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国艺术进程中“现代性”解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54 浏览:21383
论文导读: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60056)资助作者简介:芦甲川(1974-),男,河南鹤壁人,硕士,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当代绘画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指中国艺术中具有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理念及精神指向所具有的时代倾向和价值属性,以及它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式。它既是当前中国社
摘 要:“现代性”是中国艺术在不同时代都具有的客观属性,只是在20世纪以前东方文化的语境和语义并不习惯于这样的说法,有其理其行但无其言。时下人们习惯把“现代性”仅仅归于“现代艺术”的特征性,这种以定向和特指的观念无疑是个误区,客观认识中国艺术进程中“现代性”的审美思路,对建构我国当前的艺术发展观至关重要。
关键词:现代性;中国艺术;审美;传统
16721101(2012)02007505
收稿日期:2012-03-28
项目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60056)资助
作者简介:芦甲川 (1974-),男,河南鹤壁人,硕士,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当代绘画实践与理论研究。
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指中国艺术中具有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理念及精神指向所具有的时代倾向和价值属性,以及它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式。它既是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经济文化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在现代的艺术进程中焕发出的新的时代精神。从某中意义上讲,“现代性”是当代中国艺术所依存和立足的时代文化建构,是促进中国艺术发展创新的精神动力,是我国当代艺术发展观的价值核心,从整体来看,“现代性”也是中国当代整个艺术环境所体现的时代性、社会性和精神性。
“现代性”是一个文化概念,其实质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新兴艺术形式、艺术思想和具有自我开创性以及时代代表性的艺术精神。“现代性”一词被国人所接受是在“八五新潮美术”以后,故而人们多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西方现代派美术风格中去定位“现代性”在中国艺术中的延伸和发展,而没有去客观认识东方艺术中“现代性”的存在境域,从现实看,这是一个误区。
尽管“八五思潮”以前国内还很少有“现代性”这一说法,但中国传统艺术变革是按照中国文化的语境和方式进行的,虽有其理、其行但无其言。“新潮美术”以后,人们开始在“现代派”艺术中来认识“现代性”,这也并不违背中国艺术进程中前古大家在当时社会所开创的时代精神。上梳其宗,能纳入中国艺术史的诸家诸体莫不具有突显其时代艺术风范的“现代性”思想,这也是当前有关艺术“现代性”争鸣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艺术现实。

一、中国传统艺术进程中的“现代性”

中国传统艺术中“现代性”的建构,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依时代而变革的创新过程。以三国两晋南北朝始,中国的一些画家莫不是以开创性的姿态来融入时代的艺术创作,曹不兴“积墨为蝇,工细为绝”;“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的时代风范;以致“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人物特征;再其后的《论画》和《画品》问世,都是艺术家结合自身、把握时代、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建构。宋代以降,梁楷开启了减笔、写意人物画的先河;米芾、米友仁自题为“墨戏”的米氏山水;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著论;明代徐谓的写意花鸟;陈洪绶的装饰人物;曾鲸的“没骨”画法;董其昌的文人水墨,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求新、求变的“现代性”思想脉络。
“应当承认,中国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开始自强和走向现代化的”[1]。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所突破,中国传统艺术的思想精神开始和西方艺术交汇,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开始转轨于世界艺术的“现代性”进程。随着油画艺术的引入,西方的绘画艺术开始在中国艺术的环境里建构自我的发展形态。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艺术的“现代性”脉络延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以黄宾虹、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家在传统的艺术价值中建构着自我的现代审美理想;二是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油画家学习西方的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倡导“以西兴中、中西融合”的现代审美规范,提升并促进了中国艺术面向世界艺术的“现代性”发展形态。这些都构成了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发展思路。
20世纪初,西学东渐,以西画改造中国画,成了“现代性”一词的发轫,其实是一种新的认知领域中审美观念转轨,西画的形色、块面、光影和写实的绘画传统对中国清末民初画坛的摹古不化是一个新的审美气象。诸多有远见的评论家提出了各自为理的改革畅想,给变革中的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血液和生命力。这是中国艺术“现代性”进程与世界现代艺术融合的实际例证。但是我们也能看到,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在承奉于诸家的改革言论的同时,也需要深入思考:摘自:7彩论文网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中国绘画真的被变革了么?无可否认,现代艺术所折射的“现代性”在当时的中国只能属于一种新的思潮,中国绘画中的平面造型、设色渲染、士气、意象和文人画传统依然根深蒂固,不可动摇。这些是中国艺术中的精粹和发展命脉,是无法被改革或改造的,这些同样是中国传统艺术“现代性”的历史承载。西画改造中国画,从本质看,只是在中国传统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即采用西画的写实技法和光影调子来融合中国的意笔水墨,创新出一种新的风格,并培育出了不少画家,如蒋兆和、姚有多等。这些新的技法和创作观念,从其意义上只能是对中国绘画的完善和补充,并无深沉的改革观,其实质是西方艺术“现代性”的东渐和文化异构。同样,中国人学习西方,所学到的也只能是西方艺术在时展中所能给予世界的很少部分,油画中的形式和构成、技法和审美、古典和现代目前来说依然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不可否认,油画的传统仍在西方。我们目前所讲的“现代性”、“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实质上是对西方传统美学价值的一种异域解读,西画与中国写意画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的意象油画,西画与中国的年画相结合,产生了具有古典人文精神的年画式的油画,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这成了东、西艺术“现代性”交融共生的艺术新枝。
现在看来艺术的东、西问题,具有着各自的审美渊源和文化传统,而不是单一的改造和被改造的问题。东、西艺术各自独立着自我的“现代性”意识和审美规范,又各为其理、各守其宗。对于欧洲古典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认识,对于中国绘画怎样借鉴和学习西方的思考,尽管已有百年,但其仍在继续,中国绘画中的中、西问题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艺术形态学的发展逐渐遮蔽了论文导读:现为两种主要趋势,一是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性”绘画形态;二是依靠国家体制将其推向世界舞台。它保证了中国艺术的新的生命力,并以其独有的美学精神来接轨于世界艺术的“现代性”进程,但是它同样也导致了中国艺术的创作规则和审美规范的多元性和无序性,无论从其利、其弊分析,无不揭示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社会
理论界的争锋。

