自己的思想意识,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及其程度。
(3)提前制定职业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大一期间就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前移,是十分有必要和相当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尤其要注意城市大一学生“从不规划”的比例比农村学生高出24%的现象,可能存在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城市大一学生在自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方面存在过分依赖于自己和家长的社会资源上等倾向,因而从不对自己之后的职业做规划,这对其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4)职业规划要突出个性,注重全程性,阶段性。大一学生首先要对自我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剖析,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个性化的要求。同时,认真分析外部环境的特点、变化发展的趋势,弄清目前环境形势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道路。同时,要注重全程性和阶段性,要针对不同年级论文导读:
制定不同的目标规划,各有侧重,分步实施,这样才能有准备、有计划的实施职业规划,全面提高自己的个人综合素质。(5)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并依据规划要求逐步落实规划。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实际行动。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特别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目标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还要注重劳逸结合,以保证自己落实规划的积极主动性。

2.高校教育者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

高校教育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者应该加强对大一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指导与教育,实现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建立大学生自主实践平台,实行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工作体制,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帮助学生树立“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观念,以及向大一学生提供心理上、精神上的帮助等。

3.家庭要给予正确、适度的指导

家庭长辈要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意愿来给予正确适度的指导,对于城市大一学生的家长来说,要多考虑孩子的兴趣方向,尊重其自身意愿。而农村学生的父母,要开放思想,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予相关指导。

4.媒体等社会宣传部门和舆论要加强引导

媒体等社会宣传部门和舆论要加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社会舆论和社会宣传部门要切实负起引领社会价值观的责任,正确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的严峻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关于学习规划

1.加强培养对所选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大一学生而言,专业兴趣是第一。针对一部分大一学生由于对所选专业缺乏兴趣而在制定学习规划方面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的现象,笔者认为应提高高中学生对各大高校的专业的了解程度,在这一点上,老师和父母必须给予学生有效地指导,尤其是高中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重担。
2.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变化
其一,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其二,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当今社会要求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与社会连接紧密的大学生,更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三,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要不断激发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其四,增强学习规划的详尽程度、可行性。想要真正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就必须有详尽的学习规划,让自己明白每一天的学习目的,培养创新精神。

(三)关于爱情规划

1、大一学生要正确理解和对待爱情。

首先,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大学生的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部分来自城市的大一学生而言,要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生的责任和义务,要增强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而来自农村的大一学生,要善于去爱,勇于去爱,正确去爱。其次,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尽力避免或杜绝在一些公开的、公共的场所做出一些过度亲昵的行为,同时农村大一学生要解放思想,接受正确的恋爱行为。再次,处理好爱情和学业的关系。最后,大一学生要增强婚恋意识、婚恋伦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理意识和婚恋法律责任,培养积极向上的爱情观。

2、高校教育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成年,但是他们在心理上还很不成熟,因此需要正确的引导。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引导他们以学习为主,摆正爱情与学习的正确位置。其次,在学生爱情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等途径使其认识到爱情的价值,培养他们自尊、自爱的意识;进行良好的恋爱行为的教育,使大学生讲究爱情文明;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态度。此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消除大学生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学校要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婚恋观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同学的特殊问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他们接受和拒绝爱的能力。

(四)关于大学生生活消费规划

1、从大一学生的角度来讲

大一学生本身要及早地制定详细的消费规划。尤其是部分城市大一学生由于生长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中,其作为一个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应时刻强化消费规划意识和理财观念,并根据生活、学习等情况确定合理的消费规划。同时也不能把太多的消费放在娱乐和购物上。此外,农村的大一学生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合理消费规划的重要性,未雨绸缪,及早作出合理消费规划。农村大一学生处理好自身的生活问题也就为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赢得时间和拓展的空间,即促进自我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2.家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家庭尤其是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大一学生由乡镇涌入到城市后,很多人的消费只停留在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上,而发展性消费相对缺乏。这就要求这些农村大学生家长理解支持他们的孩子把一部分钱用在提高综合素质上,适度地追求消费的均衡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作为部分城市大一学生孩子的家长,无论家庭多么富裕,都应该让孩子看到辛勤简朴的父母,这会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达到培养城市大一学生在消费方面提高自主规划、科学理财和节俭意识的目的。

3.学校要注重对大一学生的生活消费规划状况的教育与指导

学校也需要把大一学生的消费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一课。与高中时的学习压力相比,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这更需要正确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问题。学校不能错误地认为这仅是个人或家庭的事,而要把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比如可以通过采取开展校园文明建设, 要求大学生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绿色消费,合理消费。也可以开设相关经济消费课程,增强学生科学消费的观念和知识水平。以使大一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以至于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自己的生活消费问题。
参考文献:
滑登红.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1):117-119.
甘寿国,蔡涛.大学生职业论文导读: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来自广东金融学院的调查报告.高教探索,2007(04):121-125.孙淑娟.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陇东学院学报,2010(5):139-141.陈中永,钟建军.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

3.孔焱清,于贺,王海峰,王姗姗.大学生涯规划调查报告.湖北

生涯规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来自广东金融学院的调查报告[J].高教探索,2007(04):121-125.
[3]孙淑娟.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陇东学院学报,2010(5):139-141.
[4]陈中永,钟建军.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3.
[5]孔焱清, 于 贺, 王海峰, 王姗姗. 大学生涯规划调查报告[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7(9):71-73.
[6]易 敏,莫济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以广西工学院为例[J]. 大众科技,2008(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