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精心设计提问 优化课堂教学-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85 浏览:144995
论文导读:
摘要: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和口头表达能力,更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探究出新方法的关键。同时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提问;启发;阶梯;扩展;互动
新课程教学,把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切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当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能引导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针对学生知识出现的断层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例如:在讲“光的折射”一节时,老师让学生观察到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似折断的现象之后。这样提问:“大家看到的是什么现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激起学生的思考,以便探求新知识。但是,由于所提出的问题本来就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思维的起点和方向无法定位,问题也就起不到启发的作用。但如果把问题改成“大家以前了解过哪些光的简单现象?”(光在直线中沿直线传播)“能不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刚才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折射”这一新概念。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
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他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例如:表演气功的大师,为什么能够躺在布满铁钉的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只有一根铁钉,这位大师他还敢睡在上面吗?
2 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新课引入时,当我们从远处走面镜时,发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高大,这与前面学过的平面镜成像规律等是否相矛盾?
3 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中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实例能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呢?”

三、提问要有阶梯性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人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在讲“焦耳定律”时。老师先演示了分别放在串联的铜丝和电炉丝上火柴被点燃的实验后。立即提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得没有什么阶梯性,无形中提高了问题的难度。不如改成几个小问题提出来:“为什么火柴能被点燃?”“为什么电炉丝上的火柴先被点燃?”“为什么通电一段时间后火柴才被点燃?”像这样以知识的内在联系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

四、提问要有扩展性

扩展性是指顺延、伸展,不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而是要促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学习了力的概念,又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教学中要通过演示或学生实验或事例,揭示力与运动这两个知识点存在的一些误区。并引发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产生“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吗?”的疑问,并提出探究力与运动关系的课题。

五、提问要有互动性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的时间和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教师要激励学生自主地建构问题,自主地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自主地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师生双方要有互动。例如,“磁生电”这一节中,引入课题后首先提问:“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真能产生电流吗?需要哪些器材?”教师再提出问题:“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些?”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和学生思维的深化。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应用以上几点,教师有针对性地及时提出问题,增强提问意识,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其思有方向,求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