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民族民间鼓吹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98 浏览:31278
论文导读:
【摘要】鼓吹乐是我国吹打类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之一。这种乐队组织很有地方特色,吹法上也有不同,在东北俗称“鼓乐班”、“鼓乐房”。鼓吹乐的运用,古今有很大差异,现在存在的诸如“辽南鼓吹”、“徽州鼓吹”、“冀中管乐”等乐种,均属古代鼓吹乐的变体,这些乐种普遍应用于老百姓的婚礼、丧葬等活动中。
【关键词】鼓吹乐;曲类;婚礼;丧葬
1003-6652(2012)01-0110-02
鼓吹乐是我国吹打类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之一。这种乐队组织很有地方特色,吹法上也有不同,在东北俗称“鼓乐班”、“鼓乐房”。开始出现在农村,而是半职业性的,后来转入城市,由一家或几家合办了“鼓乐房”,成了职业性的演奏团体,他们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由班主负责派遣班内成员。
鼓乐演奏有两种形式:一是坐棚,即艺人坐着演奏。坐棚时,在棚正面两支唢呐,左边靠鼓的为“上手”;右边的称为“副手”。二是走吹,也呼“行乐”,即在红、白喜事中走路时吹奏,北方很少用鼓,只用小镲打节奏就可以了。但吹细乐时,有时就由鼓手将手鼓(书鼓)挎在肩上在进行中击奏,一般只用一付镲打节奏。
鼓乐队有两种组合形式:一是大合乐,它是以管乐器为主,唢呐领奏,其它乐器伴奏,打击乐器随旋律敲打,它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二是细乐,大合乐和细乐是指对比而言,从音量上讲,大合乐比较红火、热闹、而细乐则比较典雅,细乐一般只用一支唢呐一支管子和其它乐器相配合。
民间艺人习惯将鼓吹乐曲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一、大曲类:

大牌子曲、从曲牌名称上来看,都比较古老,如“回来”、“鹧鸪”、“哪吒令”等。大牌子曲的结构和节奏变化很复杂,它是许多乐段连接组成的。如“回来”一曲就是由“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四个可单独存在的大乐段组成。
大牌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如下:“头”——“身子”——(打手或出鼓)“尾巴”——(打手或出鼓)——“工尺上”(或其它相同调式的小曲)。
所谓“打手”,即在乐曲的某个音上,以此音作主音由慢渐快再转慢地进行,有规律地自由发展回旋,最后又回到这个“主音”上。
“出鼓”,即打击乐器单独演奏的乐句。一般多用在唢呐曲甩腔或乐曲吹完一段,接下一乐段之前或再会以唢呐进行问答式的对奏。
大牌子曲的“尾巴”有三种:
1、有些乐曲比较完整,有自己固定的尾巴,如“回来”一曲的尾巴是“冬来尾”,“雁儿落”的尾巴是“雁尾”。
2、有些乐曲的尾巴是从大、小名称来区分的。如“四破”一曲的尾巴是“小四破”,“金钱鹿”一曲的尾巴是“小金钱鹿”;“哪吒令”的尾巴是“小哪吒令”。
3、有些乐曲没有自己的尾巴,演奏时艺人们根据乐曲的感情,调式而借用其他乐曲的尾巴。如“将军令”一曲可借用“得胜令”等。
“工尺上”一曲,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曲子,亦可单独演奏,但艺人们习惯将它作为一支通用的尾巴进行演奏,也就是说哪首曲子吹完都可接“工尺上”。
大牌子曲的基本节奏有四种:

1、散板:它虽然没有拍节线,但有可逗。

2、一板三眼(4/4节拍)。

3、一板一眼(4/2节拍)。

4、流水板(有板无眼,4/1节拍)。

二、汉吹曲
汉吹曲的结构是比较严格的,一般是由“引子”(散板)——“身子”(慢板)——“尾巴”(中板、流水板或没板)——“背头”(小曲或同调性的民歌)。

三、小牌子曲

所以叫小牌子曲,因为它只有一个乐段,即没有引子也没有尾巴。一般都是用快速即拿拍子演奏,艺人称之为“四鼓曲”。
鼓乐在丹东地区流传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关于鼓乐各县县志均有所记载:《安东县志•婚礼》载:“迎娶,城区皆用彩色抬轿二乘,男女各一;乡区多以彩车代轿,鼓吹一部坐车奏乐前导。”《凤城县志•丧葬》也载:“来奠者率馒首、香烛、纸箔等物或以挽联、幛额书哀词为仪,鼓乐灵棚”。另外,《凤城县志•岁事》还载:“元宵节……城内各商户灯光如昼,花炮震耳,鼓乐喧闹,前后共三日。”“凤凰山的药王庙会,前清时盛备仪仗……”等等。
由此可见,丹东鼓乐属民间性的音乐活动,主要用于婚娶、丧葬、庙会、灯节以及农闲时娱乐等活动中。它是一种带有浓重地方色彩的风俗性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最初的鼓吹乐所用的几种乐器
主要使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用鼓、钲、箫(排箫)、笳、角在一起演奏,并常伴有歌唱。
笳,又称胡笳。是一种颇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乐器,最初用芦叶卷起来吹奏,后来将芦叶做成哨子装在管子上,叫笳管。
角,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早在汉代北方游牧民族中就已流行角,当时是用天然的动物角吹奏,后来才逐渐使用竹、木、皮革或铜等材料制作,汉代用于鼓吹乐之中。
钲,又名铙,在《中国音乐词典》“钲”条中解释说:古代铜制打击乐器或响器,是汉族古代乐器。早在商代北方的一些地方音乐中就有了这种独特的乐器。
排箫,是我国古老的编管乐器,据《尚书》载,早在原始社会时,当人们发现池水中折断的芦苇经风吹动而发出声响之后,便模拟这种自然现象,截芦而吹之。排箫管数在后世不断增加,有10、12、16、20、2

