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彝族语言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79 浏览:93658
论文导读:方言的彝族彼此不能通话。三、彝族的文化彝文,史称“爨文”、“韪书”、“罗文”、“倮倮文”、“夷文”,约有一万多字,是处于表意向表音发展中的一种音节文字,通行于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方言地区。发现较早的金石彝文如:贵州的《拦龙桥碑记》(1259年)、《成化钟铭文》(1485年)、云南的《镌字崖》(1533年)等,后
彝族有着三千多年的文明史,滇池和洱海地区是彝族最早的聚集地,沿着历史的长河,我们去探寻一下这个古老而勤奋的民族。

一、彝族的族称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彝族人口有七百余万,云贵川等中国南方省市是彝族的汉族要聚集地,其中,最大的聚集地在四川的凉山。 彝族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或后面加“泼”,彝语意为“人”)由于彝族分布很广。历史上还有许多不同的自称和他称,据不完全统计,直到解放前夕,还有:“纳罗泼”、“迷撒泼”、“濮拉泼”、“濮瓦泼”、“阿西泼”、“撤尼泼”、“里泼”、“葛泼”、“罗泼”、“罗武泼”、“阿哲泼”、“六米”、“勒苏泼”、“山苏”、“阿租泼”、“格濮”、“阿武”、“他鲁苏”、“撒摩都”、“六得濮”、“纳查”、“拉乌苏”、“纳若”、“咪西苏”、“罗罗”、“白罗罗”、“黑罗罗”等几十种。“诺苏”、“纳苏”、“聂苏”均为彝语,“诺”、“纳”、“聂”是各地方言语音差别所致,都是“黑”的意思(也有“虎”之意)。黑色在彝族人们的观念中包含有深、广、高、大、强、多、高贵、主体等意义,“苏”是群体、人们、家族的意思,“诺苏”(或“纳苏”、“聂苏”)意为“主体的民族”、“尚黑的民族”。1950年始,彝族选择了鼎彝的“彝”为共同的族称,替代了旧史籍文献中的“夷”字。

二、彝族的语言

彝语是彝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彝语包括口语和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7ctime.com
文字,乍听上去不易辨识,恰如这个民族的起源。彝文由300余个字母组成,包括大概8000到10000个词汇。和汉语文字不同,彝文的字母只负责发音,不包含具体语义。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属彝语支的语言还有我国的哈尼语、拉祜语、僳僳语、纳西语、白语、基诺语、桑孔语、怒族怒苏语、怒族柔若语,以及泰国的阿卡语、姆比僳语、姆比语,老挝的普诺伊语、西拉语,越南的彬语等。
彝语支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韵母日趋单元音化以及紧喉音的发生。彝语是比较典型的韵母单元音化语言,大多数方言元音分松紧;声母多,韵母少;声母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有的方言有鼻冠浊复辅音和清擦边音;一般有三个或四个声调,调值平直。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名词、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量词丰富,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声母辅音清浊交替表示。
彝语分六大方言: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大小凉山一带;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西部;东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东南部;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南部;西部方言,分布在云南西部;中部方言,分布在云南中部。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其次是语音上,说不同方言的彝族彼此不能通话。

三、彝族的文化

彝文,史称“爨文”、“韪书”、“罗文”、“倮倮文”、“夷文”,约有一万多字,是处于表意向表音发展中的一种音节文字,通行于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方言地区。发现较早的金石彝文如:贵州的《拦龙桥碑记》(1259年)、《成化钟铭文》(1485年)、云南的《镌字崖》(1533年)等,后又发现贵州的《妥阿哲纪功碑》,推测可能是蜀汉时期的作品。从字体看,那时的彝文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据清《一统志》卷四八四载:“唐,阿畸,纳垢夷之后,隐岩谷,撰爨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韪书,爨人至念习之,以为书法。”彝文经典《帝王世纪·人类历史》载:宓阿叠创造文字。《西南彝志》载:伊阿伍创造文字。还有阿使拉责、吉禄老人、伯博耿等人创造文字的种种传说。有人推断,《后汉书·笮都夷传》所载的《白狼歌》,可能是用白狼文写下来的,白狼文是彝文的前身。有人认为,战国时的巴蜀铜戈文字可能与彝文有历史上的联系。也有人认为,西安半坡的刻划符号与彝文相近似,彩陶刻划符号与凉山彝族衣饰上的图案也相似。但从已发现的金石碑文和文献记载等推断,彝文产生不应晚于东汉。彝文多数是独体字,有少数合体字,没有表示义类的偏旁部首,笔划少则一笔,多则十几笔,一般三、五笔。基本笔划有竖、横、左斜、右斜、点、圆、半圆、竖折、横折等。书写行款四川彝文为横列左行,现也有横列右行的;云贵彝文为直列右行,晚近也有直列左行的。彝文造字,采用象形、会意、转位、增点、同音假借、借用汉字等方法。
在中国,找一个满族人讲讲满语或许是一种奢求。你要做好碰到只会讲汉语的蒙古族人的心理准备。同样,当你试图和一个回族人讲他们先辈所使用的阿拉伯语或者古波斯语时,对方也许会惊讶地瞪大眼睛。虽然很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已经不会书写甚至不会说本民族话,而彝族人则成功的保存了他们的语言。据估计,在凉山的彝族人中讲彝语的占到80%-90%,也有人说接近100% ,然而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能读懂彝文,能写的则更少,所以彝族文化传承迫在眉睫。用彝文写的报纸,彝语内容的闭路电视以及从娃娃抓起的彝语课程。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有汉彝“双语”学校,学生除了汉语必修课之外,还可以选修彝语。
在语言的强势影响下,本地土语会面临消亡的危险,有时本地人自己就主动放弃自己的语言,然而,在彝族聚集地,彝语仍被作为民族象征而受到尊重,正是这样的尊重,才确保了彝语能够得以长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