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19 浏览:68271
论文导读:作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通过呈现牙膏盒、饼干盒、冰箱、砖块等感受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的实例及应用;运用计算机课件的三维功能让学生多角度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利用投影的抽拉覆盖展示特征,培养学生对立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能力,教师将教材中的插图组合成一框抽拉片,如火柴盒投影片、一个长方体直观图抽拉片、火柴盒的
摘要:作者针对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学的特征和探究式教学的培养目标,并对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
采用探究教学和学习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突出特征。探究教学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采用观察、分类、测量、实验、交流、推理等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像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式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认知结构。探究教学具有指导性、建构性、自主性、协同性等主要特征。它关注人的发展,注重培养学习者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操作能力,完善的知识结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当前,探究教学已对我国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1、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首先,指导性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这种指导更多地表现在教师的引领、促进、合作、监控和评价上。这表现在:在学生探究学习前,教师要创设特殊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能够发现和胜任的感觉,做好各种探究材料的准备。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对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法的选择、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成果展示等各方面加以指导,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诊断学生的思维,指出错误或不足,促进其转变;对于学生知识缺失的地方,要及时弥补。其次,建构性是学习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建构知识结构。在探究学习中,重视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强调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和联系实际的客观性,不能走徒有形式没有探究内容的虚探究。同时,教师要注重选择好真实、复杂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再次,自主性。主动性指教师扶着学生走路,学生毕竟还有自己走,教师把学生是为有个性、有潜力的人,根据其年龄水平和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指导或干预。最后,协同性。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还要强调不同主体间的协商、交流和对话,这样多种观点得以比较、被考虑。

2、探究式教学的培养目标

2.1良好的交流能力

良好的交流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包括接受、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即用数学进行交流、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流活动。正是师生、生生的相互对话、交流和合作才能使学生的自助建构的意义更加完善。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观念、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协商交流等,学生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的交流能力因此得到提高。

2.2完善知识结构

完善的知识结构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学习具有封闭性,学生学习仅限于教师传授的范围。探究式教学应遵循开放性原则,使探究问题的提出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具有开放性。问题不止局限于学科、课本、老师,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3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态度是决定个体外部行为的内部准备状态。观察和模仿对于儿童态度的学习发挥关键的作用。当学生作为一个新成员进入探究共同体时,会观察和模仿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再以共同体为参照,在参与共同体活动中,学科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会内化并组成个体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

3、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3.1转变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观念,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方面做出努力
教师作为一代以接受式教学成长起来的人,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无论个人能力和教学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既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又要给予充足的帮助,反对不顾一切影响后果和教师承受能力,对教师的失败的探究式教学给予质疑和指责,而应该对他们给予的积极尝试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过渡要深入、全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首先,加强教师的专门化培训,结合当地可利用的社会人力资源如本地的科研机构或大学,对教师进行集中、专门、系统化的培训,使新的教学观念深入教师的心坎,同时也不过分加重他们食宿、工作、生活上的不便;也可以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学校进行一定期限的学习,有所在工作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也可以组织全国名师进行教学示范课活动,争取更多的教师参与,交流、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3.2在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尤其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媒体上做出努力

例如“长方体和立方体”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以下的教学行为:首先可以使用投影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通过呈现牙膏盒、饼干盒、冰箱、砖块等感受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的实例及应用;运用计算机课件的三维功能让学生多角度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利用投影的抽拉覆盖展示特征,培养学生对立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能力,教师将教材中的插图组合成一框抽拉片,如火柴盒投影片、一个长方体直观图抽拉片、火柴盒的颜色、图案。演示时,先出示复合片,然后抽动抽拉片,抽去图中非本质特征的颜色、图案,抽象出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再把实物与立体图形对照比较,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图,初步建立起长方体的空间观念。其次,利用计算机课件揭示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计算机课件运用要与教师的指导观察相结合,让学生从直观的图形中概括出抽象的几何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3.3注重探究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受年龄、知识结构、性格等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的探究能力具有差异性。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探究基本技能如观察、分类、应用数字、测量、使用时间和空间关系、交流、推理、预测等八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小学生基本探究技能的提高。
4、结论
总之,探讨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一个整体出发建构自己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寻找更加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邱贻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J].教学与管理,2007年7月
房延华.正方体的表明展开图的实验与研究[J].中学生数学,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