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前苏联对生态环境问题探索及其历史启示-经典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16 浏览:17455
论文导读:号的动的平衡(体系的破坏);平衡和不平衡是既有区别的又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这个平衡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自然界被称为“环境”,社会被称为“体系”,历史就是在这两者平衡与不平衡中发展的。平衡分为社会体系中的内部平衡和社会体系与自然界之间的外部平衡,两种平衡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而且在自然界与社
摘 要:前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意识形态以及生态问题非主流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这种探索没有取得成功,苏联生态环境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苏联的生态理论与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生态理论;实践;历史启示
1002-7408(2012)08-0107-04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方面一度引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长达70多年。其间,在生态理论和实践方面,苏联也有一些成功经验,更有许多教训值得吸取。本文拟就此略作探讨,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生态理论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本动力、基本规律、基本趋势的同时,以“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为基本目标,深入研究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列宁、布哈林、斯大林以及后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作出了一些理论探讨和贡献,有些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1.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第一,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强调要尊重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说过,“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针对黑格尔的观点表达过类似的意见——“不能用精神的发展来解释自然界的发展,恰恰相反,要从自然界,从物质中找到对精神的解释……”[3]第二,列宁在批判资本主义破坏环境方面表现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完全一致性。他引用恩格斯的话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大城市糟糕环境状况的厌恶和批评,“在大城市中,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人们都在自己的粪便臭味中喘息,所有的人,只要有可能,都要定期跑出城市,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喝一口清洁的水。”[4]133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工人生存环境恶化,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说工人生活日益困难是由于自然界减少了它的赐物,这就是充当资产阶级的辩护士。”[4]90列宁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使殖民地原料被掠夺、生态环境被破坏,而这又源于垄断资本主义追求超额利润的生产目的。第三,列宁通过人造肥料的使用这个角度来阐述城乡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他指出,“十分明显,人造肥料代替天然肥料的可能性以及这种代替(部分地)的事实,丝毫也推翻不了下述事实:把天然肥料白白抛掉,同时又污染市郊和工厂区的河流和空气,这是很不合理的。”[4]134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列宁把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作为消灭城乡对立的目标之一。他说:“最后(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为了合理地利用对于农业十分重要的城市污水特别是人的粪便,也要求消灭城乡对立。”[4]133第四,列宁积极肯定科学技术在改善环境中的作用。他称赞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赛发明的从煤中直接取得煤气的方法是巨大的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用拉姆赛的这种能‘解放’千百万矿工及其他工人的劳动的方法,就能立刻缩短一切工人的工作时间,例如从8小时缩短到7小时,甚至更少些。所有工厂和铁路的‘电气化’,一定能使劳动的卫生条件更好,使千百万工人免受烟雾、灰尘和泥垢之苦,使肮脏的、令人厌恶的工作间尽快变成清洁明亮的、适合人们工作的实验室。”[5]
2.布哈林的平衡论生态哲学思想。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其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狱中哲学笔记中。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阐述了平衡论。他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前提,提出平衡不是绝对的、静的平衡,而是动的平衡;他把平衡区分为“稳定的平衡”和“不稳定的平衡”,后者又包括积极的带正号的动的源于:7彩论文网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平衡(体系的发展)和带负号的动的平衡(体系的破坏);平衡和不平衡是既有区别的又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这个平衡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自然界被称为“环境”,社会被称为“体系”,历史就是在这两者平衡与不平衡中发展的。平衡分为社会体系中的内部平衡和社会体系与自然界之间的外部平衡,两种平衡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而且在自然界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外部平衡具有决定性作用,内部平衡依赖于外部平衡。在这样的基础上,布哈林进一步提出,“生产力是自然界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标志”,把生产力看作是“这种平衡的精确反映”。[6]另外,布哈林在狱中哲学笔记《哲学的沉思》中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和自己的两重动物”,突出强调了人类需要被看做“生活和工作在生物圈中”的观点。