二、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现代性”

“八五思潮”前后,以青年画家和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艺术开始兴起,风格多为“表现、抽象、象征、装饰”等,其大多是移植西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7ctime.com
方的现代和后现代主义。一时间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前卫艺术等各种样式开始风靡,求新、求变成了大多数艺术家在当时阶段所追求的格调之一,中国的现代艺术开始有了全面的发展。正如水天中老师分析的那样:“从艺术史角度看,‘新潮美术’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后现代’艺术的发轫。但它也是一个观念大于本体,活动重于作品的艺术潮流,它对中国油画的意义在于促使求新求变趋于普遍化—即使对‘新潮美术’缺乏好感的画家,也不能不开始思考艺术变革的必要与可能” [2]。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无疑对中国艺术“现代性”建构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是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根源之一,同样,中国艺术的自我创新和发展,东方人自己的时代审美认知,也是中国艺术“现代性”的重要根源。从我国当代整体的创作环境看,“在现代美术观所构筑的美术领域里,形式与内容、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形成诸多新范畴”[3],已把“现代性”呈示为当前的一种艺术生存状态。“现代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当前自由开放和多元并举的创作空间,各行各业的艺术家和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构成了当代中国艺术的整体创作环境。
“‘现代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艺术怎样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中国的艺术语言怎样反映时代意识和当代观念,值得研究。我们不能把西方艺术的‘现代’过程挪到中国,而是要创作中国的现代艺术,把中国的现代艺术推向前进”[4]。中国的现代艺术进程是中国艺术“现代性”的直观体现,但其更多显现为表征化的发展事态,即为艺术而艺术,这也需要我们对其深入思考。静思其理,所谓“现代性”的价值并非建立在新潮上,也非是局于现代主义风格上,而是要建构适合时代审美的艺术创作观和发展观。如果要对中国艺术的“现代性”作一个重新的认证,那就是必须是符合大众审美的、积极的、健康的并同时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艺术构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 “现代性”的审美要求。
从当代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发展战略来看,可表现为两种主要趋势,一是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性”绘画形态;二是依靠国家体制将其推向世界舞台。它保证了中国艺术的新的生命力,并以其独有的美学精神来接轨于世界艺术的“现代性”进程,但是它同样也导致了中国艺术的创作规则和审美规范的多元性和无序性,无论从其利、其弊分析,无不揭示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社会特征,这些特有的现状和趋势,是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存在方式,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经验和文化形态也逐渐成为人类文化价值观的一部分。

