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科学内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073 浏览:155004
论文导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经过数代革命导师和领袖的总结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的系统化观点,经过数代革命导师和领袖的总结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内涵。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 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这说明解决吃、喝、住、穿等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一个社会的基础, 只有建立好了这个基础,才能有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及宗教观念等上层建筑。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依靠的是劳动群众,也即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 工人才创造一切, 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劳动群众使社会得以存在和进步,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师德育论文。”实践不但创造了财富, 创造了社会, 创造了历史, 而且还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的《劳动在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 对劳动实践创造人的全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述艺术论文。他说: 劳动首先创造了人的双手, 继而创造了人的语言和大脑, 最后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因此, 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既然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类, 创造了社会, 创造了历史, 那么, 作为实践主体的劳动群众就是创造历史的原动力。
除此以外,马克思主义者还从很多方面, 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始地位和作用。总之, 人民群众既是人类历史的开启动力又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之源财政与金融论文。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法律逻辑论文。”

二、群众路线是永葆生机的一大法宝

群众路线指的是我们党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或方法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群众所创造的生活本应该自己也可以享受到,但是, 在剥削制度的社会里, 劳动异化了, 人异化了公共项目管理。劳动群众创造了历史却成了历史的奴隶, 劳动群众创造了财富却成了财富的奴隶, 劳动群众创造了文明却成了文明的奴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第一次把这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破天荒地向全世界宣告: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这样, 在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又逐渐形成起来。
1943年就提出“为群众服务”的思想, 后来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定为建党建军和建国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对群众观点又作了新的概括, 指出:员如何对待群众, 是一个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根本的立场问题, 世界观问题, 党性问题。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同志和同志担任总书记后, 分别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的一系列重要观点,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
国际共运史特别是苏共的历史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靠的是为人民谋解放、谋利益,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丧失政权、失去执政地位,最致命的在于严重脱离群众,被人民所抛弃。我们党始终视脱离群众为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方针政策,从根本上解除了党偏离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方向性危险。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仍然无法避免脱离群众、失去群众拥护的危险。从现实情况看,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的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问题以及各种腐败现象,已成为当前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的主因,其对党的执政基础造成的严重危害决不能低估社会传播学。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判断者

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判断的标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担当了判断者的角色。所谓群众标准, 是指群众的利益实现程度是检验一切社会行为好坏优劣的最终标准高中数学教学论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二是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传播史论文。”在这里马克思讲的是作家, 其实一切社会工作者都是如此。
在《青年运动的方向》 一文中就指出:“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 拿什么做标准呢? 拿什么去辨别他呢? 只有一个标准, 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 是革命的, 否则就是不革命的, 或者是反革命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他又反复提出:“ 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 不问效果, 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 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又如一个党, 只顾发宣言, 实行不实行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的吗? 这样的心, 也是好的吗? ” 所以, “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 是否善良, 不是看他的宣言, 而是看他的行为( 主要是作品) 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在著名的论文导读:所拥护。”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论党的建设.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上一页12
七大报告即《论联合政府》 中他进一步总结性地强调:“ 总之, 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 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的表述很准确, 把“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 第2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6 月, 第2版
[3]选集(第5卷) [M].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 第1版
[4].论党的建设[M].文献出版社, 2001 年11月,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