3.斯大林改造自然的生态观。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解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斯大林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承认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主张人必须遵循而不能改变客观规律。同时人在自然界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主张人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更适合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造福于人类社会。在这一点上,斯大林的认识与马克思的人道唯物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斯大林的自然观具有片面性。由于对恩格斯存有偏见,他没有继承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即轻视了自然是个整体,轻视了自然界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只看到人对自然的改造,忽视了自然的自我生长、自我修复能力;只看到改造自然带来的眼前的变化,忽视了人的活动给自然带来的长期影响;只看到自然的人化,没有看到自然的反人化。”[7]121尽管斯大林的改造自然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显示了人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主观能动性,但整体而言,仍然存在着忽视自然的整体性、轻视自然的反人化的认识偏差。
4.苏联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成果。从20世纪70年始,随着苏联国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生态危机的凸显以及西方生态主论文导读:”,决定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其问题主要在于:资源计划经济体制下均为公共性的资源的上一页123下一页
义运动的兴起,苏联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生态问题。特别是80年代后,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到第二个阶段,苏联也出现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时有影响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卡皮查、弗洛罗夫、罗西、格拉西莫夫等人的生态哲学文章。[8][9]85苏联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来揭示生态问题的本质,批判西方各种错误的环境思想,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了发挥。他们把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作为研究全球生态问题的指南,强调人和自然相互作用过程的具体历史性,揭示生态问题的社会本质,坚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最终目的。[9]85-89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框架,提出了“生物圈”、“智慧圈”、“协同演化”等概念,创立了“社会生态学”学科,成为了当代全球生态马克思主义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7]133-134而且他们开始了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前苏联学术界对生态文明概念的最早使用是在1984年第2期《莫斯科大学学报·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刊登的《在成熟社会主义条件下培养个人生态文明的途径》一文中,提出培养生态文明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结果之一。”[10]综上所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础上,苏联的生态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的看,理论止步于探索,没有形成现实的指导力量。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过于短暂,他的生态思想没有来得及真正贯彻;布哈林的生态哲学思想伴随着斯大林主义的胜利而受到排斥,直到苏联最高法院为他平反昭雪之后才引起关注;斯大林时代,苏联逐步走上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态理论和实践未能被纳入发展主流;到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生态思想也未能有效发挥对日益恶化生态环境的遏制作用;1987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他的“新思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走向了“绿色政治”,而以这种“绿色新思维”为改革的指导思想的苏联,很快走向解体。[9]89总之,受当时历史形势的制约,苏联的生态理论没有转化为成功的生态实践,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的生态问题不断积累并加重,并成为国家解体的因素之

一、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教训。

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印度左翼学者萨拉·萨卡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能够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时拥有比苏联更好的资源条件了。的确,苏联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而且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资源种类、储量及潜力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列宁作为苏维埃国家的领导人对于生态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关心和重视下,苏联的环保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尤其是1921-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兴旺起来。[11]273但是,这样的时间太短暂了,从斯大林开始,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在长达几十年的执政时间内,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一,整体而言未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流,导致了后来出现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性的弊端。“苏东社会主义模式长期没有解决好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经济结构失衡,食物和日用品短缺,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造成环境生态恶化。”[12]