三、中国艺术进程中“现代性”的审美规范

纵论中国当前艺术的发展趋势,“现代性”既体现为某种艺术的具体特征,也体现为所有艺术的整体发展状态,新时期的艺术必然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审美构成,这种新的审美要求就是审美规范。即要以符合社会时代的文化需要、大众的审美视角来制约并影响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发展方向,一切低俗的艺术垃圾都将剥离“现代性”的构成体系。审美规范是一个动态化的社会文明标志,自“八五思潮”至今,中国艺术的审美趋向已经多次转折,且对比较强,诸多青年画家过度崇尚新的艺术形式却忽视了艺术中的人文价值构成,导致大多的作品偏颇了中国人的欣赏视角、脱离了中国文化的主构。所以艺术批评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发展较为活跃,诸多艺术刊物都辟有批评专栏,一时间展览不止,批评不止,争论不止,中国诸多颇有建树的艺术家、理论家都发文力辩是非、各扬其理。在对中国艺术“现代性”的认识上,其中尤以水天中、邵大箴二位教授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二人曾专文对“现代性”做过阐释,其观点也颇具权威。从中国艺术“现代性”的进程看,一些审美规范和审美要求也并非完全恰如其分,正确至极,它也是不断在争论中完善自我,审美规范是一个审美大同的境域,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文化和文明的标志,作为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审美价值构成,审美规范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并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注意到中国艺术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自我价值和审美原则从解构、批判到再次塑造这一社会发展性的结构转换;注意到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民族道德观念中积极、先进的优秀思想在当前艺术中重新焕发出的时代精神;注意到当代中国人树立起以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和崇高品质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文化的独特贡献;注意到新时期“现代性”的审美规范正在中国社会文明的步伐中充当的重要作用,这一切都成为新世纪所赋予中国艺术的新的“现代性”的价值坐标。

四、中国艺术进程中“现代性”的客观体现

“现代性” 既体现为艺术发展的整体状态,也可具体为艺术构成的现实特征,既是一种美学思想,也是艺术创作中的客观实践,从其审美价值体系的建构中主要可突显为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个性:艺术个性是艺术“现代性”建构的前提,它是一个画家自我对艺术认知的客观表现,“现代性”体现在创作主体对当代绘画思潮和趋势的把握、以及用怎样的思维来表现自我的审美意识。从本质上说,所谓“现代性”不外乎是当代的文化观念和审美价值启示给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创造思维,表现为当代人的精神性、社会性以及艺术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艺术个性是艺术风格产生的前提,是艺术“现代性”的客观要求。从我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整体环境来看,诸多艺术家也都是在积极建构着自我的个性风格语言,来共同推动着艺术“现代性”的时代步伐。(2)艺术自身本体价值的研究:“现代性”也是一种时代的文化观和艺术观,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个首要趋势就是拓展了艺术的自我本体,既在艺术形态的自身结构中去建构新的形式观念,如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人们的情感理念开始随着新兴艺术形式的拓荒而平行发展。从人的情感状态转向了艺术母体的分衍,是艺术“现代性”建构的重要依托。我国当代的艺术样论文导读:
式具有多样性特征,一些新的技法和风格也在不断地被尝试和创新,关注艺术本体的研究,是我国艺术“现代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3)传统审美价值的时代建构:“现代性”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怎样采用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法来表现传统的审美价值。美同样具有发展性,审美也是一种发展形态,对于传统美的认知和重塑也是艺术“现代性”所要表现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怎样用当代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尺度去塑造传统的美的理念,怎样用时代的艺术形式去建构传统的美的内容。故而,艺术发展观的审美建构也是对古典或传统艺术本质表现的一种回归,升华传统的审美意识和认知需求,在时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借用新的审美形式和美学思想来建构传统的审美属性,是中国艺术“现代性”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4)现代精神的核心价值:“现代性”的基本体现就是现代精神,现代精神是时代所揭示的社会性、思想性及文化意识形态所标注的核心价值,其目的是提升并促进人们认知领域的感发和激励作用。现代精神是现代艺术的价值核心,只有具备了时代特征的艺术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作品。现代精神是艺术“现代性”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必须要用发展变化的艺术观来建构当代艺术的精神性和思想性,打造自我民族的艺术学派。现代精神是现代艺术思潮和社会理想及审美需求所共铸的核心价值,是体现中国艺术“现代性”的首要坐标。(5)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从九十年始,中国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出现了多种的发展势态,诸多的艺术创作开始摆脱社会责任和传统技法规则的限制,去寻求自我的审美规范,其根源之一是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中的冲突和矛盾所引起的艺术认知思想的多元化和对审美需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美的理念在不断地扩大疆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发展,这是艺术“现代性”产生的基础。有了现代观念的转变和认知,有了对艺术审美性的多元追求,最终将形成艺术“现代性”的审美规范。同时,审美价值多元化的美学观又再不断地分衍着现代艺术规律,进一步推动着人们更深层次的美学认知和对艺术价值、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形式规则的认同感,从当代艺术创作的实际来看,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中国艺术“现代性”体现的实际特征。(6)艺术的目的性:任何艺术都必须要有自我的目的性,从艺术自身而言,建构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创新诸多的绘画技法、树立多元化的创作原则、扩展新颖的艺术种类等都是21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要求,尤其重要的是要不断用新的思想观念来提升艺术的文化品位,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精品。中国艺术的“现代性”也是中国艺术的思想性,其目的性的确立,剥离了诸多的非艺术,端正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时下众多的画家都转向了对艺术责任的思考,这是中国艺术“现代性”的使命感引导人们的责任担当的价值回归,也是对中国艺术进程中传统审美理想的再次重构。

