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怎样学习古代诗歌-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64 浏览:32115
论文导读:咏诵读,才能切身体会到诗歌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学生才能感受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诡异浓丽、李商隐的残冷清婉。总之,只要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在吟咏诵读中品味语言、解析意象和揣摩意境,从而获得深刻感悟和审美乐趣,在学习中陶冶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就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诗歌因其自身的抒情性、语言凝练性、形象性和音韵性而特别受到学生青睐,但诗歌教学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根据诗歌的个性与特质,遵循其规律,学习鉴赏和解读诗歌。下面就诗歌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前提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诗人情感宣泄的载体,《孟子?万章下》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指只有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当时的背景知识,才能了解诗人的思想轨迹,领悟作者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要掌握作家的生平、个性和创作风格等,进而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家创作该作品时的社会状况,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只有这样, 才能更容易把握同时代作家具有的共性。

二、品味语言是诗歌教学的核心

诗歌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往往就是语言的魅力。因此,只有从品味语言开始,我们才能切实感受到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

1.诗眼”、“警策”

“诗眼” 是一篇诗词的眼目,指的是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笔,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整首诗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诗眼的设置如同“神光所聚”,往往一字点缀而使全诗顿时灵化。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读到这里一片春意迎面而来。
警策,又叫精警或警句,指的是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陆机的《文赋》里有一句极为精粹的名言:“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其含义是说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或词语总领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2.用典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以精炼的文字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古诗词为达到言约意丰,常使用典故以借古讽今、深化意境或寄托感情。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诗词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隐、苏东坡为最。

3.词性活用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诗人常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变化词语的词性,从而使语言更具活力。在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诗词中不乏此类词语活用,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名词用作动词,意为“视万户侯如同粪土”,表现了诗人对万户侯的蔑视之情。

4.句法变换

诗歌句法变换主要有诗句成分省略和句式倒装等。成分省略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依据上句可以发现下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吹拉弹奏”。句式倒装如杜甫《秋兴之八》中的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人有意颠倒主谓,通过稻米的富足和桐叶的茂盛来反映开元、天宝之世的承平气象。

5.修辞手法

为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诗人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品味语言就必须弄清楚修辞手法所指的具体形象。比喻,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张,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对偶,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此外还有比拟、借代、反复、呼告、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中语言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蕴藏的思想内涵。

三、解析意象、揣摩意境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意境又称为境界。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而韵味无穷的意象才有意境。简言之,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的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意境与意象一样,也是客观物象和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融合,但意象是组成整体情景的个体,意境则是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的整体情境和氛围。因此,要揣摩诗歌的意境须从解析诗歌的意象着手。对诗歌意象的解析要注意分析意象本身的特点,挖掘意象背后的内蕴,把握多个意象之间的联系,体会诗人从中表达的感情。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捕捉意象,再从整体上感知解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吟咏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咏诵读可以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感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任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务的要求,也指出了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吟咏诵读是必然的教学途径。
吟咏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其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要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把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从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只有通过吟咏诵读,才能切身体会到诗歌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学生才能感受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诡异浓丽、李商隐的残冷清婉。
总之,只要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在吟咏诵读中品味语言、解析意象和揣摩意境, 从而获得深刻感悟和审美乐趣,在学习中陶冶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就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