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小议专升本教学古代文学课程-经典

最后更新时间:2024-09-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80 浏览:13084
论文导读:
摘要:成人教育中文专业专升本古代文学教学有其独特的内涵,所以,必须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到学员在平时的教学中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可从这些作品出发带出其他作家作品;也可以从本土作家的作品入手,培养学员的阅读兴趣。当然,具体教学时要重视实际应用,注意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加强理论探索,注重培养学员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关键词:成教;古代文学教学;因材施教
学好古代文学这门课,接受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对于成人教育专升本中文专业的学员来说,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如今的中文专业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将有助于这些学员在现代化之路上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个人素质,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我们在长期的古代文学教学工作中,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或可引发对整个专升本教育的进一步探索。

一、调整教学内容,兼顾因材施教

古代文学作为成人教育专升本的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对此,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学习主体即专升本学员一般年龄稍大,已有了长短不一的工作经历。考虑到这些学员的特殊性,教学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成教专升本学员大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过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例如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专升本学员一般都曾看过,讲授这些名著可择其重点,稍加点评,即可使学员增强对文学名著的理性认识。当授课内容涉及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我们便尽可能紧缩课时,采取设计问题、相互讨论、课后练习等方式,利用学员掌握的相关知识,深化对于古典小说的理解程度,收效很是显著。经过古代文学课程大纲和课时的微调,腾出时间集中在文学史知识的讲授上,以求在有限的课程量中融会贯通地认识古代文学的精要所在。具体而言,我们更多地将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教学分解到各组对应的关系中:即“观点与材料”、“总体与个别”、“纵向与横向”、“广度与深度”、“理论与创作”、“高雅与通俗”等等。如讲解白居易《长恨歌》,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素材为基础,连带述及杜甫、杜牧、李商隐之诗,屠隆、洪昇之传奇,通过同题不同体的作品比较,置于文学发展长河中辨析,凸现李、杨题材作品的思想及艺术价值。由于专升本学员已有专科阶段的古代文学底子,也已具相对丰富的阅历,对于全面、深入、会通的阅读理解,并不太难。

二、针对课程特点,培养阅读兴趣

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有其普遍的共性,学好古代文学作品,应有规律可循。不过中国古代文学毕竟有其自身的个性,它和特定的时空界域、政治经济、人文背景、审美情趣等紧密相关,带有很强的延续性、包容性和民族性。古代文学作品就其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流派承续、美学价值而言,形态纷呈,各有所长;就其与社会政治、国家盛衰、个人际遇的关系来看,有载道纪实、言志遣情、颂美讥刺等多种功能;就其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去考察,不同的音调节律、词句组合,可尽显其抑扬顿挫、骈散迭出的声调韵律之美。教学过程中虽难以面面俱到,但学生应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体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鲜明而繁富的个性,并创造性地感受其精神实质和审美意蕴。
尽管专升本学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但还是能够接受到古代文学作品中蕴藏着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乃至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知识,诸子散文的论辩艺术,庄骚作品的想象能力,魏晋文章的冷峻通脱,唐诗宋词的情韵相生,山水游记的精细观察,科普小品的具体入微,都有助于深切体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格精神,从中还可预见本民族科学文化和各个行业的大致走向,以顺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对和谐社会的形象描述,《鱼我所欲也章》(《孟子》)对舍生取义的道德追求,《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显现出任用人才的气度和放眼久远的心计,《题西林壁》(苏轼诗)道明了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当局易迷的道理。而王维《渭川田家》、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欧阳修《秋声赋》、徐弘祖《游黄山后记》、姚鼐《登泰山记》等诗文名篇,学员读后都能表达出真切的认识和感受,这与学员们的游览经历及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古代文学中明清时期的篇目,大量出自江、浙籍作家之手,许多专升本学员倍觉亲切,无论风土人情、地域风貌,都让学员有身临其中之感,这样无疑使本土学员兴趣大增,为学好古代文学提供了便利。另如昆曲《牡丹亭》、越剧《红楼梦》,又无疑给了江、浙学员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而这些恰恰又都是地方色彩极浓的文学佳品,学员在得到审美熏陶的同时,又和教师共同完成了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