1、24管等。

鼓,打击乐器的一种。是鼓吹、歌舞、戏曲等艺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是我国乐器史上出现年代最早的乐器。鼓的用途极为广泛,形制多样,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是打击敌人、驱逐猛兽的号角和武器,并且还是报时、报警的工具。在汉代兴起的鼓吹乐中,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上述几种鼓吹乐最初所使用的乐器来分析,即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胡笳、角,又有中原汉族古代的鼓、箫、钲等乐器。

四、鼓乐的基本特点

鼓乐在长期的演变中,特别是在唢呐这件乐器被采用后,在演奏形式上形成了两大类。一种是以吹管乐器(唢呐类、管子类、笛类)领奏或主奏,其它乐器属于伴奏地位的鼓乐,如“鲁西鼓吹”、“河北吹歌”等;另一种是管乐与打击乐并重的鼓乐,其中管乐与打击乐除互相配合烘托外,都有各自独立发挥的段落,如“十番锣鼓”、“潮洲锣鼓”等。
丹东鼓乐属于前论文导读:梆子、影调等)唱腔;常配以本应的特色打击乐器为伴奏。一般用于娱乐活动,或在“对棚”中当“绝活”使用。这是极受农民欢迎的一种表演形式,多为一些技术较高的鼓乐艺人演奏。所谓“咔”。就是模拟。技艺较高的鼓乐艺人能够逼真的模拟各种禽啼鸟鸣,能够把唱腔的各种感情变化,不同人物的腔调,哭、笑、哀、怒,描摹得惟妙惟肖
者,是以吹管乐器为主的鼓乐。它所使用的吹管乐器一般有:唢呐、管子、笙、笛等;打击乐则名目繁多,形制各异,一般有:鼓、锣、钹、木鱼、梆子、碰钟等。另外,也有的鼓乐班还加用了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如:二胡、三弦等。

五、丹东鼓乐,依其使用乐器的特点可分为“唢呐乐”和“笙管乐”这两大类

(一)唢呐乐
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鼓乐演奏形式,称为“唢呐乐”,有以下几种:
1.喇叭乐:一般由两支一尺五寸左右的低音唢呐主奏乐曲,或再加进一支中音唢呐;配以笙和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为伴奏。低音唢呐的音色粗犷、沉厚,宜于表现悲怆、哀婉的情绪。所以,一般常用于“白事”(丧葬)。
2.小喳子乐:一般由一支七寸五分以下的高音唢呐(艺人称之为“小喳子”)主奏乐曲,或再加进一支中音唢呐;配以笙和鼓、大锣、小钹、手锣等打击为伴奏。高音唢呐的音色明亮、高亢,适宜表达快乐的心情,因此,常在“红事”(婚娶)中使用。
3.三不搁:由一支低音唢呐(一尺五寸左右)一支中音唢呐(一尺二寸左右)和一支高音唢呐(七寸五以下)主奏乐曲;配以笙和锣、鼓、郄等打击乐器为伴奏。高音唢呐、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齐奏,既突出了小喇叭高亢、明亮的特点,又保持了大喇叭粗犷、沉厚的风格。几种音色时而融为一体,时而分奏对比,齐中有变,变在齐中;层次丰富,韵味十足。这种演奏形式主要用于节日、婚娶等喜庆活动或农闲时的娱乐活动,艺人称此为“三不搁”。
4.咔戏:以一支唢呐(或“咔碗”)吹(或“咔”)一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如京剧、评剧、梆子、影调等)唱腔;常配以本应的特色打击乐器为伴奏。一般用于娱乐活动,或在“对棚”中当“绝活”使用。这是极受农民欢迎的一种表演形式,多为一些技术较高的鼓乐艺人演奏。
所谓“咔”。就是模拟。技艺较高的鼓乐艺人能够逼真的模拟各种禽啼鸟鸣,能够把唱腔的各种感情变化,不同人物的腔调,哭、笑、哀、怒,描摹得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当然,咔戏在鼓吹乐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表演形式。由于咔戏的演奏过份依赖演奏者的嗓音,因此,演奏的效果如何,往往视其“唱”的如何而定。这就不能不影响唢呐这件乐器本身发挥的作用,也就不能不降低卜戏音乐作为器乐曲的保留价值。
(二)笙管乐
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的鼓乐演奏形式,称为“笙管乐”,有以下几种:

1、由单管主奏乐曲,配以笙(或不用笙)和鼓、小钹、木鱼等打击乐器为伴奏。

2、由双管主奏乐曲,配以笙(或不用笙)和鼓、小钹、木鱼等打击乐器为伴奏。

管子乐的伴奏乐器除笙外,有时还用二胡、三弦、笛等。
鼓吹乐的运用,古今有很大差异,现在存在的诸如“辽南鼓吹”、“徽州鼓吹”、“冀中管乐”等乐种,均属古代鼓吹乐的变体,这些乐种普遍应用于老百姓的婚礼、丧葬等活动中,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极强的渲染气氛的效果。
(责任编辑:倪翠玉)
收稿日期:201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