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运动损伤心理学研究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12 浏览:19526
论文导读:仍坚持参加锻炼,新的损伤就难免产生,而这样造成的后果则是导致旧的运动损伤的恢复时间延长,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运动损伤。(四)心理源于: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准备因们为了解除心理上的焦虑、烦恼和痛苦,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种种使自己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当前所要面对的特殊情况,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励下,各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功损伤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训练和比赛中。体育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康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应激 性格 动机 积极思维
[]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07-02
引言
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过度疲劳、活动场地的条件、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及以前的运动损伤还沒有完全的恢复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在诸多引起损伤的因素中,心理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关调查显示,在运动损伤中,至少有30%是由不良的心理因素造成的。目前对运动损伤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从生理、医学、训练角度等方面,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沒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资料研究表明,心理因素的好坏或者优良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就心理影响因素来讲,易导致损伤的因素是多角度的,而且比较复杂。

一、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

(一)应激因素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呼吸加速,心率加快等。人体的神经系统处于紊乱,特别是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极易造成身体状态失衡,导致运动员心理、生理发生变化,造成能量的过度消耗,出现体力透支,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动作的协调程度差,应激能力变得缓慢。控制能力弱的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状态,并且不能很好地考虑自己行动的后果,在应激能力差的状态下参加训练和比赛比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根据倒“U”理论:当唤醒水平低时,身体呈现思维灵敏度下降、肌肉松弛、动作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当唤醒水平过高时,运动员的情绪混乱、肌肉紧张、精神兴奋。也就是说,当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时,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3]在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出高焦虑状态,在竞赛中呈现肌力增强、视野变窄、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动作刻板、记忆能力下降。因此,过度焦虑是引起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之一。
有调查显示[4],在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极易产生变化,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的心理活动是运动员心理状态的体现,当运动员心理状态不良时,运动感知能力下降、精神涣散、思维迟钝、灵活性不高、不能够顺利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加大了运动损伤的可能因素。

(二)性格因素

性格是表明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且表现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之中的个性特征。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在处理事情中能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统称为性格。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学生或运动员大致包含以下几种:个性敏感、性格比较孤僻固执、性格外向和性格不稳定。人们的性格是不同的,与人体自身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性格差异的不同导致人们唤醒状态的不同,处于两个极端的学生进而在完成动作时心里对运动内容漠然或者过度兴奋,而在选择时可能会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或者偏差,易产生恐惧心理,不能更好、更准确地完成动作,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虽然有关人格与运动损伤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这并不代表人格因素与运动损伤发生率无关。颜军指出人格因素与应激源、应对策略能产生作用,在特定情况下会对学生产生反应,虽不是导致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但是是不可忽视的原因。[5]这些因素包括:意志坚韧性、团队协作能力、竞赛特制焦虑、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概念以及性格的内外向等。

(三)动机因素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在动机作用的刺激下,人们才能产生各种身体活动,才能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有关研究表明,在成功的体验中,如运动员进行大幅度的身体练习,自己的成就感更容易满足。在此原因的刺激下,使运动员在训练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承受不同类型的伤病和承受不同程度的痛苦,长此以往更容易造成慢性损伤,如肌膜炎、髌骨劳损等。并且不能正确对待,仍坚持参加锻炼,新的损伤就难免产生,而这样造成的后果则是导致旧的运动损伤的恢复时间延长,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运动损伤。[6]

(四)心理源于: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准备因素
人们为了解除心理上的焦虑、烦恼和痛苦,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种种使自己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当前所要面对的特殊情况,人们统称为心理准备。在训练时运用动作技术过程中,运动员常因练习次数多,心理松懈,而出现说话、打闹或心不在焉的情况,以至于做动作时准备不充分,不加思考地轻率地去完成动作,往往会造成损伤。[7]个别运动员在掌握动作的过程中,不顾及自身身体状况,强行完成动作,这些心理因素常常导致身体的损伤。

二、心理预防和康复措施

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运动的康复措施多集中在生理、营养、药理学、机械手段等方面,而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学康复疗法相对研究较少,这实际上是忽视了心理学康复疗法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何更好地解决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预防运动损伤比治疗运动损伤更为重要。当运动员心理状态、情绪体验差时,越能感到外界刺激的强烈与心理的平衡不协调,进而导致损伤的产生。目前人们所知道的导致运动损伤比较常见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自信心、焦虑、唤醒水平、疲劳,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使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动作失调,进而引起损伤。

