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珍惜数学课堂教学中“节外生枝”-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00 浏览:22160
论文导读:
在现实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框架,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如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讲“比的问题”时说道:“比的后项不能为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足球比赛的比分为什么有2∶0?”这位老师始料不及,一时语塞,颇为被动。
课堂教学我们追求预设生成,但时常也会遇到非预设生成的出现,我们不妨把这种课堂上的非预设生成叫做“节外生枝”。如何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呢?实际上,教学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有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具备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善于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要认识到这种课堂上所生成的资源的宝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教学最大的技巧是教师善于因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那么对于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只要教师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和任务适时的进行调整,多点教育机制,那么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一、利用节外生枝,挖掘数学内涵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固定的教材,面对的却永远是学生的未知答案。教师对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对那些令人尴尬的“小插曲”往往会心存不悦,是视而不见或是简单处理,还是追随儿童的兴趣意识,抓住这一珍贵资源灵活调控教学?答案显而易见,同时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地处理,就会化尴尬为精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内容时,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三线”的例子,当一学生说出“知识是直线”这一意外的信息时,机智的教师就与学生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同学们,你们怎么想的?”
生1:老师,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延伸的,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
生2:不对,知识是射线!因为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这不就形成一条射线了吗?
生3:我认为知识是线段。因为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从小学到大学,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这时教师说:“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知识是逐步形成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这就像一条直线,所以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多学一些知识。”
面对教学中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没有逃避,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同时及时地点拨化解,这样既巧妙地挽回了质疑孩子的尴尬局面,又适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加深了数学课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利用节外生枝,建立知识结构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差异,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差异,创设探究的空间,留有思索的余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质疑问难,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保证,促使课堂中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让课堂中存“异样的声音”,出“意料外的画面”,引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前面创设了情境引入到新课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后,让学生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的圆规找不到了。”没有圆规就不能画圆了吗?我灵机一动,改变了刚才画圆的要求,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创造一个圆吗?”在这里只提到“利用你身边的工具”,并没有要求用什么样的工具,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发挥的探源于:7彩论文网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究空间,期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成。
学生动手尝试,有学生用圆规画得像模像样;有学生用圆形物体的底面印了一个圆;还有的居然是用素描的方法从正方形中描出一个圆(这是古代非常伟大的“圆出于方”思想的朴素体现)……活动后,学生纷纷汇报自己选择的工具和画圆的方法,教师肯定了一些特别的、突出的方法,然后又问:你们觉得这些圆有什么不同吗?此时有的说:“有的圆一些,有的不太圆”;有的说:“有的圆大,有的圆小”;有的说:“有的有圆心,有的没有圆心”。教师适时引导:你知道怎么能找到圆心吗?还有的说:“我找到了半径和直径”……
此时,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琢磨着圆的知识,当然这些探究结果有浅层次的,也有深层次的,而教师则通过学生的不同生成引发全体学生交流、讨论,以便达到建立知识结构的目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发现了知识,也使学生所学知识绽放出绚丽光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利用节外生枝,提升教学水平

优质的课堂学习是以有效的师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对于思考过程的预见就容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在具体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接受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自己,多思考“学生是这样想的,我该怎么办”,而少想“我是这样想的,该让学生怎么办”。真正能体现教学改革思想的往往是那些深厚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对学科知识结构把握得十分清楚的教师。教师对所教知识必须深入了解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使得提供的材料和所讨论的问题之间存在必然性,让学生体会到思考能带来正确的结果,而不是去揣摩教师可能需要什么答案。遇见节外生枝,教师应该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及时反思,分析诊断,从中找出问题,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不断地提升。
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这样将导致课堂上出现不同的节外生枝。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善于接受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自己,彰显智慧,我们的课堂将会精彩纷呈。让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更多一些吧!
〔责任编辑:李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