五、中国艺术进程中的“现代性”研究结论

“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张扬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理论质疑现代性和提倡多元化,都给我们全面思考现代性的问题有许多启发”。[5]对中国艺术“现代性”的认识,是艺术发展中长期的审美需求和理论探索,因为“现代性”也是随着艺术的变革而变革,现代艺术观念只有与时代文化的艺术特色相融合,才能揭示出艺术“现代性”的本质内涵。所以说“现代性”既是当代所有艺术共同面临的艺术的整体性、精神性和思想性的问题,又是进一步激励促进艺术发展和创新的社会性问题。就是说要用一种怎样的社会精神、社会责任来赋予艺术所应具有的核心价值,怎样集社会进步和艺术创新来熔铸艺术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时代感、责任感和思想性。
长期以来,诸多学者把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归属为现代派艺术的价值体系,很少有人去分析“现代性”在中国艺术进程中的具体构成和历史作用,这是一个不足之处,尽管以往中国文化中的语境和语义还没有这一说法,但类比于当今“现代性”的概念所指,它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艺术创新和发展态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中国的千年艺术史莫不是如此来推陈出新、扩枝散叶。另外许多艺术家一直把“现代性” 一词视为泊来品,认为其是油画艺术的专有名词,并与中国的传统国画艺术相对立,这也是不准确的。尽管“现代性”的提法是与中国现代艺术的出现同步的,但它很快就融合了中国艺术的全面进程并形成自我的价值定义,成为艺术进程中紧贴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性”作为一种审美认知,它既7彩论文网原创论文www.7ctime.com
包含着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人文素养,也包含着艺术作品的审美形式和题材构成,还具有着艺术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社会作用。
中国艺术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变革的过程,所有纳入史册的艺术家莫不是在求新、求变中建树了自我的艺术高峰,这本身就是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具体体现。艺术是时代的产物,也必然具有“现代性”,但把“现代性”作为一个独立审美体系来系统讨论和阐述,就有别于其固有的概念。我们今天所论述的“现代性”主要来自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体现的思想性和精神性,以及我国传统艺术进程中所揭示的时代感和对艺术本体价值的研究。这几个方面是揭示艺术“现代性”的客观条件。同样,创作主体的主观性、能动性和思想性是建构艺术“现代性”的动力源泉,有了主体艺术认知的拓展,才会呈现丰富多样的现代艺术。对艺术“现代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思维过程,时代在变化,艺术也在发展,艺术的审美性和作用性也在不断延伸,“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现代性都是不可避免也无需避讳的,对于移植自西方的油画而言,如何在直面现代性以及后现代的浪潮中进一步使油画具有本土气概,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5]中国艺术的核心构成是学养和修为,本质上说,“现代性”的第一要义就是艺术家的知识素养和其体现的艺术个性,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在时展的进程中去提升自我的知识结构并创立自我艺术风格,必须用进步、发展、变化的审美认知来建构艺术“现代性”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8:6.
[2论文导读:.上一页1234
]水天中.新中国油画六十年[J].美术,2009(11):92-101.
[3]吕品田.建树中国美术观——关于“中国美术观”讨论的问题意识和目的意识(连载一)[J]. 美术观察,2010(1):6-8.
[4]徐沛君.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研讨会综述[J]. 美术观察,2008(11):24-27.
[5]邵大箴. 恒定性与变化性——关于艺术现代性的思考[J]. 文艺研究,2007(4):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