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演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59 浏览:57350
论文导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为四个部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每一阶段的思想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的,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深入研究各阶段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大方面来分析各阶段思想形成的条件,其中国内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历史背景;国际背景;国内背景
1002-2589(2012)19-0040-0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并由、、、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由、、、等中国的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

1938年10月,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党内最早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决定的。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初期就提出了“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这一观点。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统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二是总结我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结论。从1921年中国成立到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内出现了错误的思想倾向,其中最严重的给我党带来重大灾难的就是以王明为带领的“左”倾错误思想,过分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苏联的模式,以至于使我们的党没有突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迫使我们党进入了重大的转折期——长征。通过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只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使我们的事业走向一个个成功。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以为核心的中国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背景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人,围绕着什么是新主义革命和怎么样进行新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着新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国际背景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思想产生的重要国际条件。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作为具有独特形式的思想,同样是历史的产物,在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在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十月革命是在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动荡不安并出现严重危机的时候发生的,是在一个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战线,标志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开始。“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潮流中涌现出来的。

2.国内背景

一、政治方面的背景。

1840年的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国内的政权统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取而代之的是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的。中国人民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压迫之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3]中国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不断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思想就是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并走向成熟的。这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想是在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中产生并形成的,这两次胜利和失败是指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大革命的失败,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北伐的胜利和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看到统一战线问题、农民问题、武装问题的重要性;根据地建立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看到,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僵化的、独立的错误路线为指导。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在这过程中,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提出了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并对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丰富了新主义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革命理论。

二、经济方面的背景。

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840年战争以后,封建主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没有时间顾及中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及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它还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地主阶级同官僚买办资本、资本相勾论文导读:
结,对农民进行的经济剥削和压迫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明显的优势,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第

三、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思想文化上也不例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实行文化侵略政策,目的就在于愚弄广大的人民群众,使中国人在精神上臣服帝国主义。采取的形式有:传教、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被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呢?在中国毕竟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在表达人类对“各尽所能”、“人皆有份”的美好生活向往方面与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相似。清末康有为的《大同书》更是把“天下为公”的社会具体化,这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相似,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思想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追求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类的根本解放。

(二)以为核心的中国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背景

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国际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欧亚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平的力量增大,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社会主义国家迫切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资本主义国家也要不断完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新科技革命,促进生产力以更快源于:7彩论文网标准论文www.7ctime.com
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矛盾的表现形式从战争演变到了以科技为标志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也由武力颠覆到依靠经济和科技为优势的和平演变。由于苏联模式本身固有致命的缺陷,1991年苏联解体,从此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被打破,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国内背景

一、政治方面的背景。

粉碎了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政治发面混乱的严重状况凸现出来。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渴望对十年“”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思想进行彻底的全面清理,我党拨乱反正的任务十分沉重,但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没有从实际出发,在思想上盲目地继承和延续了同志晚年的“左”倾错误思想,推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压制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阻挠恢复老干部的工作和平凡冤假错案的进行。此时,党的事业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

二、经济方面背景。

一方面,中国社会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中国发展经济,学习的是苏联模式,照搬照抄,实行的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视工业轻视农业,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失去了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企业生产不是看市场和消费而是按计划,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封闭的计划中进行的,并宣扬“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从1958年到1978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二百五十美元。”[4]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我国当时的经济是对外封闭的,看不到新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的进步,看不到旧的经济体制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我们不应该不惜一切地增加国防实力和进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而应该依靠科学技术,把粗放型发展变为集约式发展。说:“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那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在改革开放以来,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设立经济特区,直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的每一步都是在思考这个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许多新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如: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商企业的承包责任制,股份制,开放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提出共同富裕等。

三、思想文化方面背景。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是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理论的精髓。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对待马列主义和思想,始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到党的路线和党的工作之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三)以为核心的中国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人,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主题,继续稳定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国际方面背景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日趋加快,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仍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利用自身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强大,通过“和平演变”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不战而胜,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不仅要发展自己,而且要防止“西化”[5]。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主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在新世纪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建设好,才能保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

2.国内方面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结合历史和现实得出的重要成果。历史上,同志在建党初期就强调“思想建党”的重要性,不仅要组织上入党,在思想上也要入党;强调“制度建党”的重要性,将党的建设纳入经常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轨道。现实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论文导读:
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稳定的、不协调的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拒腐防变?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如何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下岗职工问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的思想,概括来说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以为核心的中国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背景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人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1.国际方面背景

国际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的新变化。各国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的问题,除了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之外,从总体上讲,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在局部存在,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在各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义务维护世界的和谐,其首要条件就应该是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坚持科学发展,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国内方面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新阶段新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整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处于攻坚战略阶段,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从总体上而言,我们的发展总体上还是粗放型的,资源消费高且利用率低的,整体素质不高的,竞争力不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盲目崇拜经济增长的GDP;城乡发展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部协调;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资源能源紧缺;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等等。
总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各个时期的理论——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各时期的中国实际相结合,紧抓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有利条件和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理论发展的规律,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并发展这个理论。
7彩论文网中专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9

1、248.

恩格斯.《反杜林论》旧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95.
[4]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论“三个代表”[M].北京:文献出版社,20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