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工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301 浏览:59003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状,并阐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机制。文章最后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 收入差距的扩大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基于此,给出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相关文献概述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话题之一。经济增长决定收入分配,一方面,经济增长为收入分配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水平与方式也决定着收入分配的水平与方式,但同时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又具有重大影响。
早在以斯密、李嘉图为典型代表的时代,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被紧密联系了起来,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为研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工具。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奠基性文章—《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库兹涅茨以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的时间序列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型假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扩大、再缩小,即长期的变动轨迹呈倒“U”型。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倒U型假说”提出了不同意见,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缺乏支持。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相关关系上,一部分学者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上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呈现负相关;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正相关(Alesina D., Rodrik D.,19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研究的焦点。陈宗胜(1991)较为详尽地研究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同时制约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别的诸多变量,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型假说;并验证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存在着“倒U曲线”。李子奈等(1994)利用我国1991年各地区农村和城镇的横截面数据资料,验证了我国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和人均收入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但通过对中国分省和分县的横截面数据对“倒U型假说”进行验证,其结果都没有对该假说给予统计上的支持(赵人伟、李实、卡恩·李思勤,1999)。
目前,关于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并不充分,所得结果也并不一致。张道根(1993)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变化的相互关联机制;杨俊等(2005)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任燕燕等(2008)利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5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本文将首先分析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状,由此说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机制,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时间与截面二维角度探讨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状

(一)国民收入分配失衡

总体上看,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分配失衡,中国总体经济腾飞与居民收入不成正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95年最低的10.7%上升到2009年的20.8%,如果再加上各种未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收入,按全口径计算的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009年已达到32.2%。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职工平均劳动工资的增速始终比GDP增长速度低,工资总额每年的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平均要慢3.8%。此外,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偏低,企业财富向资本倾斜,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较低。

(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长期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农村居民,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资料显示,按照不变计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间比值从1985年的1.53∶1上升到2008年的2.64∶1,2011年这一比例为3.13∶1。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10年增加1058元,增长17.9%。剔除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10年增加2701元,增长14.1%。剔除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虽然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幅略高于城镇居民,但二者之间的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
另一方面,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21-0.24,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16-0.18,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1988-2007年,全国最高收入的10%家庭对比最低收入的10%家庭,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前者占有45%的社会财富。如果考虑到城市与农村收入的不可比性和高收入人群收入低报问题及灰色收入,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

(三)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突出表现为东、中、西部收入差距过大。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在城镇由2004年的69.7%下降到2005年的6

6.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7%,在农村则由2004年的48%下降到44.2%。东西部地区内部收入差距也略有加大,其中东部地区差距最大。2005年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43,分别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高出20.

1、9.6、9论文导读:

.2个百分点。同时省际间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2009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是排在末尾的甘肃省两倍还多。

(四)行业收入差距扩大

行业收入差距在扩大,表现为垄断部门与一般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为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为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而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在1.5-2倍左右。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行业间最高与最低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近年来,灰色收入备受关注,而灰色收入主要发生在垄断行业。如果说初次分配造成了很大的收入差距,灰色收入则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推手。
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效应

(一)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资本、劳动力、技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所以收入分配并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但它却会通过影响资本、技术等间接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归纳表现为四个理论模型(龙翠红、洪银兴,2010):
1.资本市场不完美,其内在机制是信贷市场的不完美。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投资和资本积累,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一方面信贷市场的不完美影响物质资本投资,例如即使只需要很少的初始投资资本,对穷人来说仍可能需要借债。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穷人偿还债务的代价就会很高,由此穷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但却无法选择从事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活动;另一方面,信贷市场的不完美会影响人力资本投资。信贷市场的不完美使得个体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取决于其所拥有的资产和收入,低收入个体不能依据未来收入而进行贷款,由此个人初始资源的分配对经济增长将产生一定影响。
2.政治经济模型。该理论研究收入分配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典型的理论结构包括经济均衡和政治均衡。在经济均衡中,该理论研究个人的收入(财富)水平与其偏好的最优税率间的关系,研究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政治均衡中,该理论求助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规则和中间人定理,认为社会的税率由政治均衡确定。这样,不同的收入分配格局下,中间人的收入(财富)状况不同,其所偏好的税率也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社会税率和不同的经济增长率。

3.社会政治稳定性。该理论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认为收入不平等会引发社会冲突,从而引起社会不稳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使穷人参与犯罪、等社会不安定行为,从而危害生产。这些行为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为防止这些行为发生的活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4.需求模型。Murphy等(1989)利用效用函数提出收入分配通过市场规模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他们认为当收入分配不平等时,富人需求高档消费品而穷人购买力有限,导致对国内工业品的需求不足和市场狭小,从而制约了国内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这类模型从凯恩斯需求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改善与恶化效应