三、重视实际应用,提高人文素养

汉语言文学有其明显的工具性、实用性,更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性,这本是毋庸置疑的,而古代文学在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前常常用以作为现代化水平标志的城市风格、道路建设、环境优化以及衣食住行消费,一旦离开了自古以来的民俗风情和审美习惯,已没什么中国特色和人性化可言。我们在求发展、奔小康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非常值得深思了。有些人或许并不了解,从古代的张衡、沈括、徐弘祖,到现当代的丁西林、胡先骕、竺可桢、苏步青、钱学森、顾毓琇,许多一流的自然科学家竟都有厚实的传统文化素养,有的甚至本人就兼有文学家身份。离开了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是难以建立一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大军的。我们在专升本教学过程中,努力用实例说清这些道理,即告诉学员:学好古代文学,与个人事业、美好前途并无相悖之处。
专升本学员一般不会对纯理论的学习感兴趣,继续深造的动力也不太迫切,他们往往特别看重工具性和实用性,而衡之古代文学,这方面则相对弱一些。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中的教师,可提醒他们学习要结合实际,懂得教然后知不足;对非师范的学员,从事文字工作的,可启发他们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叙事、说理和议论的文章,应在体悟的基础上指导自己的写作训练,最直接的就可以凝练、形象的词语,去拟定广告词、推销语。即使并非文字工作者,其实仅韩愈《进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学成于思毁于随”一语,就可以此作为座右铭,对于基本还是年轻就业者的论文导读:
学员很具警示效应。总之,只要联系现实,将古今贯通起来,就能发挥古代文学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古代文学的题材涵盖宇宙天地、家国朝野、友爱婚恋、战争行役、山水田园等一切情理事物,古代文学的功能适用于“美刺”,可拿来“多识于鸟兽草木7彩论文网中国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
之名”,进可以“经国济世”,退可以“独抒性灵”。再者,古代文学作品是通过汉字来表达的,汉字除有表意的符号功能外,依仗其平仄清浊的多变组合,可形成高下抗坠、抑扬顿挫的不同音调节律,加之以奇偶相杂、骈散迭出,使文句别具魅力,尽显其特殊的审美功能。可见,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值得重视,这正是眼下专升本学员需要注意的。与同属人文社会科学的史学著述相比,古代文学更具想象空间,更重情感因素;与哲学著述相比,形象化、人性化、个性化又为古代文学之所长。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就是这么一门既有鲜明自身特质、又有无垠拓展空间的学科,我们必须以此作为专升本教学工作的认识起点。有了这样的基本考量,才会有助于真正理解古代文学丰富性和人文特质,克服应试教育单一的学习习惯,而在本科阶段的古代文学课程中有所获益。

四、加强理论探索,注重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门学科的共性及古代文学的个性,我们认为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一个是情理、思辨的层面,一个是方法、技术的层面。前一个层面比较抽象,重在道德理想的张扬、精神实质的把握和情感内涵的领悟;后一个层面比较具体,重在文词的诠释训诂,史料的搜集整理,篇章的句读声律和行文的选词设色。
从古代文学作品有关情理、思辨层面的问题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受儒释道三家的交互影响,常显现其多元的思想、情感和美学倾向,加以不同朝代社会背景各有差异,古代文人个人经历有别,难以用统一尺度去阅读鉴赏。而长期以来文学史教材说到底基本上是以儒家“道统”、“文统”为主干框架,以爱国主义、批判现实为价值取向的,但文学毕竟不等于政治教化的工具,专升本成人教育尤其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测试手段和考核标准。我们认为,要让学员真正学好古代文学作品,还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在讲授原有教材的同时,补充新的内容,提供新的成果,让学生辨析、推论,努力接近科学合理的结论。专升本古代文学课程要走出创新之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而教师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又仰仗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不懈的理论探索,在深入考辨、研究古代文学这一层面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再就古代文学教学的方法、技术层面分析,要教好学好古代文学作品,必须认识到在强调多元思考、自由发挥的同时,还应依赖于扎实的材料、科学的方法、缜密的推理,离不开必要的死工夫、硬工夫。认对字,读准音,标点句读无大错;略知诗律词牌、对仗押韵、名物典故;学会翻检辞书、查阅资料;初具逻辑推理的能力。踏实求证与自由思考,在研习古代文学方面,常常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向学员介绍闻一多先生治《诗经》、楚辞、唐诗的经验之谈:“先做文字校订和字义训释的工作,然后再进行综合的研究”,且“每做一项研究,都尽可能搜罗有关材料,以求彻底解决”(傅璇琮《导读》);告诉学员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等,都是大量读书笔记的结晶。我们以切身体验证实,查阅、把握资料文献,既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又是学好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要我们认清专升本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明确日后的努力方向,争取改变对本课程及整个人文学科产生某些负面的外部环境,不图空名,讲究实效,在专升本教育的各个环节痛下功夫,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搞好古代文学教学,培育深厚的人文素养,向社会提供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还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