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网络环境下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81 浏览:21304
论文导读: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网络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因素和组织机制的整体架构,且这种架构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二、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网络时代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种种机遇,网络作为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的新载体,拓展了心理教育工作新领域,突破了心
摘要: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到动态,带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通过“网上与网下、个体与集体、直接与间接、校内与校外”四位一体,构建大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1]高校作为科研信息化互通的区域,信息化已成为推动高校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大学生已成为网上冲浪的排头军,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网络既有健康生动的事物,又有隐性负面的事物。新时期在网络大潮的冲击和影响下,面对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和组织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趋于成熟,然而,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始于21世纪,起步较晚,现正处于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的阶段。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到动态。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新载体,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领域,突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空界限,扩大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空间,带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同时,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更新观念迎接网络时代,探究网络环境下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一项研究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时代的新特征,我们以下称其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学者们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开始的,即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傅荣(2001)认为网络心理教育包括网上心理培养、网上心理训练、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诊断、网上心理治疗等。[2]魏荣等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及相关功能,以多种方式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过程”。[3]这些界定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或网络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网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体。
李强从理解互联网出发,认为网络本身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内容。[4]这就开始从问题意识的角度界定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时代悄然而至,网络生活方式必然会深入并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尤其是心理发展。由于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5],预防和矫正网络心理问题。[6]毫无疑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不仅在于是否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网络心理教育也不仅仅关注、预防与矫正和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必然要反映到网络心理健康的本质中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教育工作。[7]同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的本质必然会反映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中。网络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开放的联系。正如李普纳克和斯坦普斯在《网络的形成》一书中所写道的:“网络就是连接我们共同活动、希望和理想的连环;网络形成是形成人们相互联系的过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除了以其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信息容量大、虚拟性等技术特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外,更以其平等、自主、交互性的社会性内涵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创新。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技术和工具层面上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转换。崔景贵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指出,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主体发展性的心理教育,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互动对话式的心理教育,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人本人性化的心理教育。所以,所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去认识:在网络心理教育中,网络是心理教育的工具、环境、资源、内容和系统。孟维杰、张晓书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即网络心育,认为在网络上由心理教育专家主持,通过网络的各种功能,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并努力提高其心理素质的专业性教育手段和措施即为网络心理教育。
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网络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因素和组织机制的整体架构,且这种架构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网络时代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种种机遇,网络作为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的新载体,拓展了心理教育工作新领域,突破了心理教育工作时空界限,扩大了学生自我教育空间,带来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了传统心理教育的创新,使得心理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发展。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论文导读:极性较为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般,学生的积极性和教育者的评价较为一致,这说明目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仍然不够成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途径清晰的仅占17.4%,目标不明确和途径不清的分别占28.3%、3

2.6%,目标、途径都

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有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超越的优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网络时代由于信息的全面性、开放性和即时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开展心理咨询等,这些方式都受到一些客观的限制,并且教育效果依赖于很多外界因素。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网络将全球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各种各样的心理训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很多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实施,提高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局限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和确定的地点进行交流,这种教育形式一般须双方事先进行约定;而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网络为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平台,使得这种咨询和教育活动不再受到地理因素和时间的影响,无论双方是否远隔天涯海角,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并且,双方可以自由选择进行交流的时间,通过视频、及时文本进行同步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留言板、电子邮件等进行异步交流。此外,网络能够迅速地记录和保存双方交流内容,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回顾自己的过去,总结自己的问题,避免以后出现相同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者通过整理大量的案例资料,可以进一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对受教育者进行辅导的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交互化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过于被动,缺乏针对性和生动性,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时候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大一部分工作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方法,人—机互动的教育模式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疑虑,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有效地防治心理问题的产生。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根本原则,网络环境本身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就达到了很强的保密效果。在网络世界中,受教育者更容易抛开种种顾虑,敞开自己的心扉,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惑,通过倾诉获得心理的释放。教育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并进行沟通和引导,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受教育者成为交流活动的主体,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问题,澄清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培养抉择能力。大学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标才得以实现。

(三)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方面,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象有限,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源于: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工作者可以同时对多名受教育者进行辅导,如果受教育者的问题存在相似性,就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聊天室、BBS等共同商讨、训练,解决其共有的心理障碍,这种辅导要在教育者的监督与引导下进行。另一方面,网络上具有丰富的资源,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且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与专家和教育者的交流进行“自我教育”,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如何最大化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最小化网络的消极影响,是现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吴峰丽2011年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较为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般,学生的积极性和教育者的评价较为一致,这说明目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仍然不够成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途径清晰的仅占17.4%,目标不明确和途径不清的分别占28.3%、32.6%,目标、途径都不明确的占21.7%。学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确、途径不清,这可能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因此,现今研究者应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很多研究者对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模式的构建进行过研讨,学术界目前提出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和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开辟网络心理知识学习平台、构建“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等,然而,现有的研究多数是针对模式构建的某一方面,缺乏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这里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个体与集体、网上与网下、直接与间接、校内与校外”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具有显著优势,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性、被动灌输性、信息传送不及时的局限性等,通过该模式的运行快速收集和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和识别心理危机事件,锁定求助对象,实施心理互助和心理危机干预。该模式的宗旨是“双网齐下,助人自助,相伴成长”,机制是“网上求助,网下救助,双网联动”,特征是“一人求助,集体帮助”。现对本模式的构建思路作简要说明。

(一)模式支撑主体的构建:成立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团队

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为抓手,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团队,将传统的“管理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依托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心理互助、心理互助短信、心理互助社团、心理互助群等载体,开展论文导读:间蕴藏着巨大的心理互助潜能,朋辈之间的相互关怀、接纳和鼓励,是同伴获得温暖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朋辈之间的倾诉、倾听,打开了宣泄心理压力、发现问题的大门,所以朋辈之间的能量是强大的,朋辈心理互助团队紧紧依附于学生之间,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方式,增强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果。源于:论文提纲格式{#G
“助人、他助、自助、互助”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朋辈互助的积极性,构筑起了能动的自助互助体系和牢固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在朋辈心理互助团队的实践中,实现帮助他人与提高自身的双向互动,同龄人之间蕴藏着巨大的心理互助潜能,朋辈之间的相互关怀、接纳和鼓励,是同伴获得温暖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朋辈之间的倾诉、倾听,打开了宣泄心理压力、发现问题的大门,所以朋辈之间的能量是强大的,朋辈心理互助团队紧紧依附于学生之间,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方式,增强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果。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