(一)注意技能的训练

季浏认为[8],注意技能对于运动操作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他强调指出,集中注意某一事物忽略其他事物的能力会对操作活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和方向。他认为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方向,需要考虑到运动员个人或者运动项目的特殊性,需要特殊的组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不同的运动项目因为自身的特点,需要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方论文导读:,并且对动作技能的准确掌握,是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向运动员传授的。只有运动员能准确地认识和面对运动损伤,才能更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自信心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不怕苦,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精神,才能使运动员充满信心,消除消极的思维方式,克服对运动损伤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在训练和比赛前
向也是有着不同的区别的。一般来说,运动情景越复杂,过程的变化越快,运动员就越需要利用外部注意去应付当前所面对的情境。对于操作活动来说,注意范围过于狭窄,会遗漏一些与操作活动有关的信息。注意范围过于广阔,也会由于纳入了一些无关信息而产生不利影响。总之,注意范围过于分散或狭窄,都会影响运动员将注意集中在活动任务本身,增加运动员受伤的机会。

(二)提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

对同一个刺激,不同个体所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对于从事相同项目的运动员,由于年龄、性别、运动年限的不同,其运动动机也可能不同。对从事的运动项目的认识也是有区别的。运动员对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熟悉该项目的特点,能弄清可能引起运动损伤的动作的各种因素,能做到及时准确的预防,并且对动作技能的准确掌握,是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向运动员传授的。只有运动员能准确地认识和面对运动损伤,才能更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运动员自信心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不怕苦,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精神,才能使运动员充满信心,消除消极的思维方式,克服对运动损伤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在训练和比赛前,当运动员对自己能力有了明确、客观的认识评价后,与运动员一起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运动员慢慢地提高自信心。

(三)心理控制与心理机能的训练

运动员情绪状态的饱满与否,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水平。但是,当心理能量的激活过高或过低时,则会产生焦虑或厌烦。这两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影响动作的稳定性,从而成为诱发运动损伤的潜在因素。焦虑和唤醒水平的提高还会干扰从一种注意方式转移到另一种注意方式的过程,并造成注意范围的缩小。为了避免这些消极情绪的出现,就需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的训练。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计划中,要安排一定的心理技能训练。主要手段有:放松训练、自律训练、表象训练等。必要时可以利用安慰剂等药物帮助,使运动员学会如何把心理能量调节到最佳能量区域。
还有研究指出[9],在比赛前运动员喊些特定的口号、跳跃几下、跺脚等类似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消除紧张情绪,使运动员快速投入到比赛中。该研究还强调,在团体比赛中,这种方法更应该慎用,因为同一时刻每个队员的心理激活状态和各自疏导心理能量的方式不同。

(四)寻求社会支持

正如“科学是沒有国界的”一样,体育也是沒有国界的,这一点在奥林匹克的宗旨里体现得尤为明显。体育活动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竞技健身为目的,是人类普遍从事的基本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和归属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人们在运动活动中,可以获得队友、教练的认可,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朋友中去,得到朋友的接纳,这也是坚持参加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沒有这些社会支持,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就有可能产生紧张的情绪,导致技术动作的不准确,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团队凝聚力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及成员对团队的吸引力,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个体在比赛中能充分体验到团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谭先明认为[10],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变量便是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与应激所致的身心反应呈负相关。社会支持越多,应激因素受到的影响越少,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也就越少。而且只有运动员充分利用了这些支持,那么所拥有的社会支持才有实际意义。
三、结论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有不同的自我概念、情感反应、动机和自我调节的手段等,研究运动损伤的心理学家应该用7彩论文网职称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发展的观点看待影响运动损伤发生、心理反应以及康复的心理因素,这一点在运动心理学界还沒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李艳.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心理学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2).
呼钊.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心理学分析[J].决策探索,
2006,11.
[3]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4]魏烨.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应激因素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4).
[5]颜军.体操专项大学生中运动损伤者的个性特征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1):37-41.
[6]王丙振,黄建伟.田径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心理学因素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7]姜晓珍,王明亮.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2.
[8]季浏.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1):28-34.
[9]陈爱国,颜军.运动损伤问题的心理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
[10]谭先明,陈小敏等.运动员心理应激及其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