1.苏联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资源浪费严重。苏联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与之相伴随的是大量的资源消耗,“1980年苏联每生产1卢布的国民收入消耗的电比美国多20%,钢多90%,石油多100%,水泥多80%。”[13]其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贝加尔湖、波罗的海、咸海、里海、亚速海等内海湖泊出现水面萎缩和污染,顿巴斯煤区严重污染,科拉半岛和中亚地区土地严重沙化,大片森林被毁。”[14]巴尔喀什湖日渐萎缩,逐渐成为“死海”;中亚出现了黑风暴;各个大城市空气质量很差;“80年代末前苏联领土上受污染最严重的水域许多污染物的浓度严重超标,超出10个极限容许浓度,7%城市的一氧化氮和8%城市的二氧化氮的平均浓度超过标准。”[15]被称为苏联母亲河的伏尔加河、所有煤炭钢铁等重要工业区、土壤等都有严重的污染;西伯利亚的开发造成了原油泄漏、天然气泄漏以及原始森林的消失等生态问题;放射性废物污染贻害无穷,特别是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再次,生态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资源的消耗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资料显示,从狭义上的经济成本来看,到1980年,由于空气和水的污染造成前苏联年均总损失达200亿卢布,而到1990年,这一数字达到450亿卢布。有的资料显示,1980年的总损失大约为500亿—600亿卢布,而1990年达到1200亿卢布。”[16]55另外,“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87年苏联仅污染造成的医疗卫生花费就高达1900亿卢布,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1%。”[16]55-56
2.苏联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苏联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苏联长期推行的工业化战略、传统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逆生态性,也与苏联领导人缺乏生态意识、不重视生态问题有关。一是工业化战略的“粗放性模式”。“从环境保护历程和发展轨迹来看,前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紧张的国际国内局势一直伴随其成长,是困扰前苏联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外部因素。”[17]在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的激烈对抗下,苏联采取以军事工业为先导、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轻工业发展不足,这样的畸形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资源依赖型特征,而且环境保护难以进入国家战略的核心序列,苏联“超常规开采和使用自然资源,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9]83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导致苏联生态问题不断积累和恶化的最根本原因。二是计划经济体制引发“公地悲剧”。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悖逆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导致了“公地悲剧”,决定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其问题主要在于:资源计划经济体制下均为公共性的资源的论文导读:
所有权和经营权结构的失衡,导致处于经济微观层面上的企业以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为最高任务,从不关心资源节约,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大量资源被挥霍;公共资源的产权明晰与实际使用中的产权模糊的不对称性,容易造成责任主体缺位和资源监管缺位,使公共资源经常处于一种无人负责同时又任人攫取的悲惨境地;计划体制下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功能分工制,[18]各个共和国之间为了地区利益之争,没有形成统一的环境保护机制。三是高度集中的政治思想体制的影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严格的思想垄断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保证。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斯大林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做了“理论—方法的二元论”的独特诠释,形成了“本体论”哲学观——割裂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把辩证法和认识论割裂开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割裂开来,抽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实践,从而成为思潮的理论渊薮,哲学成为概念化的权力意志。在这样的意识形态环境下,不仅造成了政治体制上的僵化和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弊病,使得生态问题不能进入政治主流,而且抑制了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作用,也压制了社会生态力量的发展。“在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20多年中,苏联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动了三次全国规模的大批判运动。”[19]这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理论的匮乏甚至是销声匿迹。四是生态建设始终未进入决策主流。从20世纪30年代苏联进行大规模的快速工业化开始,直到70年代生态问题都没能进入苏联决策主流。“苏东长期以来也一直认为‘社会主义是最好的生态学’。70年代,前苏东才公开承认社会主义也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并未给予有效解决。”[12]有学者这样描述,“随着列宁1924年的早逝,随着后来斯大林主义的胜利,随着布哈林的倒台,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俄国最伟大的生态学家的被清洗,环保主义受到了与日俱增的攻击,被说成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东西。”[9]82福斯特也说,“令事情更加恶化的是,特罗菲姆·杰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sisovich Lysenko)作为生物科学仲裁者的发迹,意味着向生态学和基因学发动了进攻。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环保运动已经被彻底扼杀。许多环保思想家遭到清洗,包括布哈林、瓦维洛夫、乌兰诺夫斯基等。”[11]273由于执政党的生态意识缺失,苏联对生态问题重视不够,环境法规和政策徒具形式,造成资源开发管理不当,浪费严重,再加上长期采取资源输出型出口结构,使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