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追求“生成”,上出“意外”和“精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26 浏览:133151
论文导读: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那么,如何有效地激活“生成”,让数学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演绎丰富的课堂精彩?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点击开放预设,激活精彩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但是生成只青睐于有准备的课堂,开放预设仍是一张预约精彩的“请柬”。只要有开放性的预设,相信每一节课都可能有智慧与的生成,课堂也因课程资源的不断生成而更富灵动。
教学案例一:二年级《我们赢了》一课教学片段
备课时,我选用了“神六”发射成功这一举国瞩目的喜庆事件来创设情境,并开放性地把课题改为《自豪时刻》。教学设计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认读“神六”发射1小时内钟面上六个重要时刻,并总结出了认读时刻的方法。这时,学生对“7:55”的认读,出现了“7时55分”和“8时55 分”两种不同的意见。
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借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刚才我们认读时刻,都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现在时针指向数字8时,分针指向11,所以我认为是8时55分。
生2(有点着急):不对!不对!时针虽然指向数字8,但是分针还没走完一圈,是快到8时了,所以是7时55分。
师:嗯!看来这一时刻太容易看错了。同学们想想,怎样认读才不会错呢?
生3:我想到了。可以先看分针,分针指向数字11是55分,马上到整时刻了,再看时针,指向数字8,说明快到8时了,所以读前一个时刻7时55分。这样准保不会错。
师(竖起大拇指):果然是好办法!
生4:我们小组刚才就发现了:时针在两数之间读小数。(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个精彩但不严密的发现,于是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师:这样看来在读时刻时,时针只要读小数就行了?
生5:不对,当时针在12和1之间时就读大数,其余的情况读小数。
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我不得不惊叹孩子们思维世界的奇妙,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也为自己课前开放的“预设”叫好,正是课前的这种精心“预设”,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前“开放预设”为学生个性化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更是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

二、关注多向互动,催化精彩生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存在教学。为此,我们应以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为抓手,实施多向“互动”的策略,增强师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催化数学课堂的精彩生成。
教学案例二:特级教师徐斌执教《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读数。老师写了一些数,看谁能把它正确地读出来。(教师在黑板上随机写下125740100)
生:(踊跃举手读数,并结合各数说明百以内数的读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今天老师又带来了几个更大一些的数,你们能读吗?(出示写在卡片上的各数:567831270490056007000)
师:大家先试着读一读这些数,有不会的可以商量商量。
(生自主读数,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根据这些数的特点把它们分分类吗?
生1:我是这样分的。(边说边到黑板上把数分成两堆: 567、704、600、8312、900

5、7000)左边三源于:7彩论文网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个数是百位数,右边三个数是千位数。
生2:我认为应该叫“三位数”而不是“百位数”,应该是“四位数”而不是叫“千位数”。
师:说的有道理。三位数就是最高位是百位的数,四位数就是最高位是千位的数。
生3:还可以这样分。(边说边上前把黑板上的数重新分成两堆:367、8312;70

4、9005、600、7000)左边两个数中间都没有0,右边的都有0。

生4:我把它们分成了三类。(到前面摆成三堆:5678312 ;6007000 ;7049005)
师: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非常好。那么,你觉得哪一类数容易读一些,哪一类数比较难读?
生5:我觉得600和7000这两个数最好读,只要看6在百位上就读“六百”,7在千位上就读“七千”。
生6:我觉得最难读的是567和8312要读成“八千三百一十二”,要读很长时间。(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
不难看出,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师生“零距离”的沟通,是师生敞亮心扉、放飞思想的真情对话,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以上教学中,我们看的不是教师精心的阐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成过程。教师在生动的情境和鲜活的课堂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实施由“执行教案”逐步走向“互动生成”,课堂真正成为了孕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课堂也因此而精彩。

三、捕捉课堂资源,拓展精彩生成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呢?这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并随时进行有效引导,就能把生成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美丽。
教学案例三: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
课在进行着,我要求学生把带来的各种物体(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一个孩子把正方体、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却紧紧地抓住几个球,不敢放下。从他的表情中我明白了:他是想放又不敢放呀。于是,我改变了预设。
师:杨×,你怎么不把球放下呢?
生(羞羞答答地):球会跑的。
师(轻轻地追问):它是怎么跑的?
生:滚着乱跑的。
师:真棒!还有哪个图形会跑?
生:圆柱。但它不会乱跑,比较听话地跑。(前后或左右跑)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为什么不做成球体?
学生开怀大笑,畅所欲言。
课前,我还在为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而一筹莫展,设想以“看、摸、滚”等动手操作活动进行探索,但总感觉似乎还少点什么。课堂上,见到学生“抓球不敢放下”,我顿时感到:这不就是课堂上活生生的素材吗?学生都有“想放又不敢放”的感觉,而“是怎么跑的”完全是学生一种自主行为,一种需要所触动的探究学习。通过课堂中生成的亮点资源的捕捉,巧妙地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课堂充满了涌动的生命力和最真实的美丽。
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我们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相信,只要把 “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上出“意外”,上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