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儒林外史》中“以小观大”手法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202 浏览:34848
论文导读:
摘要:《儒林外史》中对于传统绘画构图的“以小观大”的灵活运用,使得其不仅具有思想上的深刻性,更加深了小说的美学鉴赏价值。从人物形象塑造与故事元素的选择上,吴敬梓都继承了绘画艺术中的“以小观大”的基本创作原则。文章试图从传统美学的观点来加深对《儒林外史》的理解。
关键字:儒林外史;以小观大;艺术手法
在《儒林外史》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吴敬梓将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小观大”的手法,用于五十六回的故事中,将八股制下的知识分子生存状况真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实描写了出来。
苏轼曾经评说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传统美术绘画自古以来就有“以小观大”的创作原则。沈括的《梦溪笔谈》描述:“盖不住以小观大,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而《儒林外史》中这种“以小观大”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取得了 “超画工”效果。

一、“取”人物小处,为人物形象注“灵”

中国杰出国画大师黄宾虹曾经如是说国画创作:“追写状物,要懂得‘取’字小学班主任。取舍不由人,取舍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在人物构造上,吴敬梓正是遵循了中国传统国画创作中的“取”字,将立体人物的最具有灵魂特质的部分攫取出来,并且用最深刻的语言进行描述。
《儒林外史》中对周进具体形象刻画用墨并不多,但却可谓是神来之笔。梅玖借诗嘲笑周进:“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借一段简单的打油诗句将周进这样一个皓首穷经,追求功名痴迷着魔,靠教私塾谋生的读书人形象在这一瞥中,表现了出来。这就像中国水墨画中,简单的 “单线平涂”赏识教育论文。
吴敬梓对周进这个人的直接的外貌性格描写可谓是字字珠玑。没有具体的身高,形体,面庞,没有具体的脸谱。这种人物描写方式与国画中超形体的意象构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种非脸谱化描写,取人物最具特质的小处特质,小处事件,勾画出了一个饱满生动的人物。这正是做到以小观大,从小事情,小细节让读者对整体的人物全面形象有深刻的了解。
古人云:“画鬼怪易,画人物难。”但是在吴敬梓的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是独具特色的。这种效果正是由于小说善于攫取人物的小处,让每个人独特化,特色化金融法学。
严贡生的出场典型而别具风格。“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方巾阔服,粉底皂靴,蜂蜜眼,高鼻梁,络腮胡子。”这里描写的那双眼睛让人印象深刻。“蜜蜂”二字便将严贡生的无恶不作用外貌埋下伏笔。吴敬梓对于严贡生并没有全面的描写,而是突出了蜜蜂眼,这样的写法正符合了美术创作中的基本原则。
“留白”一直是国画创作所强调的重要元素。而吴敬梓在构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将人物外貌部分“留白”,以小的部分来表现大的整体,达到了绘画上的“留白”效果。

二、“取”生活小事,为小说深化思想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因“以小观大”而“近取其质”达到了绘画艺术上的巅峰。黄宾虹也提出绘画题材要素要:“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景观选择上的一大准则,选取入画景物不仅仅是指目视,还要通过记忆与想象的筛选论文的写法。美术上的这种创作原则,在《儒林外史》的各个故事中也得到了体现。选取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的事情进行记录,使得小说情节虽然简单,却能入人心。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故事都是构成小说主题的一个部分,关系着小说的成败。《儒林外史》用一个主题将零星的任务串联起来。这与中国绘画中强调画面中各个要素的独立性一样,每个人物看似独立于整个小说,但是却紧密地构成《儒林外史》。
周进在贡院那振聋发聩的一哭,以小笔法将这个人物形象甚至是整个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最大化表现了说来公共秩序道德论文。“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道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这种非常细节的描写,看上去虽然简单而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细细品来却让人拍手称绝。生活化,真实化让小说更加具有现实讽刺性。
吝啬鬼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只是为了那没有挑灭的两茎灯草。虽然吴敬梓没有对严监生的外在形象进行具体描述,但是每个读者都不会认为严监生的形象刻画不深刻。相反,这种通过小细节让本来单薄的人物形象多了灵性。
中举后的范进,“范进不看便罢,看过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养老保险论文。’”小事件,小细节的描写让人物刻画入目三分。这种描写让读者贴切感受到他们的可悲,可恶,可怜。对胡屠夫的刻画,吴敬梓将目光集中到了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手中的肉的变化上,这样小处细节上的差异,加强了讽刺意味,也加深了小说的的深度。
《儒林外史》很多地方都体现着中国传统美术创作上“以小观大”的美学思想与理念。这种美学思想在小说创作手法上的渗透,深化了小说创作的深度,同时也给予了《儒林外史》超越一般小说的美学价值。品小说如品画,其味无穷。
参考文献:
李汉秋辑校.儒林外史·会校会评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裔萼.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3]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4]陈美林.“铸鼎像物,遗貌取神”——《儒林外史》研究回顾系列之一[J].东南大学学报, 2004(05).
(作者简介:姚 茜(1990.8-),女,湖南人,本科,武汉大学2009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