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巧用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74 浏览:122249
论文导读:
[摘要]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有效开发、利用和盘活现实生活资源,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该文从活用“教材”资源、力求“材”源茂盛,重用“人材”资源、凸显“人尽其才”,引用“撞材”资源、尽享“教学双赢”等方面阐述从生活中巧用教学资源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资源解决问题巧用小学数学
反思我们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有许多课总是跳不出“以本为本”的框框,对教材中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不加工也不改造,原原本本地搬进课堂,课堂教学设计没有现实感,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丰富生活情境的数学教学如同患了“贫血病”,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无法领略“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深刻意义,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有效开发、利用和盘活现实生活资源,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
1活用“教材”资源,力求“材”源茂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实际上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而已。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学会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脱掉数学知识已经老化、过时的“旧衣”,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装”,使传统的数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有关的数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

1.1 调配现有资源

教材不可能将所有问题都设计得十全十美,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它存在着许多细腻和直白。教师应果断改造,加大探索力度,提升教学效果,使其成为更具挑战性的教学材料。如我在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时,没有采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例题进行了改编,利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出了两道例题。课上首先展示了校运会现场一些精彩的比赛场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回了校运会现场,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学习的任务,留有充分的时间联系教材进行自学,最终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得出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算定律。

1.2 开拓空白资源

教材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它存在着许多学生“看不见”的空洞和留白。教师应及时把这些深藏不露的空白之处挖掘出来,让学生洞察其中的奥妙,理解更深,使教材“增值”。比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明在家一天天的看日历,盼望着爸爸早点回来,因为他在期待着爸爸给他带回的礼物。三个月后,爸爸回来了,他撒娇地对爸爸说:“我等你等到花儿也谢了!”,你猜猜小明一共等了爸爸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临近这三个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用“人材”资源,凸显“人尽其才”源于:7彩论文网标准论文www.7ctime.com
教师的形象、学生的风采和言行有时可以被转化成教学的“人材”资源,从而创造教学契机,闪现教学亮点。

2.1 放大人身资源

“姓名”是人世间最动人的名词,数学教学可以采用借代手法,借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这些真实生动的材料取代原有例题或创设新的教学情景,营造亲切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接纳知识的良好心向。如:一位姓吴的老师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借用自己的“吴”姓大做文章,电脑演示把“吴”字颠倒成“吞”字,在有趣的玩字游戏中导入新课,学生愉快而又形象地认识了倒数的“外表”。

2.2 调动人力资源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用具的使用。而老师和学生就是课堂教学中现成的教具与学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这一人力资源。例如: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把书本中提供的静止不动的画面,进行动态转化。让学生化身为画面情境中的人物,和老师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先选上13名学生(6名女生,7名男生)上台,4名学生躲在讲台后面,9名学生躲在门后玩捉迷藏游戏。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引导学生具体理解教具挂图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并轻松简便地将问题用不同方法去解答(列出9+4=13和6+7=13两种不同的解题算式)。学生们在一边游戏、一边观察的过程中就将《解决问题》这一课教学中“理解题意”和“用不同方法答”这两个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难以逾越的高山轻松翻过。
3引用“撞材”资源,尽享“教学双赢”
教师应善于旁征博引,把一些相关的社会、生活信息和其它学科知识“移植”或“嫁接”到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千姿百态”、“万种风情”。

3.1 融汇生活资源

数学教学要多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真切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35-95=135-100+5,学生对“减去100时要加上5”难以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自主探究;小明妈妈过生日,小明带了13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个95元的特价皮夹,送给妈妈。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3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5元,(应加上5元)。所以,多减去的5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这样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这样充论文导读:手段,力求数学教学“不尽‘材’源滚滚来”,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参考文献:曾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1):70-71.于富艳.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考试(教研版),2009(3):98.上一页12
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兴趣。

3.2 综合学科资源

知识是没有学科界限的,数学同其它学科知识更带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用其它学科知识“包装”数学知识,不仅让学生感觉新鲜,而且也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再如,教学《倒数的认识》,先请学生欣赏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学生发现:“前半句倒过来就是后半句,后半句倒过来就是前半句”,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3.3 捕捉意外资源

教学过程中,常会爆发出一些生成性问题。对于一些本身能促进教学和一些经过处理才能促进教学的随机事件,教师要能及时捕捉、慧眼识别、巧妙转化、有效利用,使其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4结语
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认识,下大功夫,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准确把握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只要我们用心实践“数学学习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新理念,积极地“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并做到耳聪目明,心灵手巧,运用多种手段,力求数学教学“不尽‘材’源滚滚来”,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曾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1): 70-71.
于富艳.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J]. 考试(教研版),2009(3):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