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新课程下古诗文导课设计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960 浏览:34642
论文导读:
【摘要】新课改后,语文教材对古诗文的编排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与培养也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则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依据这些,我们教师在教授古诗文时,导课就是紧紧围绕新课标的目标和能力要求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我把古诗文的导课设计分为:提纲导课、情境导课、设疑导课和论世导课。其实,导课也是一种艺术。作为教师,需要潜心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古诗文;导课艺术
2095-3089(2012)03-0137-01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也有的称为开讲。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是每个教师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其实,导课也是一种艺术。作为教师,需要潜心研究。而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把握更要靠教师的导课引导,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导课才能够很好的进入古代描述的情境。因此,在古诗文的导课中是要讲究方法和艺术的。
新课改后,教材对古诗文的编排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与培养也发生了变化。从内容上来说,新教材诗歌部分包含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古代诗歌。诗歌教学目标定位为情感意象、情境与意境、感受共鸣;文言文包含古代叙事散文、古代抒情散文、古代议论散文和人物传记,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提要钩玄、情景交融、质疑解难、知人论世。在能力培养上,新教材则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套教科书编排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其中,高一以古代叙事散文为主,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高三也有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古代抒情散文、古代议论散文和人物传记,在继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依据这些,我们教师在教授古诗文时,导课就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目标和能力要求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我把古诗文的导课设计为:提纲导课、情境导课、设疑导课和论世导课。

一、提纲导课

所谓提纲导课,就是在讲到古代叙事散文时运用大纲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提要钩玄;这一导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如在讲《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时,我就是利用的这种导课方式:
“在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压力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返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学习这一课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以后,第二课时我要引导学生在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中把握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于是,我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把烛之武这个人物整体概括的摆在了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想要去解读烛之武。在文言文中,通过波澜起伏的情节,我让学生对情节加以概括去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课堂中不断地分析反复的概括,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烛之武这个人物。通过这样的导课艺术,给学生树立一种威武的形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强他们对文本的感受。
二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发表网www.7ctime.com
、情境导课
情境导课就是在诗歌讲课中运用到的一种导课设计,依据不同的诗歌情感,设计不同的导课情景,使学生进入诗歌所要描述的意境中;只有引导学生走进了,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对于诗歌,悲伤的情感就要营造悲伤的导课词语,喜悦的欢快就要用欢乐的语言去引导。简言之,不同类型的诗歌就要用不同的语言去创设一个符合它的感情基调的情境让学生去把握。这个角度很多人都研究过,我就不举例一一赘述了。

三、设颖导课

设疑导课是针对学生的质疑解难能力而设计的。学问学问,学习了就会产生问题,学会提问,学会质疑,才能更好的学习。“学起源于思,而思源于疑”,任何一种学习过程,都离不开思考。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往往又是从疑问开始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注重探究性学习,教师常常需要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进入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设疑于导课伊始时,教师可以成功地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这就如同好戏开头,鼓乐齐鸣,声势震天,自然先声夺人。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释难能力是必须的。而设疑导课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也是一个师生交流不可多得的机会。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设疑导课就是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我认为这是高中阶段大力倡导的一种导课方法。

四、论世导课

到高三阶段,就要学生能够做到知人论世,于是论世导课应运而生。到高三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就可以适时地联系当今的一些热点或者世事对古文学习加以引导。比如讲《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可以用温家宝总理的事迹来说说一代贤臣对国家的重大贡献;在讲到《左忠毅公逸事》时,就可以举例吴邦国奔走祖国各地调研,关心百姓疾苦的事例。时事与课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既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学到东西,又可以从教师的导课中获悉更多的世事,一举两得。
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导课,都要靠教师的语言甚至于身体语来实现引导。于是,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对导课语言进行反复的锤炼,在课堂中教师要饱含情感的抒发,让导课呈现最大化的作用。古诗文的课程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很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走进那个时空与古人对话、交流。这样,教师辛苦导课才有价值啊。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3]《高中语文教学导语艺术策略研究》,《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22期
[4]党晓丽《论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类型设计》《科技信息》,2007年10期155页
[5]周印兰《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中国文化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