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学好小学数学-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96 浏览:144147
论文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数学,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将零星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整合,逐步形成有序地数学化思考。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将形成的数学模型与相关的生活背景建立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捕捉“生活素材”,促进数学思考

照搬书本例题的时代已成为过去,高素质的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关于巧妙组织教材,把“活”的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尽管教材一再改革,但书上例题与日新月异的生活仍然存在着距离,致使学生一提到学习就认为一定是研究书本知识,做书上的练习,感觉和实际生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活是两回事,让学生研究和自己距离甚远或不相干的事,学生不感兴趣,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才能有效地激发其认知和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如:教学估算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东西吗?请你们猜一猜老师身上的衣服和鞋子大概要多少钱?”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的情景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估算就是先进行数的估计,再对估计的数进行计算。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目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较大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情感,而且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

二、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着、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练习”一课时,我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
师: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陈老师今天亮相,换上新装,到商场买了套新衣。你们知道吗,陈老师买新衣还享受到商场的折扣优惠呢,(出示折扣卡),你说说陈老师享受到怎样的折扣优惠?
生看了老师出示的折扣卡汇报:老师享受到八五折的折扣优惠。
师:八五折表示什么?
生: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揭题)
交流一下你从生活中获取的折扣信息。
生:前天我从某服装店经过,知道这服装店现正八折优惠。
生:我从网上得知机票原价1550元,打三折,
……
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争着汇报,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其实,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即便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原型。如果我们把小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当作数学研究的对象,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的力量,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并且萌发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学思维方式的动机。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导入情境,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促进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

三、回归“生活空间”,培养数学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叙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依托生活,返回生活,实践第一”。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练地应用。回归“生活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练习”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的应用情境: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1.购物经历长见识。

一套衣服,原价850元,打八八折。过了几天,我又到了这家店去,看到这套衣装原价1400元,打五五折。猜一猜,老师买了吗?
在数字的变化中,学生感到有的困惑。部分学生认为,这套西装的打的折扣更底了,现价会更便宜。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套西装的打的折扣虽然更底了,但他把提高了,现价不一定会更便宜。双方各执己见,学生在矛盾中迫切期待结果,此时教师引导他们先算算再讨论交流、计算,学生很快找到答案。
2.旅游费用巧预算。
黄金海岸之旅有17人,每人70元,优惠方式
A散客每人九折优惠,
B满9人免一人费用(70)元
请你帮老师选择优惠方式,并算出旅游费用。
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经过思考,讨论,计算后开始汇报:
生1:我全部选A方案70×90%×17=1071(元)
生2:我全部选B方案(17-1)×70=1120(元)
生3:老师,我有更优惠的方案,我是把A方案和B方案组合起来的
8×70×90%+8×70=1064(元)
3.广告策划我能行。
商场有一批电视,每台原价3000元,现要以每台2100元的买出,请你帮住商家策划一则促销广告。
生:原价3000元的电视,现7折优惠走过别错过。
生:原价3000元的电视,现8折优惠,还送300元的购物券,快来看,快来买。
……
于是学生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来进行探索,由于设计了这三个练习,就把整节课推向了。
论文导读: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学到的知识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验证,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与实际结合的应用情境,既促进学生用所学的“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出旅游费用,又在其中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百分数知识设计广告,学以致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总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书本的数学成为生活的数学,让理论的数学成为实践的数学,让凝固的数学成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快乐地“学生活数学,用数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