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国王演讲》语言与文化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81 浏览:32420
论文导读:的《女子体育观》《养蚕》《盲童教育》《养真幼稚园》《技击大观》《慈善教育》《陆军教练》《驱灭蚊蝇》等作品,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所限制,未能真正用于课堂教学或者是农村扫盲教学中去。1934年,当时金陵大学的电影专修科负责人魏学仁和孙明经为其学校的农学院制作了科教纪录片《农人之春》,不仅在1935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
[摘 要] 作为大众媒介,电影不仅具有文化传导的特性,而且能够体现一种语言与文化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国王的演讲》正是这种体现语言文化的较好的电影范例。本文试图以《国王的演讲》为例分析电影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电影的语言文化与英语电影中语言文化的呈现进行剖析,进而分析这部电影的文化书写方式,这正是中国电影应该在未来走向国际的过程中所应借鉴的。
[关键词] 《国王的演讲》;大众传媒;语言文化
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在世界历史上一直秉持了自己的文化,也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五千年悠久文化完全没有中断过的国家。而两河文化、埃及文化、印加文化、拉丁文化等几种重要的古文化都在时间的长廊中遗失了过去,而接受了来自欧洲现代社会的现代文化。尽管在自己的文化体系话语上已经不再占有主动权,但是如印度、日本等国家,他们由于历史原因对欧美文化的全面接受,使其在英语学习的文化方面没有太大的障碍。中国学生则不同,中国学生一直处于与欧美文化以及欧美文化的源流希腊文化不同的中华文化环境当中,这种文化环境一面树立了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但另一面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其语言的文化理解相对薄弱。
语言本身是来源于文化的,而文化的构成又取决于语言的形式。中华文化与欧陆的希腊文化所拥有的本质上的不同,与其是象形文字而希腊文化则为字母文字息息相关。麦克卢汉曾经在《理解媒介》一书中论述过有关中国的象形文字与欧陆的字母文字之间差别所导致的文化上的差别。他谈到,象形文字所带来的思维形态是非理性,并很富有想象力的;而字母文字则是更加理性,更加简约,更加富有效率的,这种文字构成造成了中国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与欧洲所代表的希腊文化之间后来的文化走向上的巨大差异。在麦克卢汉的言说之中,欧洲发展的读写文化正是促成其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根本性的原因,“借助语词,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刻召唤和找回整个的世界。”①
尽管麦克卢汉的理论体系不是完全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对于文字体系的不同所导致文化走向的不同的推论则是正确的,虽然对语言的影响力的描述有点言过其实,却也说明了中华文化与欧陆文化走向不同的原因之一。
显然,由汉语、汉字所建构的中国美学形态与由英语(德语、法语等)、字母所建构的欧洲美学形态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所讲究的是“虚实相生”“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等美学范畴和美学概念,其中最重要的即是《易传》所提出的“象”——“立象以尽意”“象罔”“意象”。“象”所建构的中国美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和中国教育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所带来的中国诗意蕴涵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潜意识当中,即使是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格局当中,中国人依旧拥有汉语所带来的中华文化气度。所以,中国文字所体现出来的气场,更具有一种内向性和宇宙化的风骨,更注重与美、与道的结合,而不仅仅在于表意,这也成为中国人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
反之,英语与汉语不同,英语由26个字母组成,更注重意义上的相合,字母本身的意义与词根、词缀的意义所结合,从而构成新的意义。这种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体系,使得希腊文化发展为欧陆文化时,更具有外向性和现实性,这也是文艺复兴后期所倡导的现实主义所立足的根源所在。

二、电影的语言文化

1895年电影的出现,亦成为大众传媒的开端。这个新兴的艺术形式打开了一个新的沟通渠道,这个渠道不仅仅在创作者和观赏者之间架通了一座桥梁,同时还打通了世界性的地域与交通。尽管陆路、水路和飞机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人际沟通似乎在此种进步下走入另一个维度,但是交通的速度却始终没法与电影和人们之间的光的速度相媲美。20世纪,当人们在电影中了解到超出于本地甚至是本土的外域风情,往往心醉神驰,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充满了向往。
电影不仅仅在表现故事、展示地域、表达文化、思考人生等有内容上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即能够在时间空间的统一维度中由众多观众共同欣赏。在电影出现之前,具有大众观赏性的艺术只有戏剧,但是戏剧与电影的大众性又有不同,戏剧无法像电影那样共时,即同样演员的同样演出,在同一时空维度下,它是具有惟一性的;而电影则通过拷贝复制,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建构多个空间,并可以达到共时性传播。这样一来,电影的传播价值就远远高于其他传播方式,观众一方面在其中获得了“自我延伸”的快感,一面从中领略与自己所处之不同的“奇观”。②
中国在2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电影教学的实验,起源于1918年商务印书馆所摄制“教育片”。可惜的是,商务印书馆所摄制的《女子体育观》《养蚕》《盲童教育》《养真幼稚园》《技击大观》《慈善教育》《陆军教练》《驱灭蚊蝇》等作品,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所限制,未能真正用于课堂教学或者是农村扫盲教学中去。1934年,当时金陵大学的电影专修科负责人魏学仁和孙明经为其学校的农学院制作了科教纪录片《农人之春》,不仅在1935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农村国际电影比赛会上获得三等奖,而且在农学院的教学当中取得良好效果。自1935至1945年间,金陵大学电影专修科一直致力于电影科教片的创作,并不断的在其中摸索电影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还努力学习国外的电影教学的成功经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先进教学法的先驱,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教育电影、科教电影的领军人。
电影的视觉特性使其有直观教育性,综合特性使其有艺术多样性,文化特性使其具有文化传播性。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艺术作品、工业产品,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科教片与纪录片本身的创作即是为了教学而生产,同时电影的语言文化特性也能够在语言教学当中产生极大的裨益。

