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UG软件建模模块“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22 浏览:11126
论文导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其他模块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贯彻学院教学改革有关精神,在UG上述三模块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进行实用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先简单介绍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UG的基本使用方法。再重点按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命令操作的流程的思路整合整个UG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项目的选择,即
摘要:本文拟对UG建模模块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台虎钳为基础,设置四个项目进行教学,其中零件造型项目分成九个工作任务进行,通过项目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台虎钳
我院机电工程系下属的两个专业“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及其制造”目前均安排了UG软件教学。按照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两专业学生都要先学习UG的建模模块、装配模块(简单了解)及制图模块,之后按照专业的不同,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继续学习UG数控编程模块,而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的学生则继续学习UG注塑模具设计模块。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高效率高质量地使学生掌握UG建模、装配及制图模块的功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其他模块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贯彻学院教学改革有关精神,在UG上述三模块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进行实用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先简单介绍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UG的基本使用方法。再重点按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命令操作的流程的思路整合整个UG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项目的选择,即要使所有项目结合起来能够基本覆盖UG软件建模、装配与工程图的主要功能,又要使每个小的组成项目难度适中,适宜在一节课中进行讲授。项目确定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项目使用自己先在课堂上演示一次、学生实践一次的办法完成所有小项目的教学任务;再将所有小项目中画的部件在装配模块中进行虚拟装配,形成装配图,最后再利用制图模块完成上术所有组件及装配机构的工程图。

一、传统的UG教学模式及特点

在2009年以前,我院机电工程系UG课教学基本以这种模式为主。其主要思路是:把UG软件每一指令都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列举部分实例对教师的功能讲解进行验证。
传统的UG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学为辅,每一次课,教师都是按照“复习—新课引入—新课讲授—课后总结与作业布置”这样的流程进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二是理论讲解过于详细,学生难以全部接受,在讲课过程中,以课本为中心,从软件的功能介绍到每一部分的介绍都进行详细地讲解,基本上不会遗漏某一部分,非常全面。

二、项目化教学——台虎钳部件与装配

传统UG教学将课程内容作为知识来传授,忽略了其技能的要求。从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来看,传统教学最典型的表现是“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UG课程内容庞大,讲多少学时都不够,而且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非常适合项目化教学。对于高职学生,只需要学生掌握“能建模,能装配,能出工程图,能进行运动仿真”,解决学生“能”的问题,即能根据项目或任务选择合适的命令、菜单完成任务,而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UG软件的全部内容。
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从教学角度来看,转变教学思路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UG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寻找合适的项目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利用青年教师下企业的机会,与企业共同探讨适合于课堂教学的项目,将复杂项目进行简化,最终确定以台虎钳为中心,构建了四个大型项目——零件造型、装配、工程图、运动仿真进行教学;在零件造型部分,又分为九个小项目进行,项目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二。

三、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项目化教学的训练,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从原来的无精打采到现在主动提问,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二是主动思考能力加强,对于不懂的问题,经过教师不断提醒,学生通过摸索,能找到解决办法,并且能够查阅有关图书资料和网上资料来解决;三是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造型、装配、出工程图过程中,对一些不懂的问题,经过讨论,互相促进,往往能解决得很好。
UG课程的考核也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理论考核变成现在的实践考核,由过去的集中考核变成现在的项目分散考核,课程结束后,学生评价非常高,教学评价分数平均达95.5分。
(作者单位:陈文军,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习宗德,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梅晓妍,王民权.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6]16号.2006/11.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