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优化教学设计 培养创新精神-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71 浏览:32405
论文导读:
摘要:小学教育的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在实际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挖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才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为国家发展进步应尽的一份责任和力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质疑
1674-9324(2012)08-013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源泉。而这一切应首先依赖于教育的创新。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意识、能力呢?我想首要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下面,我就根据个人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创新,激活创新意识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引起学生的认知和冲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索。例如:教学《石头书》时,教学之初,我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问学生“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读书了,那你们都读过些什么书?”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滔滔不绝,介绍了很多。可此时我话锋一转,“那你们读过‘石头书’吗?”刚才还兴奋异常的学生此时全都愣住了,纷纷摇头,充满了诧异:“什么,石头书?”。此时“石头书”已经打破了学生心中常规的“书”的概念,打破了学生心理上的一个平衡,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了解新知的愿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此时直接进入课文也许不失为一个好机会,但我没有。因为我认为课的导入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地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追问“你们猜猜看,这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学生各抒所见,想象力惊人。这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也更深入地挖掘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求新知的内在动力。因此,别具匠心的创新导入,才是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创新的意识的最好开端。

二、策略创新,树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意识

“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失去了自我的思维活动,成为机械的接收器。这在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我们要树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意识,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教态,每一句话语都必须秉承为学生留有主动的空间、创造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观念。
1.在教学中我们切忌“一问到底”,学生“一答到底”的机械模式。而应当注重问题的整合性和灵活性,让问题有意义,有价值,让课堂活起来。例如教学《军神》一课时,先板书一个“神”字后提问:“小朋友,看到这个字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对于自己知道的有关神仙的传说如数家珍。此时我紧接着说“那你们认为神仙怎么样,和人比呢?”学生都表示神仙本领高强、无所不能,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难倒他们。我随即又道:“神仙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军神’。看到这两个字你又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在惊讶之余也陷入了思考,有的说他肯定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有的说他一定解决了一般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的说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军人……我随即板书“了不起”,并说“那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看看这是一个怎样了不起的军人,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呢?”这一“大”问题的设置抓住了全文的主旨,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旧以其为线索,既让课堂干净了,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把全课的学习空间留给了学生,成为他们的自主学习
2.鼓励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起始于学生的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创造者。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结束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小猪、小猴和小牛这三种动物最喜欢谁,并说出理由。大部分学生都特别喜欢小猴,因为它聪明能干,把一口袋麦子变成了永远享用不完的麦子,很有长远目光和打算;也有喜欢小牛勤劳、节俭的。可说到小猪,几乎无人认同,因为它太贪吃,生活无计划。可有一个同学却大胆地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小猪乐观、可爱、诚恳,也挺讨人喜欢。由此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大家一致认定:每个人、每种不同的性格都有其优、缺点,任何事物也都有其双面性,对待任何事物和事情我们都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样才更全面、更完善。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
3.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创设情景等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一句诗时,在轻柔的音乐配合下,我出示了美丽星空的画面,用语言渲染道,为学生营造了充满想象的意境,随即引导“看着这满天的繁星和这弯弯的新月,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我想……”学生的想象神经被激活了,即兴而发,各抒己见,有的说想到了那美丽的嫦娥,有的说想到了那浩渺的宇宙,有的说想到优美的诗篇……在这些奇特的想象中,学生的思维不是得到充分地发展和锤炼吗?
4.创设空白情境,锤炼创新精神。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和思维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和意识。例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那份艰辛和对子女无私的爱,我出示了“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要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的课文插图,提问“你能想象的出母亲此时走在山路上的样子吗?”“生活中,母亲肩上挑着的又何止这100多斤的担子,还会有哪些重担需要母亲去承担呢?”这就为学生创设了思维上的“空白”情境,促使挖掘已有的生活经验,甚至是自身的体验去想象、比较、分析,再自己组织语言来生动具体描述母亲的艰辛,从而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为了子女所付出的那份伟大而无私的爱,很大程度上渗透了本课教学内容的主旨。这样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它包含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尾创新,激发思维

课文的结尾对培养学生兴趣、强化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课文的结尾,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的。例如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我创设了这样的活动情境:当小骆驼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后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又碰到小红马时,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结果,学生们的故事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小红马认识到了错误,向小骆驼道歉。有的认为小红马变得失落,认为自己只好看没有用,可是经过小骆驼的劝解又找回了自信。还有的认为小骆驼变得骄傲起来,但知道小红马也有自己的本领认识到了错误,两人成了好朋友。总之,学生们的想法新颖、奇特。在此过程中,学生活跃、发散,孩子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小学教育的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在实际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为国家教育发展进步应尽的一份责任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