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高职高专数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51 浏览:12359
论文导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对现阶段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12下一页
摘要:本文从数控专业的人才需求出发,提出了课程与岗位结合,构建“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并阐述了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
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技术,是工业化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所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也随之突飞猛进;企业对各类数控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数控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具有现代加工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提出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岗位”的新课程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数控技术人才,更显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分解,确定知识点与技能点,再根据能力分解,由简单到复杂,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排序,形成相应的课程,更加清晰地表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总体结构,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按照数控机床操作维护岗位工作过程,由职业技能课——职业技术课——职业基础课——素质拓展课构成,同时,将职业资格取证融入其中,形成技能渐进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与岗位结合,构建“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学科系统化压缩型的课程组织形式,难以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必须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课程,按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组成新的课程体系。
按照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维修岗位工作过程,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了重组与分析,构建“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该课程体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专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递进规律,按照“认岗、习岗、贴岗、顶岗”四个步骤,完成从入校时的“新手”,到出校门的“从业”的培养过程。同时该课程体系,明确就业岗位,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要求吻合度不高的问题;强化了基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的系统性和互融性,解决了基础课和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
1、一层次——“认岗”,增强学生对专业面向岗位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社会的思想情操
该环节主要指学生入校后对专业面向岗位的认识。
该环节融合的实践课程为专业认知层:即指入校教育、专业教育,专业认识实习。采用走马观花式,参观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熟悉生产环境,以增强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该环节融合的基础课程为必修基础层:是指教育部要求的“两课”必修基础类课程。
“认岗”的学习场所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
2、二层次——“习岗”,强化岗位生产基本原理和技术规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环节根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分析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规律,即以岗位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该环节实践课程为课内实践层:包含课程内的综合实验项目以及课程内的现场教学,使学生逐渐“入门”。
该环节融合的基础课程为课内实践层:主要是指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计算能力的课程。
“习岗”的学习场所以校内实验实训室为主。

3、三层次——“贴岗”,贴近生产岗位,培养专业能力

该环节的融合的实践环节为课程训练层:主要指集中在整周进行的课程仿真实训、实施“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以及进行生产性实训的项目,学生在非常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校内实训室,完全按照生产人员的岗位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已经非常贴近生产岗位的生产,所以称为“贴岗”实训,完成从“新手”到“熟练”的转变,为下一步的校外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该环节融合的基础课程为专业基础层:是指服务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
“贴岗”的学习场所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

4、四层次——“顶岗”,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培养综合能力

该环节的实践环节为综合提高层:为顶岗实习,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服务于该环节的基础课程为创新拓展层:特别是到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将专题讲座以及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

三、以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设置课程教学系统

1、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依据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工作要求,对应于“认知能力——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从“专业认知层、课内实践层、课程训练层、综合提高层”四个培养内容层面,不同的阶段采用“认岗、习岗、贴岗、顶岗”不同的教学模式,按照以上学生职业技能形成路线,细化实验、实训、实习的项目、时间、课时、教学场所等,使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实习有机衔接,重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2、基础课教学体系

为服务于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了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融合的基础课教学系统。该系统由系统化的四个层次组成:“两课”必修基础类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能力的服务基础类课程;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含创新教育在内的创新拓展基础类课程。
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根据“认岗——习岗——贴岗——顶岗”的培养过程,有针对性的开设基础课,特别是到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将专题讲座以及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构成“三年不断线”的基础课教学系统。

3、素质教育课程的融入

课程体系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以选修形式为主。设置了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美学基础、英语阅读与欣赏、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等课程,使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四、校企共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对现阶段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论文导读:
本专业实行校企共育“2+1”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育“2+1”:是指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把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划分为“2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和“1”两个阶段。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实施人才培养。“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是专业构建的校企合作教学平台。
“2”阶段即指前两学年,为校内学习阶段,第一学年以专任教师为主,在校内主要学习必修基础类和服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完成课内实践环节。第二学年由专教师共同承担,以专业能力课程为主,完成仿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2”阶段完成认岗、习岗和贴岗。
“1”阶段在第三学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以教师为主,专任教师全程参与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开始与企业全面接触,并根据生产岗位的生产特征选取毕业设计课题并完成毕业设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服务于该环节的基础课程为拓展基础课,以选修自学为主,学习“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等课程,将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
校企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1”阶段的顶岗实习,它既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也是对“2”阶段教学成效的一个检验。根据专业面向的主要就业岗位,安排学生在六个岗位上进行轮岗实习,即: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学生每月一岗,循环轮换,轮流顶岗。
五、结束语
课程与岗位结合,构建的“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源于行业企业一线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已得到有效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了企业和同行们的认同,同时也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为同类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可提供借鉴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