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成就名校,需要软件建设“硬”起来-封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00 浏览:22742
论文导读:
【摘要】名校不仅是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更应使“软件建设”“硬”起来:提升校长的专业素质和领导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名师工程;强化“三风”建设,支撑学校内涵发展;培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关 键 词】名校建设;软件建设;内涵发展
1005-5843(2012)03-0032-02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名校,仅仅有漂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师资等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保障,基本解决了“有学上,能上学”的问题;现阶段,要着力打造质量名校,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基于此,学校的软件需要“硬”起来,突出内涵发展,成就质量名校。

一、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校?

在应试教育观念中,我们对名校的评价更多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对学校的师资水平、校园文化、制度管理等软件建设和学生在学校成长过程的评价。事实上,所有的名校都有一个最本质的成分:学校的生源质量也许不怎么样,甚至是差的,但经过几年学校教育后,走出去的学生素质好、能力强,这样的学校才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名校。香港有不少名校,外表看起来并不起眼,有的学校挤在民房堆里,篮球场只有一半,这样的学校虽然硬件“软”,但因为软件“硬”,毕业出去的学生德才兼备、素质全面,使它们成为了名校。所以,评价名校不能忽视学校的软件建设,要把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放在首位,看学校教育是否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否最大化地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符合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每个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特质——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学校的软件建设能落实到人的发展和完善上,则这所学校就是当之无愧的名校。

二、软件“硬”起来:成就名校的基石

软件“硬”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富有实质内容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难更重要。一所学校如果忽视软件建设,则这所学校的教育就是失败的。要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过程,就必须“以生为本”强化学校的软件建设,端正学校办学方向,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使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基于此,学校软件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1. 提升校长专业素质和领导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教育家办学。这是直接针对某些教育管理者违背教育规律,把学校等用于企业、官场,严重侵蚀教育事业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校长要确立由“一校之长”到“一行之家”的职业理想。作为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专业化的教育者,其次才是职业化的领导者。基于此,校长对自身定位要高,要加强学习,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不断更新和丰富,使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提升为一个专业化的教育者——教育家。作为教育家的校长,只有更懂得按教育规律办学,更明确教育管理的专业特性才更懂得怎样才能办出真正的名校。反之,真正意义上的名校肯定有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堪称教育家的好校长。这样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不是上级授予行政权力的领导,而是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等非权力的领导。我们从江苏洋思中学、山东安丘四中、杜郎口中学等品牌学校的成长经历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共同特点:一是学校有一个好校长;二是学校领导班子精干;三是校长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善于以扬弃的态度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求得学校发展。所以我们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把校长培养成教育家,让教育家办学是解决当代中国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关键。
2. 立足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名师工程。名校出名师,名师造就名校。作为学校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立校实际,从本校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确立研究课题和教改思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充分体现在解决本校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上,这是打造本土化教育家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以“人样子”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修炼师德。学校要通过开展议师表、定师规、听讲座、评优师等活动,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二是通过优质课竞赛,教学能力评估定级活动,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三是组织教师开展自主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教师人人崇尚学术。学校要通过组织学术沙龙、设立学术讲坛、评选首席学科教学名师活动,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学校支持“拔尖”教师优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与各项课题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研能力。四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选拔骨干教师进入学校领导层,“逼”他们自觉学习和自主研究,向教科型人才发展。
3. 强化“三风”建设,支撑学校内涵发展。“三风”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社会影响力和师生的价值观念,是一种潜在的实力。校风是全体师生在共同的目标激励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特有风尚。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教风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学风,对于学生而言,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学校的“三风”建设是学校软件建设中的一项艰巨工程。抓好“三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自身发展与提高的需要。校长要把“三风”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根本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没有好的校风、教风、学风7彩论文网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就没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校长要紧密联系全体员工的思想实际,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要以领导作风转变带动教风转变,以教风转变带动学风转变,从而实现校风的根本转变。
4. 培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弥漫于整个校园的潜课程,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校风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论文导读:
下来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范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建设分两个方面:一是显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二是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显性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外在的、能够明显看出来的物质文化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美化校园外部环境,规范室内环境布置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来实现。当师生走进校园,名人挂像、名人名言随处可见,育人功能的景点错落有致,校园处处体现着人文内涵。置身于这样的校园,教师、学生何来精神空虚?隐性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体现着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人际关系和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隐性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多年来以一贯之而秉承下来的融入师生精神血液中的惯性力量。显性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建立在隐性的校园文化的支持之上。我们强调环境育人,让墙壁说话,让草木含情,但前提必须是建立在学校隐性校园文化作用的发挥上。如果学校软件建设水平低,管理不从细节入手,显性校园文化的教育价值就不能最大化地发挥。所以,培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既要重视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更要重视隐性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杨家福教授的观点:“一流的学校,并不取决于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大楼,而取决于‘大家’、‘大爱’。”我们要成就一流的名校,需要软件“硬”建设,提高软件建设水平,造就“大家”、“大爱”,进而推动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内涵发展,成就本质意义上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