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学生主体地位认识-怎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07 浏览:146896
论文导读: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参与条件,提供活动舞台,引导他们学会学习。(1)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学生在教学中能否成为主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切忌12下一页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使他们主动产生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可见,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主体是现代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所谓主体,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来说,主要是指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只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表现其自主、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必须有适宜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必须从各个方面实现教学实践重心的转移。要实现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关键要做好几个环节:更新教育观念,准确理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以此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和忽视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
注的中心,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育人目标,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和忽视。比如:在授课方式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很少,容易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在思维拓展上,历史问题的设置假问题多,创设情境和激发思维少;在对历史的认识上,欠缺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注重对历史结论的记忆,忽视了历史结论论证的过程和方法。这些问题,既是传统教学实践的延续,又是新时期教师观念滞后的体现,其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改进。

二、更新观念和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可以拓展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只有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培养其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1.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准确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他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3.优化教学过程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中指出:“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激发学史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就变成一种愉快的事情,学生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充满兴趣的课堂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高中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成功的心理,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诸如曹操、朱元璋等历史人物,杯酒释兵权、长平之战等历史事件,三顾茅庐、齐桓公纳贤等历史故事,李白、苏轼的诗词名句等激趣素材,运用故事轶闻,演示活动,设疑导思,探索讨论等多种激趣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还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设施,把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引入历史课堂之中,用有声、有色、有形的手段来表现有血有肉的历史内容,把历史教学从多“静态”转向多“动态”。这种教学应该最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使历史教学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也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通过运用电脑技术动态地演示诸如红军长征的线路图等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不仅可使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内容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再现,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创造参与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参与条件,提供活动舞台,引导他们学会学习。
(1)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学生在教学中能否成为主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切忌论文导读:
只讲历史教材,搞满堂灌,该以学生为主的决不越俎代疱,全力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于一些简明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尽量通过预习、自学、讨论、归纳等途径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把握和阐述;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分组知识竞赛或讨论有梯度的各类问题,为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后进生提供参与学习和表现的机会。例如在讲述“战争”这一目时,可先让学生去预习并思考四个问题:①战前,中国和英国在制度上有何不同?②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③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④如果没有禁烟运动,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在课堂上让学生就其中一个问题发表意见,通过不断陈述、补充、修正,学生认清了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