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抗战时期河南难民内迁对陕西社会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993 浏览:58233
论文导读:比例最高,分别占98.6%和97%,难民为谋生方便,多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一带,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他们为新市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时至今日,这一区域仍是河南难民后裔的主要聚居地,据1998年对新城区全区457536人的祖籍进行的调查,河南籍的有156308人,占3

4.1%,遍布全区,以太华路、自强路地区最为集中。以咸阳为例,抗战时期河南

摘要: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在战争打击和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下,大批河南难民内迁至环境稳定的陕西大后方。这为数众多的河南难民对陕西社会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构成及分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造成社会动荡矛盾加剧等负面影响。
关键词;抗日战争;河南难民;陕西社会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4—030—02
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地处中原的河南遭受连年-的水旱灾害,再加上日寇的步步紧逼,一向安土重迁的河南民众被迫背井离乡沦为难民,毗邻河南且环境安定的陕西成为河南难民内迁的首选之地,同时陇海铁路的建成也为难民逃亡安定的陕西大后方提供了便利。为数众多的难民迁入陕西给陕西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刺激陕西社会工商业的发展

大量河南难民的涌入刺激了陕西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迁入陕西的河南难民中,有相当一部分原来是小商贩和小手工业者,他们在既无土地又无资财的窘境下只能重操旧业以维持生计;还有部分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在逃过来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土地更妄谈收获,因此,为满足迫切的生存需要,他们或加入到小商贩和小手工业者的行列中,或从事人事服务业。陕西尤其是关中平原历来人少地富,陕西民众易养成保守安逸的性格,他们大多不愿从事诸如修鞋、拾破烂等社会地位低下的工作,这就为河南难民集中到这些领域谋生提供便利,他们为陕西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就西安而言,城区多个商业繁荣的地段的兴起都与河南难民的到来有密切关系。抗战时期,民乐园聚集了大量河南难民,河南等沦陷区逃来的难民,云集于太华路出卖苦力糊口,此地逐渐形成产业工人的集中区。河南难民的到来刺激了西安火车站周边以及城东的经济发展,客观上改变了西安的经济布局。

二、改变陕西的人口构成及分布

从历史上看,陕西并不在人口大省之列。抗战以来,陕西安定的环境和人少地富的客观条源于:7彩论文网科技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件吸引着大批外省难民,从全国各地云集而来的难民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移民大省,陕西的人口构成也因此发生巨大变化,仅河南难民迁入陕西的就不下200万人。人口的迁入使省会西安的变化表现尤为明显,以西安的东北部为例,清朝时那里专门为满人划定的居住区——满城,在辛亥革命中满城被毁,居住于此的满人逃走,因此,在抗战开始前这片区域异常荒凉。而抗战开始后不久,大批河南难民沿陇海线逃入西安,以火车站和陇海铁路为中心的城东北部成为河南难民的聚居地。据1938年4月西安市人口统计,城内六区人口中第四区、第五区外来人口比例最高,分别占98.6%和97%,难民为谋生方便,多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一带,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他们为新市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时至今日,这一区域仍是河南难民后裔的主要聚居地,据1998年对新城区全区457536人的祖籍进行的调查,河南籍的有156308人,占34.1%,遍布全区,以太华路、自强路地区最为集中。以咸阳为例,抗战时期河南、山东等沦陷区的部分难民西迁至咸阳,多定居在火车站、文汇路、新兴路一带。难民的迁入使咸阳人口数目剧增,“全县……人口在民国二十六年仅八万余口,至二十九年已增至九万五千一百六十六名……乃系多自他迁移居者。”到了1949年,咸阳的人口已达到16

5.18万人,所以,民间有人称咸阳为“小河南”。

三、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古代交通不便,深居关中的陕西人与外界的交往很受限制,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陕西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增多。尤其是抗战时期,大批东部省份的移、难民带着各自独特的文化来到陕西,这些移、难民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关中文化与关东文化碰撞出灿烂的火花,东西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河南难民就是其中的一员。以语言为例,在西安和陕西其他陇海铁路沿线的城市,除陕西方言外听到最多的就是河南方言,时至今日仍是如此。抗战时期大批河南难民都是沿陇海铁路迁入西安的,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政府的管理要求,他们大都聚集在当时未被开发的铁路以北的大片区域,因此“道北人”的称谓成了西安河南难民的总称。另外,大量河南民众的迁入,使河南传统戏曲豫剧的传播和影响力也随之扩大。民国二十七年豫剧大师常香玉率团抵达西安,民国二十九年樊粹庭率狮吼剧团落户西安,随着艺人逐渐增多,西安成了豫剧名家荟萃的活动中心,之后全省各地的豫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陕西豫剧成为仅次于秦腔的第二大受欢迎的戏曲。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河南人迁入陕西也必然会受到关中文化的熏陶,秦腔、羊肉泡馍也成为他们中许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四、加剧陕西社会的动荡和矛盾冲突

为数200万的河南难民涌入陕西,大部分集中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大中城市,这给城市造成了巨大压力。仅以西安为例,1934年西安人口为1246论文导读:
45人,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人口已达547450人(见附表),增长了4倍多。而民国33年(1944年)西安市出生率2.49‰,死亡率3.0‰,自然增长率为-0.58‰因此,这增长的数倍人口并非人口自然增长所致,而是人口机械增长的结果,而其中又有很大比例是难民人口。这些河南难民在来到陕西后的生活也充满艰辛,国民政府当局“为了市容的雅观,根本不准这些衣着破烂的人群到市内去”,他们被赶到“西安东关和北关,……有许多人在平地上挖出一条小沟,再从小沟挖掘小洞,家人便蛇一样地盘在里面,有许多是活活饿死的,有些则是一家人集体。”这种生存压力迫使他们中很多人做出一些逾越道德的事情,造成这一时期城市犯罪率高、帮会盛行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也使河南人在融入陕西社会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困难。
抗战以来,西部地区的物价扶摇直上,近乎达到疯狂的地步。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通货膨胀、商品供不应求、囤积居奇、战争破坏等等,但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对日常必需品的需求,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西安而言,如果以民国26年(1937年)的物价指数为100的话,民国28年(1939年)上升3倍,之后物价狂涨……民国34年(1945年)比基期指数上升2359倍,用于维持生存的粮食的也是飞速增长。以西安的粮价为例,若以1931年上半年平均粮价指数为100,则1937年平均粮价指数110.2,1940年已涨至504.0,1942年则达到7061.2。陕西原本地富人少,粮食足够满足人民的生存需求,但战时大批外来人口的迁入,使粮食也成为了稀缺资源。物价的飞速增长使原本生存困难的难民更加雪上加霜,并且严重扰乱了陕西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虽然这并非难民的主观意愿所为,但却在客观上打乱了陕西原本的社会生态平衡,加剧了陕西社会的不稳定状况。
结语
抗战以来大量河南难民内迁陕西,是在自然灾害和战争压力下的无奈选择。虽然政府和社会都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救济,但自救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法。这些河南难民靠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陕西获得重生,他们也成为陕西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同时他们的到来也给陕西社会造成一些问题。在生存危机的压力下,他们会寻找一切非常态的机会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客观上就会侵占陕西民众的生存机会,而且当合法的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他们就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河南难民群体整体素质较为低下,因此也就迟迟不能得到陕西社会的认同,反过来又制约河南难民在陕西的生存和发展。时至今日,河南难民及其后代在陕西的社会认可程度和口碑仍然不高,怎样促进河南移民后代更好地融入陕西社会,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