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养蚕花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08 浏览:91517
论文导读: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对于我们全校师生来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茧子,我们收获了许多许多……
摘 要:本文记录了在全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学生亲戚的努力下养蚕的故事。
关键词:养蚕; 收获
1006-3315(2012)07-065-001

一、“校宝”

今年在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学生亲戚的努力下,我校师生终于拥有了数百条春蚕(这是一个学生从苏北老家带来的。蚁蚕实在太小,密密麻麻挨在一起,很难数清,只能是个大概数字。)如今,蚕宝宝成了我校的“校宝”。
二、回忆
望着眼前那幼小的蠕动着的生命,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
有一年春天,我在村里倒蚕沙的坑里发现了几条蠕动着的小蚕,同情心油然而生,于是悄悄将其养在一只放杂物的抽屉里,每天喂桑叶,还经常跑到蚕室看妈妈她们怎样伺候蚕宝宝。意想不到的是,蚕宝宝居然结茧了。蚕蛾钻出蚕茧产卵了。就在妈妈开始为夏蚕忙碌时,我的蚕卵毫无动静。我想,可能是那蚕卵没有生命?我就用手指甲挤压蚕卵,明明听到了很脆的声响。我百思不得其解。整个夏天和秋天,我默默地看着妈妈和其他蚕妇忙忙碌碌,时时牵挂着那些被我挤压过的蚕卵。第二年春天,我又开始了我的“养蚕”史。当蚕蛾将卵产在我预先准备的白纸上后,我就将其藏在抽屉底部,不定期的观察。终于,在又一年的春天,比芝麻还小的春蚕出壳了。那时的家长没有今天那样重知识的学习,但比较重视生活的能力。
三、忧虑
望着眼前的小生命,我觉得多么遗憾,一个有着五千年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历史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就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文化交流成为现实。然而今天,又有多少地方还在养蚕?蚕宝宝,蚕宝宝,不知道如今的科学教室能让你坚持到“寿终正寝”吗?
四、惭愧
已退休的陈老师这几天正在给四年级的同学上《养蚕》单元。每到上课前,她总是来科学办摘自:7彩论文网学年论文www.7ctime.com
公室,将蚕宝宝搬到科学教室。要说教这单元,就数陈老师最合适,因为她有好些年的养蚕经历。我跟她比,就差远了,虽说也养过蚕,而我只是担当配角。
陈老师告诉我,她给蚕宝宝喂了学校里的桑叶,“学校”里的桑叶?我很惊讶!原来,学校C大楼前有棵小桑树。听李小妹老师说,一年级前也有桑树。前几年虽然也养过蚕,但那时我家尚未拆迁,周围有不少桑叶,从来没留意学校也有桑树。身为科学老师,我知道,校园里有不少我不认识的花草树木,但桑树本应该是我非常熟悉的,可如今,在养蚕的时刻,竟不知身边就有急需的桑叶,我感到十分惭愧!真不知以前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时,怎么就没发现呢?
赶紧行动!我立即来到C大楼,在水池边,果然发现了小桑树。我又来到一年级教室前,可来回走了两趟,却没有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再找!终于,在春晖广场的罗马柱旁,发现了两棵桑树,虽然枝干不够粗壮,叶子单薄,但足可以应一段时间的急。我兴奋不已!
五、发现
每天早晨,我提早一个小时到校;傍晚,我总是晚回家一个小时。这两个小时,让我可以清理蚕沙、喂足桑叶。清晨,总有学生来到科学办公室,看看蚕宝宝,给它们添点桑叶。大家发现:蚕长大了许多,蚕又蜕皮了,弱小的蚕分开放后长得比原来快……
5月31日晚上,迎来了众多的客人——春星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他们在蚕宝宝前驻足观赏,蚕宝宝依然欢快地吃着桑叶。
“砰——啪——”“砰——啪——”晚会进入尾声,烟火飞上了天空。当巨响传入科学办公室时,只见蚕宝宝身子剧烈地颤动,昂着头停止了“蚕食”,一声一颤动,但当响到五六声后,蚕宝宝可能意识到这样的声音并不会伤害到自己时,就只管自己继续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佳肴。
六、寄养
端午节放假了,虽然这几天我还会来校,但毕竟呆在学校的时间不会像平时那样长,于是,我将蚕宝宝寄养在门卫。由门卫的叔叔阿姨悉心照顾着。那天,下着雨,我到门卫看望蚕宝宝,阿姨告诉我,因为雨后的桑叶过湿,他们就用电吹风先将桑叶吹干,再喂蚕儿。我被他们的行为感动了。
第二天,再看蚕宝宝时,发现不少已“眠”了。今天不用再为潮湿的桑叶犯愁了。当端午假结束后回到学校,蚕儿“开叶”了!
七、支援
“开叶”后的蚕儿食量大增,阿姨提醒我,此时不能再让它饿着,否则结的茧子会小而不结实。陈斌老师连忙赶回家采摘桑叶。可望着大食量的蚕宝宝,我们还是犯了愁,光凭这些,很难坚持几天。学生知道了、保安知道了、食堂里的阿姨也知道了,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将自己能采摘到的桑叶送到了科学办公室。捧着一袋袋鲜嫩的桑叶、望着成捆的桑条,我激动得快流泪了。如今,这蚕不仅是老师、学生的宝贝,也是学校清洁工、保安乃至食堂工作人员的宝贝!
八、顽强
蚕的食量大得惊人!每天,要准备很多的桑叶。但晚上毕竟没有人照看,我只能在每天放学前铺上满满一匾的桑叶,然后再在匾上搁上两个羽毛拍,羽毛拍上也铺满桑叶。第二天一早看到,匾里的桑叶消灭得差不多了,羽毛拍上爬满了蚕儿,就连桌上袋子里的桑叶上也有不少蚕。要搁在白天,你想看到蚕蠕动了多少,要很长时间才有明显的效果,可晚上的那段时间里,蚕没有一刻是休息的,正是这段时间的连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使它在结茧后能完成由“幼虫”、“蛹”到“蛾”,交配产卵等一系列活动。
“啊呀!不好!”原来星期六来喂桑叶时,竟将小盒子的那些弱小的生命给忘了,幸得星期五离开时桑叶放多了,要不,这小生命会活活饿死了。瞧,连那干枯的叶子也被嚼得所剩无几了。
不知是因为饿过了头,还是苍蝇等的破坏,有两条蚕明显出现病症,可我束手无策,只能看着它在挣扎。我知道,蚕很娇贵,以前养蚕时经常要喂药水,消毒。
九、“上山”
终于,有蚕的身子发亮,开始吐丝了。前几天听说有一个地方的几千亩桑叶因为受到污染,蚕儿虽然长大了,但就是不吐丝。我一直担心着,我们的蚕宝宝能正常吗?现在看到有蚕结茧了,我终于舒了一口气。怎样让它们安心地结茧?我寻找了各种器具,最后决定在五年级以前搭的支架上做文章,利用支架,再加上桑树的枝条,一个简易的架子搭成了。后来发现,蚕作茧大都在桑树叶上,也有爬到匾周围的。这几天虽然临近大考,复习任务很重,但每天都有不少学生来科学教室观察、讨论,还有学生将桑叶托人带来。 十、收获
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对于我们全校师生来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茧子,我们收获了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