三、英语电影的语言文化——《国王的演讲》示例

英国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英国的皇室文化。英国是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最早的国家,也是将君主制度承袭下来的古老国度之一。对于英国人民来说,英国皇室不仅仅是他们的最高领袖,同时也是他们的精神依靠、精神寄托,也是他们英国文化最高贵的象征。处于英国最顶端的皇室,他们的生活则为人们所向往,也为人们所猜论文导读:thisgrehour,perhapsthemostfatefulinhistory,Isendtoeveryhouseholdofmypeoples,bothathomeandoverseas,thiessage,spokenwiththesamedepthoffeelingforeachoneofyouasifIwereabletocrossyourthresholdandspeaktoyoumyself.”词汇高贵典雅,句子文雅而略带口语化,插入语简单
测,他们如同明星,又远远高于明星,他们在人们心中应该是如同神一般的人类存在。他们是一切完美、高贵和传统的典范,是人们所应该学习的绅士的楷模,更是人们所敬仰的拥有最完美的人生和完美人格的图腾。但是,事实上,皇室子弟也是人,他们也拥有七情六欲,他们也有缺点,有自己的理想,有着对普通人幸福生活的渴望。但是作为他们,永远都如同电影最后的一幕一样,站在高塔之上,看着人们对着他们欢呼和朝拜,而无法走下神坛——走下神坛,选择普通人的爱情和命运,就意味着放弃拥有这个高贵的身份,也意味着被家人和所有人的抛弃。所以,他们面临着比其他人更多的精神压力,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完美。
《国王的演讲》影像风格含蓄内敛,导演通过青灰的色调和对比鲜明的光线,勾画出了一个二战前夕的伦敦,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英国王室的风貌和英国文化,让观众更加容易地理解近代历史上的英国。每一次激烈矛盾的转场,都是由一条伦敦的道路完成的,这条道路雾霭蒙蒙,汽笛声声。在雾霭中,行走着穿着黑风衣、黑礼帽的英国绅士,或是缓慢行驶着黑色的老式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雾霭中不断地讲述着自己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与浪漫。
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乔治六世治疗结巴的故事。人物克服障碍达到成功,这原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命题和故事模式。但是,《国王的演讲》并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人如何战胜自己,而是将这个传统的故事置放在了国王的身上,原本象征着完美的国王,却有这样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国王的人性化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英国皇室中刻板教条的批判。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出了皇室子弟对爱情、友源于: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情的渴望,由于他们的身份,所以他们在爱情和友情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这部电影让这位国王突破了这种限制,走向了一种新的生活,让他勇敢地挑战传统,成为新一代的令人们敬仰的国王。他的完美并不是表现在皇室的外在,而是内心的强大与对皇室传统的修正上。
《国王的演讲》所体现的英国文化,其根基即在于所表现的皇家英语。“皇家英语是一张象征身份的‘名片’,它流行于英国皇室、政治家、外交官和学者圈等上流社会。”③即使观众闭着眼睛,也可以听到影片中所有皇室子弟、皇后、王妃和大臣们英语的抑扬顿挫和字正腔圆,与美式英语所略带油腔滑调和省略发音的风格迥然不同。皇室英语的标准发音正如同英国皇室子弟作为整个英联邦国家的最高的精神领袖一样,具有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让人体会到一种彬彬有礼的皇家仪表气度。皇家英语的发音部位靠后,发音的气息是从腹腔而来,与美式英语的发音从嗓音中听起来差别很大,因为发音位置不同导致辅音发音的细微差别,也成为皇室英语耐人寻味之处。同时,《国王的演讲》中的皇室英语,语速略慢,语音清晰,如国王最后演讲的段落,“In this gre hour,perhaps the most fateful in history,I send to every household of my peoples,both at home and overseas,this message,spoken with the same depth of feeling for each one of you as if I were able to cross your threshold and speak to you myself.”词汇高贵典雅,句子文雅而略带口语化,插入语简单而句式丰富。
《国王的演讲》镜头风格静谧温润,没有现代电影所嗜好的凌厉剪辑,也没有商业大片中百用不疲的动作场面,而是通过人物温文尔雅的动作举止,对二战前的英国伦敦城市的细致刻画,来讲述一个来自于最高精神领袖的勇敢蜕变的故事。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在奥斯卡奖上大放异彩,不仅仅是因为奥斯卡的英伦崇拜,同时更在于这部电影抓住了普通民众对皇室的好奇心和刻画皇室的平民视角,让人们感到了一种来自于贵族的亲切与自然。④影片的配乐是钢琴伴奏,冷静、温和,却愈发庄严、高贵,让音乐之王为英联邦之王抒写心境和情绪,也成为这部影片成功的重要元素。同时,影片作者通过场景的布置,细致地描绘了英国皇室所生活的环境,包括他们所使用的台灯、镜子、照片、地毯、花瓶及其他房间布置,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年代英国贵族对自己生活品质的要求。
中国电影要走向国际,不仅仅在于一种普泛的价值观,更在于文化的书写。《国王的演讲》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文化书写的范例——利用电影这个桥梁,打开身份的锁链,让皇室与平民在同一个平面上对话、成长。
注释:
①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26页。
② 韩宗伟:《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改造”东方文化》,吉林大学,2007年。
③ 曹静、吕红艳:《〈国王的演讲〉中英国文化的》,《电影文学》,2011年第24期。
④ 陈晋华:《从〈国王的演讲〉看人性与权力的对等》,《电影文学》,2011年第14期。
[作者简介] 吴宇(1978— ),女,四川三台人,文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