改善效应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不平等容易引致资源有效集中,产生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 可流动的资源将被配置于需求更大、效率更高的领域,从而有效地避免资源闲置,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效应明显。资源的有效集中,有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总体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
恶化效应是指收入分配不平等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遏制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一般情况下,高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若收入分配均衡,则总体消费较高;若收入分配不均衡,差距较大,则总体消费水平将降低,由此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造成消费不足,内需难以扩大,经济增长就缺乏动力。第二,低收入人群通常教育水平较低,并且很难进行投资,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而社会经济增长的高阶段依赖于更高的人力资本。由此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将直接导致人才缺失,从而抑制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增长。此外,低收入、低人力资本积累人群就业困难,容易造成社会劳动和时间资源的浪费,社会生产效率将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经济增长将受到抑制(沈坤荣、王东新、田伟,2010)。
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改善效应与恶化效应在一个经济体中可能同时存在,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影响程度的对比。当GDP比较低时,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改善效应超过恶化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经济增长;而当GDP比较高时,情形相反。图1显示了中国城乡收入反比与经济增长(GDP)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清晰看到,城乡收入反比(农村纯收入与城镇可支配收入之比)在逐年降低,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差距拉大通过影响消费结构和储蓄水平,促进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带动了经济增长,即收入差距的改善效应比较突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又导致社会需求不足,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特别是2000-2008年,收入差距拉大阻碍了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一)研究模型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模型如下:
Growthit= αi+ β1Inequalityi,t-1+β2LGDPi,t-1+ηt+μit
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时期。Growthit表示实际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Inequalityi,t-1表示收入分配状况;LGDPi,t-1为实际人均GDP的对数值。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样本是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以及各地区历年统计年鉴。
基尼系数是表示收入分配状况的常用指标,但由于国内各种统计年鉴中不包含各地区基尼系数这一指标,所以无法从权威年鉴中获得这一数据。此外由于各地统计年鉴的论文导读:
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由此利用地区统计年鉴中有关收入的数据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可比性较差。在本文中采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作为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城乡收入比越高,表明收入分配状况越差。

(三)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因为当样本来自一个较小的母体时,一般倾向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全国城乡收入比每增加1,人均GDP增长率将下降0.06,即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收入差距的扩大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
调整收入分配以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建议
第一,加快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提高效率,才有可能使广大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劳动成果。按照库兹涅茨的解释,中国要加快经济发展,并通过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使转折点尽快到来。为此要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必须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第二,在收入分配中要兼顾公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机制。在收入分配的设计上,要有一个完整的收入分配体系。无论是在初次分配,还是在二次分配中都要兼顾公平。通过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第三,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使城乡居民的收入能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同时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特别要抓紧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首先要保证劳动者享有流动的自由和选择机会的平等,消除各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让劳动者能够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尽可能多地让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被严重分割,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难以充分流动。
第四,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垄断行业对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垄断行业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高收入水平,更重要在于垄断行业通过操纵垄断,不正当地攫取消费者剩余、普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对收入差距所造成的影响无异于权力寻租与腐败。为此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收入,并实行全民财产申报制度。
第五,完善税收体系,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支出的差别。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为实现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保障。增加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的公共建设投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由于财政收入差异而造成的公共服务差异;加大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使他们的收入增长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第六,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收入分配来说,教育不仅属于再分配领域,也直接影响了劳动者在初次分配当中的机会和收入水平。基础教育被公认为是实现起点公平、提高劳动者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平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比重,完善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这不仅关系到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后的人力资本竞争力。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时机已成熟:第一,中国要想发展,已经不能依赖传统的出口、投资,需依靠内生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提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高居民消费能力,这就迫切要求解决收入分配中的诸多问题。现在政府、社会各界已就这点达成了高度共识,这就给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日渐增长的财力、物力,为收入分配调整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政府现在更多考虑社会公平以及收入差距是否超出社会可容忍的程度,强调在初次、二次分配中都要注重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第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收入分配制度事关社会公平,关系到社会稳定。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调度社会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Alesina D.,Rodrik D..Distribution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2)

2.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三联书店,1991

3.李子奈,田一奔,羊健.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1994(9)
4.赵人伟,李实,卡恩·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5.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龙翠红,洪银兴.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当代财经,2010(6)

7.沈坤荣,王东新,田伟.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效应研究—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9)
8.任燕燕,姜明惠.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3)